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所谓仪式感,就是指对待这件事,认真且尊重,热爱且投入。换言之,越有仪式感,会让我们越发当回事;越发当回事,会让我们越投入其中;越投入其中,会越热爱去从事此事;越热爱此事,还担心会做得不好吗?

所以有人说:让生活有仪式感,就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也不是为活而活。

我觉得这话有道理,毕竟现在有些人,不尊重自己,不善待生活,一切皆为了利,无利不起早,即便是自己的房间,都弄得猪窝一样,衣服袜子乱仍,上顿吃完饭的碗还在餐桌上。

这样的人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这样,他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工作忙,没时间。”

只是理由吗?更有甚者,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自己生日不记得,别人的更别提了,有的甚至结婚纪念日都忘了,你说这样的活着有意思吗?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也越来越缺乏仪式感。缺少了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内心就不安静。

正如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1)

01

仪式感,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有仪式感的生活,更有味道。

情人节的鲜花,生日时的蛋糕,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这些独特的仪式感,让我们变得更有内涵,也更有力量。

生活,从来都是冗长反复,生动的细节,也是少之又少。生活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把它变得精致,再日常也要有仪式感,不然平白浪费了几十个春秋。

有味道的生活,必定处处充满仪式感。就像是你喜欢一本书,你必定会挑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放上一杯茶,用一个舒服的姿势,让自己沉浸其中。

有时候,你觉得生活太粗糙,好像都是在为了生存而活着,总觉得还没有赚够可以让我们诗意人生的钱。

可后来才发现,一个人有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诗与钱有关,但不是完全由钱来决定,那是因为你没有想办法让它变得精致。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2)

只有仪式感,才能让你放大每一种情绪,让缱绻在岁月中的日常琐碎,变成充满感动的细水长流。

例如坐下来好好地喝杯茶看本书,在烟花三月走出门好好看看风景,亦或者每天给自己好好做一顿早餐,拉开窗帘时对着自己说一句早安,这些都是一种仪式。

生活说到底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都一样。可是为什么每个人活出来的样子都不一样呢?

那是因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不同,你可以把它搞得一团乱麻,也可以从中摸索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别嫌麻烦,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自己的生活一点乐趣,给自己的生活准备一些有趣的仪式,是不是我们也就会更期待新的一天的到来了呢?

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仪式感,一样也在为别人或者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来自于仪式的幸福感。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3)

02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4)

“仪式是什么? ”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太可怕了。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无期待,生活重复,乏善可陈,将多么黯淡无光。

动画片《小猪佩奇》里面,有一次乔治过生日,乔治的家人和好朋友都为它精心准备了生日礼物。这对乔治而言,一定是个非常难忘和开心的回忆。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5)

在微博上有一个非常火的故事,说的是一个27岁的小伙去相亲,和他相亲的姑娘约会完了以后,感觉不错就主动加好友,以方便联系,表示对对方感兴趣,但是被姑娘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小伙子穿的太随意,甚至不能理解是穿一双凉鞋去相亲 。

然后很多人就在下方留言,觉得这个女孩子好像太苛刻了,嫁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内涵。

但这个姑娘觉得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时刻,自己精心的准备,然后对方就是显得这么的随意,好像不够重视,所以姑娘觉得一个连外表都不能够收拾好的人,更不会有丰富的内涵的,更何况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第一次就表现出这么的随意,没有礼仪,那在以后的生活中未必也会对生活用心。

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仪式感的人,总是比那些没仪式感的人做事更有态度,更能享受事情本身,因而会事半功倍。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6)

03

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人为何需要仪式感?

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己赋予。

有心理专家认为:

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听说林徽因在夜间作诗前都要做足仪式感,例如必定要焚香并插上鲜花,沐浴后穿上一袭白绸睡袍,在摇曳的烛光里品诗冥想,大概那首有名的《人间四月天》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横空出世。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7)

作家林燕妮在一次采访里说,她写作前喜欢铺开粉红色的稿纸,还要在稿纸上喷香水。

别人说她浪费香水,她却说在深夜写作时,温馨的香水会给她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更有灵感。

林徽因和林燕妮都是在写作前注重仪式感的人,很多人说,这样会不会很矫情?

但或者就是因为对生活和工作还有这份矫情才证明有无穷的热爱,如果做什么都潦草地开始,反倒缺乏重视。

重视仪式感的人,有能力把每件事都做成值得回味的纪念版。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8)

所有人为制造的仪式感,虽然不会影响时间的连续性,却能为时间刻上印记,从而让我们凡俗的生命变得庄重。

因了这份庄重,我们的人生,也就显得不一样。现实生活就摆在那里,至于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所以,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生活,而不是生存,只有把日子过出诗意,带一些仪式感,才能让平淡的生活多几分温馨与浪漫。

仪式感不算是形式主义,它与虚荣无关,矫情无关,也不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它只是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重视。

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仪式感总能让你的心掀起波澜,对明天有所期待。

多营造一些仪式感,诗和远方,就在你身边。

当生活没了仪式感(输在了没有仪式感)(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