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高效性之探索)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高效性之探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高效性之探索)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高效性之探索

文:陈明山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虽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得不到高度的重视和落实,如:传统观念的偏见,与语数英相比是副课,再加之初中学校的不均衡和招生只看语数英成绩等等。但是它很重要,可以从小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现就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谈一些观点。

一、情境激趣的导入,让小学生顺其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导入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和技巧。比如:“表演小品”“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欣赏实物”“多媒体展示”等。如:五年级下册中《春天的故事》的导入,播放《春天的故事》的同时滚动播出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城市崛起的新面貌图片,让同学们跟着唱起来,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结合现实生活,让小学生乐于其中去学习本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意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情境,深入浅出,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比如:在学习《高峡出平湖》时,结合我县太行水乡的赤壁水电站和侯壁水电站两个大坝缔造的天鹅湖和稻田园带来的实惠让同学们讨论,还有奥治大坝的小三峡等。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三峡工程这一项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具有防洪、发电、旅游、航运等综合功能。

三、联系时事政治,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鲜活的血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源泉,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课堂上的其它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如:通过对“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现在的“叙利亚”战局的分析,揭开西方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四、教学艺术的诙谐幽默,给《品德与社会》童趣的笑声

不管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新课程的推进,都离不开教师“导”的艺术。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平等、民主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所以我们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富有激情的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富有活力,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如:我们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教师提出:中国人民原来是躺着、坐着吗?让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一个反问的形式,一个对于站起来的反义词,顺利激起讨论的兴趣和热情,再加之前面刚刚学习了《圆明园在哭泣》《悲愤的吼声》做铺垫,通过讨论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然而然就学懂文本,增强爱国热情和自信心,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

当然,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像精彩的台词,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学生。高昂激越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斓,让学生兴趣盎然。

五、多元化、多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品德与社会》课丰富多彩

《品德与社会》课呈现着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以活泼的授课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之不断更新呢?我们在课堂上采用过“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等电视节目形式,也采用过“圆桌会议”“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采用过“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等模拟形式,这些形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们分角色表演了日常生活中不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了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学生,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诠释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六、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让《品德与社会》课生动活泼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气氛,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把课外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动事例、事件带到课堂上。如:上“珍惜水资源”时,展示我们平顺的地表水资源,浊漳河、虹霓河、十字河、井底河。与20年前的水量做对比,这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私挖乱采、污染江河湖海、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即: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教师站在战略的高度结课,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在理论和理念方面有质的飞跃,但在现实生活中落实不到位。如:我们长治地区的采煤、采矿,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只顾眼前利益,不讲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保护。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长大成才以后,能够改变现状,迅速与先进的理念和做法接轨,使中华民族走上康庄大道,使中国更加美丽。

体验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使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快乐地学习知识,开心地接受教育。

附:

《春天的故事》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春天的故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富国强民之路”之第二课。内容如下: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二、案例分析

1.在“案例背景”中两次提到有一位“老人”,这都是指伟大领袖邓小平(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春天”。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从此,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3.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内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

4.学会从图片、表格、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将图片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深理解教材,拓展教材。通过观察身边的生活,采集相关资料,比较今昔变化,培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正确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三、案例策略及活动

现在的小学生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吃不饱、穿不暖、餐风露宿等生活情况根本不知道,幸好他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等长辈经历了此前窘困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中能适当渗透这段历史,再加之《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两岸、长城内外,使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基础,授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学生采访长辈,收集相关资料等前期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给学生搜集信息的方法,指引他们学习的方向,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拓展教材,开发资源,不是仅仅追求课堂上老师讲了多少知识,教材展现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起,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同时,要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能力,学生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更要注重课堂外的学习与搜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课堂内外统一地体验学习、快乐学习,必将能收到良好学习效果。

活动一:诗歌朗诵,歌曲演唱

师:《春天的故事》中这个“老人”“春天”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预习课文。

预习完的在组内把你们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然后为大家讲解展示。

【设计意图】

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收效的最佳方法,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学生心境愉悦、兴趣高涨,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到案例文本中去。

活动二:学习展示,故事春天

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重要意义。

生1:课文第一自然段直接点明了题目,大家读一读。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题目中的春天指什么?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全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建设的美好春天?

生2: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

【设计意图】

揭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三:小岗惊雷,农业发展

1.由学生讲故事:小岗平地起惊雷(视频或文字介绍)

2.师小结: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大胆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设计意图】

当今的小学生没有经历和感受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这段历史,通过向父母爷奶等长辈访问那段历史,也可以从书本、网络等媒体去搜集信息、了解历史,明白邓小平对农民农村农业这头等大事的英明决策。

活动四:深圳巨变,巨龙腾飞

师引:在农村是如此,在沿海地区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

歌曲里面提到了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知道他是谁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歌曲质疑:也许大家会问,“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了什么“诗篇”?

组内成员汇报:昨日深圳——图片资料介绍。

师引: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深圳便成为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画了一个圈)

观看记录片: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写下壮丽诗篇)

组内成员汇报:今日深圳——视频(魅力深圳)。

【设计意图】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关键在于以情载道、以理服人,教师要确保信息是学生熟悉的,所谓“眼见为实”,只有相信,学生才有真切的情感体验。从各种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展示中,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同时加深了对两件重大事件的了解,更好地体会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活动五:改革开放,全面发展

师:深圳成为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那么大家知道什么叫经济特区吗?(经济特区的概念)

生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方针,开始向对外开放转变。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帷幕。(审时度势、英明决策)

生2:经过几年的努力,特区发展十分迅速。中共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地图上指出后来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科技进步、资金积累)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采访长辈、收集相关资料等前期预习,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小平同志的审时度势、英明决策,祖国的科技进步、资金积累以及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教给学生搜集信息的方法,指引他们学习的方向,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拓展教材,开发资源,指导学生学会从图片、表格、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将图片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深理解教材,拓展教材。同时,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能力、学生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促使学生课堂内外统一地体验学习、快乐学习。

活动六:今昔对比,感受春天

小组成员分别从衣、食、住、行、通讯方式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今昔差距,使大家感受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变。

【设计意图】

从方方面面的“新”“旧”对比中,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变,从而认识到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在内心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活动七:画龙点睛,感谢小平

生1:小岗村、深圳只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上处处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如同那芝麻开花节节高。(农业丰收、工业发展、经济腾飞)

生2:1997年,她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1999年,她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一国两制、统一大业)

生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35周年庆典阅兵上。“小平您好”的横幅出现;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2月24日北京大学师生打出“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横幅,肃立寒风,为伟人送行。(科技教育、国防强大)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使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案例反思

1.本案例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2.本案例凸现了紧扣教材、超越教材的新理念,把单元教学、课内教学、课外教学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探究。

3.本案例展现时对学生学得愉快,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小平您好”“再道一声小平您好”都是北大师生高举的横幅,充分说明了邓小平同志重视科技教育工作,曾在1977年恢复高考,同时给科技教育专家彻底平反,深受知识分子拥护和尊重。

4.本案例教学也体现了我国的国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国庆阅兵展示了许多高尖端武器装备和人民解放军的威武。但是,本案例和教材中展现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同学们空余时间观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并与教材文本中提到的点点滴滴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把《春天的故事》推向高潮,大步走向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作者系平顺县教科局教研室教师、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

来源:长治市教育局

监制:刘飞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