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增长(发病率逐年提升)

通讯员 张民

为倡导民众关注骨骼健康,提高骨质疏松防治意识,推进科学规范治疗理念,更好地服务广大骨质疏松患者,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十九党支部医护人员15人,前往滨城区市东街道北海新城社区开展骨质疏松症健康科普及义诊活动。

发病率增长(发病率逐年提升)(1)

发病率增长(发病率逐年提升)(2)

活动伊始,脊柱外科教授耿晓鹏作了题为“做个‘硬骨头’,从今天起预防骨质疏松”的健康科普宣讲。耿晓鹏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易导致骨折,与其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患病人数众多,而且群众对骨质疏松普遍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将面临椎体、髋部、桡骨远端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负担。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发病率明显上升。40岁以前,要适当运动,坚持锻炼,要做好骨骼健康的维护,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日晒。40-65岁,要认识这个疾病、熟悉这个疾病,重要的一点就是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5岁以后,要注意预防跌倒以及跌倒引起的骨折。

发病率增长(发病率逐年提升)(3)

发病率增长(发病率逐年提升)(4)

发病率增长(发病率逐年提升)(5)

“有专家到家门口给我们看看,我心里说不出地高兴,给你们点个赞……”本次活动,发放骨质疏松健康宣传资料100余份,免费义诊咨询100余人次,同时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群众测量了血压、血糖。医护人员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将每年10月22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症主要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0%。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折后1年的死亡率高于普通人,4年生存率仅为50%。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起病隐匿,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增加,患者患病率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更显著。对老年人群危害大,应引起医患和社会高度重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能会有: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疼痛,脊柱后凸畸形和伸展受限,椎体压缩性骨折、身高变矮或驼背,心肺功能下降、胃肠功能紊乱。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椎体成形术(PVP)是目前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首选的微创手术方法。

具有如下优点:微创,皮肤切口仅3mm;迅速缓解疼痛;即刻加固椎体,恢复椎体强度;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解决了老年人不能耐受大型手术、骨质疏松内固定不牢靠等问题。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科学膳食,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每周2次使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照射15~30min,充足的日照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是日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①钙剂: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②维生素D:维生素D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200IU(20~30μg)/d。

常用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其他机制类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锶盐等)。不同类型骨质疏松首选药物不同,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