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孵化园功能(小微园让企业肩并肩)

来源: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王继红 文/摄 报道组 程伟 通讯员 侯晨捷 宋晓娟

小微园,即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一个连接起产业集群、招商体系、营商环境的阵地,是小微企业集聚、规范、创新的基础平台和区域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据市经信局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市经省认定的小微企业园共有20个,当年新认定6个。其中制造类园区14个,占地1511.5亩;服务类园区6个,总建筑面积172659平方米。共入驻企业413家,占计划入驻企业数的80.4%。其中入驻制造类园区企业140家,占计划入驻企业数的73.86%;入驻服务类园区企业273家,占计划入驻企业数的83.49%。吸纳就业5278人,其中制造类园区吸纳就业2865人,服务类园区吸纳就业2413人。

小微园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有明确的区块边界和管理运营主体,是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的园区平台。它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日前,记者在开化、江山等地采访时欣喜地看到,一批“小而美”“小而新”企业在这里快速崛起。

“手拉手”降低成本

“以前我们的塑料包装桶要到金华去购买,现在对面的企业‘同贺科技’就能提供了,每只桶降低成本0.15元。”6月11日,浙江鼎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镇欣喜相告。

“鼎益生物”是一家生物蛋白质提炼企业,于2013年创办,其产品用于饲养小宠物,2017年2月搬迁至江山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简称江山小微园),2018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跻身“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出口额近600万美元。今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刚入园时,我们每年做10多个集装箱柜的产品,去年做了120多个集装箱柜。”黄镇相告,公司租用3000余平方米厂房,从一楼到三楼,生产线、检验室、电商直播间、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入园前两年租金优惠,一楼、二楼、三楼每平方米租金分别只要5元和4元、3.53元。“这样的价格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小微园还为公司减免了三个月的租金。”

每只塑料桶减少0.15元的成本看似很小,日积月累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去年“同贺科技”为“鼎益生物”生产了40万只塑料桶,仅此一项就节省了6万元费用。此外,模具开发费用也同比下降。

走进同贺科技有限公司一楼生产车间,这里机声隆隆,多台机器同时作业,员工正在给“鼎益生物”“竹州新材料”生产产品。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竹州新材料”的可持续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项目荣获第三届“浙江好项目”二等奖,目前该企业也已入驻小微园。

小微企业孵化园功能(小微园让企业肩并肩)(1)

“鼎益生物”公司负责人黄镇对小微园的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赞赏有加

眼下,江山小微园入驻企业大多运营良好,其中“鼎益生物”已升级规上企业;“明润轴承”生产的高精密微型深沟球轴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替代进口轴承,广泛应用于电脑CPU马达、无人机、机器人、手机等,已孵化成功出园。

“肩并肩”壮大产业

在开化县桐村镇密胺产业园,人来人往,园外国道上车辆川流不息。

“今天接待了两批客人。”6月2日,下着大雨,浙江万臣科技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强一身雨水,虽然下午即将返回上海,他仍然不忘介绍公司的最新产品。这款产品通过盖子软管一体化设计,在同样容积的前提下,新型塑料PCR重量从24.25克减至16.56克。“减少塑料的使用是碳达峰碳中和的一大要求,我们的新产品已得到了‘强生’‘联合利华’‘欧莱雅’等知名公司认可。”

小微企业孵化园功能(小微园让企业肩并肩)(2)

浙江万臣科技包装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让人耳目一新

“万臣公司”原址在上海浦东新区,是一家港资企业,2019年年底入驻桐村密胺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去年4月投产后,仅用7个多月时间产值就超过2000万元,成为规上工业企业。陈建强相告,通过上海基地总体搬迁、新产品拓市场等举措,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

“万臣公司”百余米外,就是浙江万汇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来自安徽的“80后”陈家和介绍,“浙江万汇”由万臣(上海)公司、开化瑞达公司和广东客商联合投资。“今年春节过后,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我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回老家了。今年前5个月,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陈家和给记者算了笔账,上海用工成本、房租、水电、原材料价格高。“综合计算,要高出桐村镇近40%。”而桐村镇提供了从办公室到宿舍、从厂房到食堂的一条龙配套服务,让企业安心抓发展、占市场。“眼下,我们生产的胺基膜塑料高端产品做到了10克10元的价格,出口到意大利香水企业。”据介绍,目前公司内贸份额已从以往不到三成提高到65%,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已申请租赁新厂房,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

开化县桐村镇政府负责人介绍,桐村密胺产业园项目,由桐村镇政府下属的桐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密胺产业龙头企业——瑞达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2016年启动建设。占地60余亩,总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现已全部建成,有8家企业入驻。园区全部投入运营后,能解决1500人就业。2020年,该产业园被评为第四批省级小微企业园。

小微园:乘势发展正当时

早在2019年8月,市经信局对我市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当时我市已建成小微园6家,均能提供基本的食堂、宿舍等生活性公共设施,水、电、气等基础性生产资源配备到位,有的小微园还配备了研发楼、3D打印等研发设计类设施,所有小微园均配备物业管理、政务咨询等基本公共服务。从盈利模式来看,已建成小微园主营业务收入均为租金收入,且租金收入最高的为156元/年/平方米,相比省内其他地区,处于较低水平,极大地惠及了我市创业创新小微企业。

按建设主体分,我市主要有以下三类小微园。第一类以当地开发区下属国有投资建设公司为建设主体,用以解决园区内小企业生产场地问题,或培育当地拟发展的新兴产业。这类小微园共8家,占总数的38.1%。第二类是由村镇集体联合建设的小微园,通过租金收益对集体经济薄弱村或水库移民村进行补贴。这类小微园有3家,占总量的14.3%。第三类是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的民营小微园。该类小微园有10家,占总量的47.6%。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政府主导和民营投资的小微园接近1:1比例,形成了政企联动的格局。

我市的小微园,建设运营主体均赋予其较为明确的产业定位。从产业定位来看,主要实现两类功能:一类是以承载当地小微企业为主要功能的承载型小微园,主要为当地块状经济小微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如江山美家园等小微园,主要承载当地门业及相关企业。另一类是支持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型小微园,其功能是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新动能。如智造新城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江山市科技创新创业园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有培育型小微园3家,承载型小微园则有18家,占较大比例。从经营模式来看,承载型小微园多由投资建设主体自主运营,培育型小微园则委托专业机构运营。

本文来自【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