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方言弋阳(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常见的动词)

一. 现代汉语的“喫”和“吃”

喫/吃:普通话读音为[chī]。

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吃”这个字的,表示通过口腔咀嚼、吞咽某种具象东西的动词为“吃”,“吃”为汉字一级字。古意含有吃、饮、喝、吸等,现代汉语指通过牙齿咬,或可以用筷子,叉子,勺子送入并咀嚼的具象东西的动作。

“喫”在《新华字典》仅做同“吃”的解释。“喫”在现代汉语文词当中字难寻踪迹,成为生僻字。台湾将“喫”和“吃”依然收入为正体字。

【例】:

~饭:吃饭

~茶:喝茶

~水:饮水

~烟:抽烟

江西方言弋阳(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常见的动词)(1)

瑞金沙洲坝红井

备注:

  1. 现代汉语的“吃”被定义于通过牙齿咬,或可以用筷子,叉子,勺子送入并咀嚼的具象东西。这是狭义的吃。若按此原则,吃茶、吃水(喝水)、吃烟就是错别字或语病了。在古典书籍中,吃是表示通过口腔咀嚼、吞咽某具象东西的动词,并未分的那么清楚。
  2.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人认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语的“吃”是错误的,应该说“喝水不忘挖井人”,也有人认为“吃”是沙洲坝的方言。瑞金话主要以客家方言为主,赣、客方言有着高度的相似度(部分学者认为同源,应将赣语和客家语合并赣客方言),这里的“吃”其实就是广义的吃的,包含具体的因口渴时的喝水,也包括烹煎煮炒的用水,而在此是包括依靠的意思。

同时根据“吃”的本意还引申其它的名词、动词、介词、连词等。多达十多种的解释。

【例】

口~:<名>结结巴巴,不顺畅。

~苦:承受。

~惊:表示表示被动,同“被”。

~野食:指依赖某种事物来生活。

~力:用,费。

(船)~水深:浸入水中。

二 . 专家学者关于“喫”和“吃”的研究

“喫”和“吃”,古汉语的发音是{ qi },国际音标为〖tʂʰi˥〗,关于这两个字的研究在中国(含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越南等学术界常引起争论,到现在并未有统一的定论。但普遍认为,在古汉语中,“喫”的本意是为表示口腔咀嚼、吞咽某种具象东西的,与动词“食”具有关联度;而“吃”的本意仅表示“口吃、结巴”的意思。持这一观点的相对占大多数。

罗家国先生认为“喫”和“齧”有继承关系;日本的平山久雄先生则从音韵学分甲音和乙音予以阐述“喫”和“吃”的来源;台湾的陈松林先生认为“吃”字是因为“齕”(啃、咬)字的简化,产生与表示口吃的“吃”,形成同形同音异义词。而“喫”字则是由“啮”(啃、咬、侵蚀)字简化而来。“吃”和“喫”的混用是基于“乞”“契”的谐音借用。谢尚优先生从温州方言考究其来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些相关资料。

笔者在此拾人牙慧仅仅是希望尽可能地根据余江话中的发音对“喫”和“吃”做一些梳理。依笔者的短见薄识的了解,结合余江话的“喫”和“吃”的发音和用法,笔者认为余江话中的喫和吃是古汉语的遗留,不仅保留了古汉语的读音,也保留了这两个字单独的词义,同音异议。

三. 关于“喫”和“吃”的音义

江西方言弋阳(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常见的动词)(2)

《说文》篆 “吃”

吃:音为{ qi }和{ ji },表示口吃的意思。

《玉篇》:“居乙切,语难也。”《說文解字注》:“言蹇難也。从口气声。言蹇难也。从口。气声。居乙切。”《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居乙切,音讫。又《集韵》:“欺讫切,音乞。吃吃,笑貌。”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史记·韩非传》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史记·韩非传》

“焦遂口吃,对客不出一言,醉后辄酬答如注射,时人目为酒吃。又与喫同”。《唐史·拾遗》

“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新书·耳庳篇》

台湾《重编国语辞典》除“[ㄔˉ]”([chī])外,也保留了“[ㄐㄧˊ]”([ jí ])的读音,释义为说话结巴、言语困难的样子和笑声。

江西方言弋阳(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常见的动词)(3)

《汉字字源》273页

吃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修息、呼吸。篆文=(口,进食和发音器官) (气,休息、呼吸),表示呼吸不畅,阻碍说话。隶化后,楷书异体字“吃”将篆文字形中的“气”省去一横,写成“乞”,表示“气短”,呼吸不畅。故“吃”的本意就是表示口吃的意思。原意并没有表示“吃、饮、喝、吸”的意思。

“攻文朝吃吃,讲学夜孜孜。”唐代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释义:白天攻读文章时结结巴巴,晚上讲学时却孜孜不倦。

“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此长男妇也。”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

“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此长男妇也。”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

江西方言弋阳(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常见的动词)(4)

《说文》篆 “喫”

:音为{ qi }和{que},表示咀嚼吞咽某种的东西的意思。请注意“喫”并不是“吃”的​繁体字。

《说文》食也。从口契声。苦击切。《唐韵》《正韵》苦击切《集韵》《韻韵》喆历切,音燩。《说文》食也。《玉篇》啖,喫也。

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为现代普通话的“[ㄔˉ]”([chī])音。表示① 饮、食,②承受。

