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标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以来,北京市推动中轴线申遗取得长足进展,申遗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完成,中轴线申遗保护已驶入“快车道”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有序推进,山水田园风貌逐渐恢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标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标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标准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以来,北京市推动中轴线申遗取得长足进展,申遗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完成,中轴线申遗保护已驶入“快车道”。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有序推进,山水田园风貌逐渐恢复。

9月21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条例》旨在加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条例》明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下称三条文化带)等。

根据报告,《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注重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坚持保护与利用相协调,全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北京市推动中轴线申遗取得长足进展。5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了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保护范围,串起了核心区3处世界遗产、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缓冲区514处各级文物。

中轴线保护取得多点突破,皇史宬北院重新亮相,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整体贯通,先农坛内部的“一亩三分地”恢复展示。申遗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完成,中国国家文物局已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轴线申遗保护已驶入“快车道”。

报告显示,三条文化带建设持续发力。大运河重新焕发蓬勃活力,“京西小故宫”——万寿寺已对外开放。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三大建筑将于年底基本完工。大运河京冀互联互通段62公里实现通航。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成功举办,“京杭对话”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

北京市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保护成效显著。老城整体保护得到有效加强,城市肌理愈发清晰。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有序推进,山水田园风貌逐渐恢复。(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