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读后的感想(读春秋故事有感)

春秋故事读后的感想(读春秋故事有感)(1)

卫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去世,太子朔继位,史称卫惠公。但是卫惠公的老师却满心的仇恨。

卫惠公就是那个和自己母亲一起设计陷害前任世子的公子朔。阴谋取得巨大的成功:他的亲哥哥公子寿和前任世子伋子一死掉,朔的前景一片大好。

虽然还有两个竞争对手,是公子顽(也就是昭伯)还有黔牟,但都是没娘的孩子,实力实在不值一提。

终于,公子朔顺利通过了用哥哥们的鲜血渲染的权力之路,成功“上市”了。

卫惠公的老师左公子洩和伋子的老师右公子职却在怀念着自己的学生。认真遵循老师教诲的寿和伋,以生命成全了兄弟亲情。而眼下,淳厚者已经死去,卑鄙者登上高台。这一点卫国上下都忿忿不平,老师们的血仍未冷,要有所作为。

终于等了三、四年的时间,老师们发动政变,把卫惠公给赶下台。但可惜没有捉住,让卫惠公跑到舅舅家——齐国去了。

斩草不除根,这就留下了一个大祸根。

两位老师把伋子的弟弟黔牟扶上了台。卫国的民愤渐渐平复下去,国内局势开始平静下来。

春秋故事读后的感想(读春秋故事有感)(2)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八年后,齐襄公率领着诸侯联军,挟天子号令讨伐卫国,将黔牟赶走,卫惠公又复位成功了。

重新掌权的卫惠公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左、右公子。热血老师的一怒,终究敌不过狗血的政治联姻。

老师讲一讲人生的道理是可以的,但是要搞政治实在是不行。在春秋那个乱世,不卑鄙、不狡诈、不勾连,仅凭着同情与冲动是做不成大事的。

所谓的仁心和正义,怎么可能打败野蛮和狡猾?

现在来看,两位老师真是眼高手低,做事前期没有铺垫、后期没有善后;不够周全;不会制造舆论,最终失国失家失性命也怪不得他人了。

前期没有铺垫、后期没有善后指得是没有把周边国际形势考虑清楚、国内实力也没有提升。

整件事情幕后最大的动力是来自于齐国。齐是大国,当然有实力和借口帮助自己的外甥卫惠公复位。

在当时,国与国之间的实力还没有完全拉开。两、三个小国的联盟,就足以与齐国取得平衡。

在卫惠公第一个统治时期,两位老师基本上没有任何外交动作,可以理解为不方便。但在黔牟在位期间,八年时间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外交努力,构建一个小国联盟,这就不对了。

如果埋头搞好国内建设也可以呀,搞搞改革提升一下民生也行啊。可惜也没有,几年前什么样,几年后还是什么样儿,没有一个坚实的武力基础的权力都是纸老虎,一吹就倒、一戳就破、一碰就碎。连自己保全不了自己,还怎么去改变世界?

不周全说得是,没有把事儿给办得圆满。为什么不把卫惠公杀掉,留下了一个大祸根。对付君子可以讲仁义,对付流氓当然靠武力,更何况卫惠公还是一个有文化、有心计、有统治经验的流氓?

不善于制造舆论,就是要和周王室搞好关系。当时周王室啥都缺,缺人、缺粮、缺尊敬,这黔牟上台之后,同样也没有下功夫搞好关系。这一点,如果有良好的国际关系,抓住齐国干涉卫国内政入手,这话题都是现成的。一来二去,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可惜,老师们都没有任何动作。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老师,只知道解决自己的眼前的这些事儿,赶走卫惠公就万事大吉。

春秋故事读后的感想(读春秋故事有感)(3)

虚假的胜利掩盖了真正的危机,只求居安,没有思危,结果所有的胜利全部推翻。也让想看到人性的局部胜利的看客们,无奈地看到卫惠公重新上台,并完成了自己三十一年的稳定生活。

听话的好学生殉道了,不听话的坏学生上位了。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回馈给老师狠狠的一刀。从这点上看来,这两位老师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