“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喫。”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备注

部分词典古籍中偶见保留同“吃”[jí]音。

四. 余江方言中的“喫”和“吃”

江西方言弋阳(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常见的动词)(5)

余江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喫:【tɕʰit 34】,锦南为【tɕʰiak 34】

吃:【tɕʰit 34】,锦南为【tɕʰiak 34】

备注

还有另有一音读音{ ji },余江发音为【tɕit 5】,音为急的入声字,余江话至今保留。详见本文附文《关于“吃”在余江话中表示口吃、结巴的发音》。

在余江方言中关于“吃”这一词的读音,锦中北读【tɕʰit 34】,为“七”的入声发音。锦南念【tɕʰiak 34】,与“掐”的入声发音。读锦北【tɕʰit 34】音的人较多。

余江县在1914年以前的一千多年来叫安仁县,取自《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是大余江的文化基因。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1914年民国政府以附近境内有余水(信江)而取名余江县,现为余江区。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在此都留下过脍炙人口诗词。历史上不管是作为县、场,其行政中心一直在锦江,其音更接近官话,1961年因血防需要(可能也有避洪涝灾害),行政中心迁址到现在的邓埠镇。故,笔者认为的余江话锦北音应属于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的“正音”“雅言”。同时,拿锦北音来分析,很多字词的发音更接近古汉语发音,如本文的“喫”和“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浅见,目前并未找到有关这方面的专家考证,各位锦南的看官切莫不要因为笔者这个浅见而拍砖。

上述“喫”和“吃”在余江方言中有锦北【tɕʰit 34】和锦南【tɕʰiak 34】的两种发音。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受南昌话的影响

【tɕʰiak 34】的发音是赣语区的主要读音,相比较鹰潭话、贵溪话,余江话受南昌话的影响比较大,靠近邓家埠水稻原种场的人更容易听懂南昌话。

02 文白读音

【tɕʰiak 34】的发音更接近白读,而【tɕʰit 34】属于文白同读。

03 讹化

【tɕʰiak 34】可能是【tɕʰit 34】的演变。余江方言中部分遇到普通话读音韵母为“[i]”入声字,锦南为【it】发音,而锦南会是【iak】的发音(可以理解为是锦北口音的儿化,保留入声。)如:

江西方言弋阳(赣语鹰弋片余江方言中常见的动词)(6)

常见例字

04 其它音的演化

[què]音的演变而来。“喫”在《唐韵》《正韵》苦击切《集韵》《韵会》喆历切,音“燩”[què]。

05 本就是的正音

在赣语区,乃至其它地方,读【tɕʰit 34】(音“掐”或“呷”)的较多,也许这一读音就是方言里面的正音。

“喫”和“吃”在清朝以前,虽都与口腔有关,但义表示却完全不同。在表示咀嚼、吞咽某种东西的正字是“喫”,表示口吃结巴的时候是用“吃”。根据古典文集,以及学术界各种论文,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吃”取代“喫”是在清朝以后,这可能是因为书写方便简化的原因,将笔画简单的“吃”同音代替了笔画繁复的“喫”。毕竟汉字几千年来是在不断的简化。

《现代汉语方言大字典》已将“喫”作为湘、赣、客、吴等部分方言区的表示吃的用字。

根据余江话这一读音,说明余江话沿用古汉语读音。若此成立,在余江话书面表达时“喫”应较为准确。这是因为①古籍记载;②区别于“吃”的习惯读音。

余江方言中形容娇羞、不好意思、偷偷地、腼腆的,不置可否的,带有讥讽意思的,不会发出声音的或者用手掩着的等等的笑,为“【tɕʰit 34】【tɕʰit 34】哩笑(音七七里笑)”,其本字应是“吃吃地笑”。古籍中也有用“喫喫笑”的,但根据其笑的状态,喫作为本字,是值得商榷的。按吃的口吃、结巴的本意,大家可以脑补这种笑是什么样的状态了。当然,吃吃笑若是拟声表意,其实也与其本意口吃、结巴貌有关。

吃吃哩笑【【tɕʰit 34】【tɕʰit 34】哩笑:不好意思,腼腆等笑貌。有害羞、娇羞等状态的笑。可引申讽刺,不置可否的笑,如但比讥笑程度小。

需要提醒的是,余江方言中还有一种表示忧伤、哀怨、无奈的笑,也是“【tɕʰit 5】【tɕʰit 5】哩笑(音七七里笑)”或“【tɕʰit 5】【tɕʰit 5】哩”,这里的【tɕʰit 5】就不是“吃”,而是“戚”。吃的发音为阳入,戚的发音为阴入。

戚戚哩笑【tɕʰit 5】【tɕʰit 5】(音七七里笑):忧伤且包含无奈的笑。

戚戚哩【tɕʰit 5】【tɕʰit 5】(音七七里):戚戚然,忧伤貌。

下文是关于余江方言“吃”的另一个发音{ ji },余江发音为【tɕit 5】(音同普通话的急,阴入),表示结巴口吃的文章。请参阅附《关于“吃”在余江话中表示口吃、结巴的发音》。附文应属于詈言忌语,从俗。若系统误判发布出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笔者。

符号说明:

【 】:余江话发音的注音,余江发音的注音带有数字的,为声调调值。

[ ]:普通话拼音注音

〖 〗:根据国际音标注音

{ }:古典文集或其它注音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若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