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

《敦刻尔克》上映之前,导演诺兰亲自列出了一个片单,上面的11部影片不光是他喜欢的,更是曾经给过《敦刻尔克》灵感的。这其中只有两部战争片,更多可以看到的是,诺兰对电影中悬念的设置、节奏的掌控、甚至是画面的震慑力更加在意,这也更可以看出,他对《敦刻尔克》的定位根本不是战争片,而是一部用画面叙事的“悬疑电影”。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

《贪婪》(1924)

这部成本150万美元,长达四个小时的默片曾经多次被评为“影史十佳”、“影史一百佳”,据说原版长达十小时,全世界将其看完整的人不超过12个。导演本人在看过米高梅的剪辑版本之后现场哭泣。

四个小时的放映就像配乐版黑白幻灯片,诺兰却称其为“无声史诗”。大概这部没有对白,却深刻反映出人性贪婪的电影,就是“默片爱好者”诺兰的教科书之一。就像对白稀少的《敦刻尔克》,也能够用画面和配乐,让观众胆战心惊。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2)

《日出》(1927)

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杰出艺术作品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获得影片,诺兰说,这部电影帮助他“探索完全用画面讲故事的可能性”。

这是德国电影先驱茂瑙在好莱坞的处女作,也是默片史上的经典之一,其摄影技巧和创意构图打造的视觉效果,到今天也非常现代,有人说这是“好莱坞经典通俗剧与德国表现主义的完美结合”。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3)

不过,当年《日出》上映后半个月,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上映,抢走了《日出》的不少风头和票房,从此默片渐渐走向衰落。如今诺兰再次借《敦刻尔克》提及,或许是对电影历史上这些无声经典的一次致敬。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4)

《西线无战事》(1930)

这是诺兰列出的片单中第一部战争题材电影,曾经获得第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5)

诺兰引用了《细细的红线》作者詹姆斯·琼斯的看法,觉得很多战争片是不真实的。他说《西线无战事》“改变了战争电影的游戏规则,重看这部杰作就必须承认,它营造的紧张和惊恐感从未被超越。”对他来说,它证明了打破“在个体命运中寻求意义”这一规律的力量。

实际上,《西线无战事》也是以保罗·鲍曼的个人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还有它对人性的影响。如同“以小见大”的《敦刻尔克》,没有描述几十万人到底是怎么被撤离的,它聚焦几个士兵的逃生经历,两个飞行员的掩护经历,还有一对父子的救援过程,就让人体验到真实的战场感,以及命运的无常。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6)

《海外特派员》(1940)

诺兰从来不曾掩饰对前辈希区柯克的欣赏、学习和致敬,他在很多采访中,都对其在电影中所营造的悬疑气氛,对其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大加赞赏。对《海外特派员》,诺兰更是直接承认“电影里对飞机在湖中坠落的镜头描绘,就是我们在《敦刻尔克》中尝试的”。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7)

相比获得奥斯卡大奖的《蝴蝶梦》,希区柯克自己更喜欢这部仅获得奥斯卡六项提名但毫无斩获的影片。确实,这部影片的海滩逃生戏、雨中暗杀戏等经典片段,成为多位后辈导演们的学习对象。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8)

《恐惧的代价》(1953)

看得出来,诺兰从一开始就想把《敦刻尔克》拍成一部悬疑片,因为他点名这部《恐惧的代价》,就是惊悚悬疑片的经典,60多年后拿过来看,也能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诺兰在接受《视与听》杂志采访时说“《恐惧的代价》是和《敦刻尔克》最有关联性的电影。和战争电影以及其它不同影片相比,它那种悬疑惊悚的电影语言,正是我们在寻找的。”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9)

《恐惧的代价》是当年戛纳金棕榈大奖获得者,诺兰自己提到这部电影其中一个场景:装满爆炸物的卡车需要退回峡谷上摇摇欲坠的木质平台,导演克鲁佐用打滑的轮胎、看似要坍塌的木台,呈现出了比希区柯克还要紧绷的张力。之后他在《敦刻尔克》中,也收获了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目的也还是为了营造悬疑紧张的气氛。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0)

《阿尔及尔之战》(1966)

诺兰形容该片是“永恒的”,并且称其“影响了电影的纪实叙事”,他说,这部电影强迫观众和角色发生共情,我们关心片中的角色,只是因为我们被带入了他们的环境里,感受到了他们所面临的境遇。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1)

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对《敦刻尔克》的解释中,他说希望观众和那几个士兵一起,感觉自己就在战场上那片海滩。作为一部半纪录片,《阿尔及尔之战》做到了忠于史实,没有美化或者丑化战争的任何一方,仅仅摆出事实。而在《敦刻尔克》中,诺兰也没有让任何一个敌军出现,仅仅是想让观众感受角色们的亲身体验。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2)

《雷恩的女儿》(1970)

作为英国顶级大导演的大卫·里恩,《雷恩的女儿》是他最好的爱情史诗电影之一,诺兰评价其为“纯粹的电影”。其中很多画面,比如被风吹得颤动的海滩,以及滚滚的海浪都曾打动他,而且“在主题驱使下的叙事、场面都相当不凡,又能给人灵感。”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3)

这部影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摄影奖,如今我们尚无机会在大银幕观看这部和诺兰本人同龄的影片。但大卫·里恩用场面叙事的功力,却继承在英国后辈导演诺兰的《敦刻尔克》中。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4)

《异形》(1979)

这部电影的入选理由就很明显了,论紧张、论悬疑、论惊悚,怎么能不提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封闭空间时刻让你觉得“异形就在看着她,但她就是找不到”的窒息感。说起来,英国的大导演们真心会玩儿悬念,前有希区柯克,后有雷德利·斯科特,现在看来诺兰也要在研究花样结构之外,开始认真探讨悬疑这回事。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5)

《烈火战车》(1981)

这部电影在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原创配乐等大奖,同时入围戛纳金棕榈奖,诺兰夸它“华丽的视觉效果,交叉叙事和有激情的古典配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大师级的英国电影。”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6)

1981年的《烈火战车》采用的交叉剪辑和多线叙事,这对诺兰的影迷来说再熟悉不过。但也许这部影片对《敦刻尔克》更多的影响是,配乐对气氛的烘托,当年范吉利斯创作的bgm成为如今体育精神的最佳背景音。尽管《敦刻尔克》的原声音乐无法成为流行,但它却是最适合这部电影的声音。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7)

《生死时速》(1994)

可能很少有人想到,诺兰亲自给出的《敦刻尔克》灵感片单,最后两部都是商业片。第一部就是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生死时速》,他说这部电影是“时钟嘀嗒般的紧张故事”。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8)

一点儿没错,这是里维斯的成名作,也是如今看依然不过时的经典动作片,节奏绝佳、全程刺激。不过用时钟的声音来比喻这部电影的节奏,也看出《敦刻尔克》配乐的思路,就要打造像时钟催人那种效果,一刻不让人放松。

一部看了三遍还没懂的电影(这部片子长达10个小时)(19)

《危情时速》(2010)

这是片单中年代最新的一部电影,雷德利·斯科特的弟弟托尼·斯科特导演的商业动作片,和《生死时速》的类型也相当接近,虽然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动作大片,惊险刺激剧情老套,最后来个大团圆结局,不过诺兰说它的叙事“用悬疑调动起观众的反应”,足以可见,诺兰对任何影片的悬疑元素,都相当敏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