庶富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属性(庶富教)

文/孔子研究院:杨富荣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有一个弟子,孔子对他的态度看起来有些矛盾,一方面非常的欣赏他,一方面又“讨厌”他,这个弟子就是冉求。

冉求(前522——前489),字子有,又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冉堌镇)人。孔门政事科的典型代表,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孔子周游列国后期,打算回到鲁国,是冉有说服当时当权的季康子,恭敬的迎回了在外奔波了14年的孔子。

庶富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属性(庶富教)(1)

在孔门弟子中,冉有以多才多艺著称,孔子多次提到“求也艺”。冉有擅长政事,关注国家治理问题,于是孔子会适时的引导他。在《论语·子路》中,记载了孔子和冉有之间的一段对话,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孔子非常清晰的表达出了关于国家治理的步骤,或者说国家发展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的问题,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仆:御车,驾车。

庶:人口众多。

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冉有驾车来接老师,孔子沿途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到:“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该怎么办?”孔子回答:“教化他们。”

这就是著名的孔子关于国家治理的“庶、富、教”三步论。也是孔子所传承的王道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富强、安定、和谐的必备条件。人口的增加和基本的物质财富的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但社会、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教化人心,修养民心。

庶富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属性(庶富教)(2)

传统的思想会认为,古人不重视物质的富足,这是对古人、尤其是儒家的误解。《管子·治国篇》记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在这一章中,孔子非常明确的提出,国家治理,“富之”非常重要。并且对于如何富民?儒家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即,在富民方面,儒家不仅有想法、还有办法。儒家的富民主张,分两个方面:

一是“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节约财政开支,仁爱百姓,根据春、夏、秋、冬自然的节气来安排百姓做事,不要在农忙时节,干扰百姓,大兴土木。

二是薄敛轻税。《论语·颜渊》篇有这样一条非常明确的记载: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彻:古代的税收制度,收取十分之一的税。

庶富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属性(庶富教)(3)

二:收取之分之二的税。

鲁哀公认为年份不好,国库吃紧,国家用度不足,向有若请教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拓展财路。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税制?”即采用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法。哀公很疑惑了:我现在收取十分之二的税收,还不够用,按照你说的,收取十分之一,那财政不是更紧张了吗?有若说:“如果百姓富足,国君怎么会不富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国君又怎么会富足呢?”

看到有若这样回答,有没有感觉,他的思路和方法真是高明?真是智慧?穿越时空,直到今天,这样的理念也不落后。最近几年,国家为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不一直在进行各种的减税降费政策吗?

回到“庶、富、教”这治国三步曲,我们国家的发展,是不是也经历了这样的三步曲?建国前三十年的人口大发展,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红利,推动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GDP高速增长,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精准扶贫,实现全民的温饱、富足。

庶富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属性(庶富教)(4)

那么现阶段,我们国家发展在哪个阶段?教之。教之有多重要?《论语集注》写到:“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孟子·滕文公》记载:“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由此可见,治民之法,先富后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原则。只是教之的方法,因时代而不同。

当下时代,如何“教之”?是个很大话题,是很多人在关注的话题,是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话题,或许,我们应该去古代经典中,找寻一下答案……


声明:本文作者杨富荣(孔子研究院)原创首发,禁止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联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