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ne音箱对比atc音箱(从LAVRYQuintessence谈起我的小型音箱系统)

LAVRY Quintessence是具有很典型的美国声的,但处理上显然要高级一些,将霸气隐藏在儒雅的表象下,我手上的这几部解码中WADIA 25和他是很像的,但在细节的刻画上LAVRY则要强很多。整体能量成金字塔形分布的,尤其是低频,饱满大气,量感丰富……

本文发表于耳机俱乐部论坛(转载请著名出处及作者

作者 | 梼昧狂客

由于现在似乎大家不太有耐心看长篇大论的东西,所以先简单的写个大体介绍和感受,觉得对口味有耐心的可以往下慢慢看,觉得没意思的直接右上角点X就好了。

  • 器材如下

fyne音箱对比atc音箱(从LAVRYQuintessence谈起我的小型音箱系统)(1)

数字转盘/界面:QLS QA661——对我来说简单 好用 够用 方便的数字音源,但按照数播标准看不够智能,不过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看需求选择

解码器:LAVRY Quintessence——LAVRY出品,美系风格传承,但没有那种外露的霸气,属于外柔内刚的类型,饱满、从容、大气的声音实为古典利器

前级/监听控制器:Antelope SATORI——四种控制方式(包括手机遥控) 95档级进音量,高电平解码的廉价绝配

有源音箱:NEUMANN KH120A——K H血脉遗留,5.25寸二分频小钢炮,前倒相摆位要求低,声音扎实中性。其实呢,有时候空间不够没必要死磕大家伙

耳机系统:WADIA 25 LAMBDA PRO 自制耳放——静电系统玩的是耳放,而静电耳放这玩意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

避震:原配机脚 SOLIDSTEEL S5-4机架、ULTIMATE MS-90/36B音箱架——前者好看,后者稳当

线材:古河GT2PRO USB线、VOVOX Vocalis AES线、MOGAMI 2549、CANARE L-2T2S、洋垃圾的美标仪器电源线——也试过几种不同的,线材这玩意就一句话“看搭配”。另外,最好买二手,否则容易肉疼

电处:MOD过的QLS F1000(OYAIDE R1墙插*2 古河PCOCC内部线)——其实我听着都差不多,图个心理安慰。

fyne音箱对比atc音箱(从LAVRYQuintessence谈起我的小型音箱系统)(2)

首先感谢能看到这的网友,既然有兴趣,那么就简单说说。器材分享的帖子其实是不好写的,肯定会带有个人色彩,自己喜欢的东西难免说几句好话,有些不喜欢的也难免批评几句。但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烧友而言喜欢或不喜欢某一件器材都是对的,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当然,如果你的理由是品牌、信仰、情怀之类的,那我觉得我们之间就没有什么可交流的了。

  • 数字音源

曾有人说“数字定生死”,这话显然是对的,但具体搭配上也要看你用的什么解码,有的解码对前端似乎并不是很敏感,有的则难折腾一些,不过数字源的水平显然是越高越好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怎么样叫水平高呢?抖动低参数高就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么有些东西倒简单了,但实际声音怎么样呢?就我听过的某些东西来看,俩字——“呵呵”。但问题是我并没有那些仪器去和人家论证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假设这种说法是对的吧,至于我们这些没测量仪器的,还是用最常见但说起来也最扯淡的方法来判断吧——耳听为实。

现在常见的数字音源就那么几个——CD转盘、USB/火线/雷电界面、网播、数播,这里面CD肯定是最不方便的(对我而言),虽然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种被老烧称为“仪式感”的神秘加成,但当DECCA这种公司都开始销售数字文件的时候,CD显然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界面更多的则是偏向和PC组合,PC显然又是一个大问题,貌似被指责最多的就是安定感不够,然后就是专机如何折腾软件如何折腾。好吧,看着都眼晕,我是搞不明白了。但应该说配一台无风扇的PC听歌确实更舒服一些,软件的调整也很有必要。至于其他的,假如你不能把PCB全换成OCC做成的铜箔,也不能把所有焊锡都换成某名牌含银焊锡,更不能把所有插接件都镀上各种稀有金属,那么你又何必去纠结那么一小段硬盘线到底是什么材质做的呢?PC 界面就是妥协,想不妥协很简单,CD和LP都是争议相对较少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要的不就是妥协之后的方便吗?至于网播和数播这俩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从使用上来看无非是音乐文件从哪里调用的问题。

数字信号源我用的是QA661,在土豪众多的论坛上这显然是一个不太提气的东西,虽然乾龙盛的口碑还马马虎虎,但国产数播和那些动辄几万的洋玩意比显然有点先天气短。其实CD 网播之类的我也看过,但对于一个有点强迫症又比较懒的人来说,CD显然还是不够方便的,网播看似方便但我这屋没拉网线(最近倒是拉了一根,WIFI打游戏还是有点延迟的感觉),那剩下的就只能是界面或数播了,而QA661则是这两个功能结合的产物。

这个机器非常符合我简单省心好用的要求,USB口驱动稳定,不爆音不掉线,数播操作简单方便外加接口齐全。如果说有什么硬伤的话,那就是他的数播部分数据载体只能用SD卡。有人说过,乾龙盛成败都在这个SD卡上了,这话挺有道理,一方面只支持SD卡确实对于程序和其他方面要求较低容易做出不错的声音,但从另一方面看QA661确实是现在最不智能的数播了,你要网播没有,要外接硬盘不行,虽然SD卡也越来越白菜了,但每次传歌都要扣SD卡确实有点别扭。不过对于我这种听歌比较专一的(其实是翻来覆去就爱听那么几首),64G的卡也足够用了。如果你是那种看到资源就想转存到自己网盘的玩家,那么从数播的层面上来说,QA661确实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QA661还带了一个不错的USB界面,我平时都是坐在电脑前面听歌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那么这个界面的用处就很大了。去年我曾经写过一个帖子,期间对比了几个其他的USB界面,比如HYDRA Z和雅典娜SE,在我看来,雅典娜SE的特点是便宜好看,和其他众多界面比看着确实像个东西,但声音和这俩不是一个层面上了,如果你用的解码是那种暖壶风格的,那么兴许可以考虑换个雅典娜SE调整一下,但如果你解码水平不错,那我觉得就没必要考虑它(听说超雅很神,可惜无缘一见)。HYDRA Z没啥可说的,名不虚传的东西,我玩的那台是2.0版的固件,当时没舍得给他挂上各种牛B的附件,在单机状态下声音味道比661的界面强不少,但从密度和细节上看,这两个也差不多,我用的又是WADIA 25这样的解码,HYDRA Z对我来说意义就不大了,不过对于很多现代风格解码或专业机来说,配个HYDRA Z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貌似我没说QA661的声音,其实QLS应该提供个测试图之类的,既方便大家看图开脑放又可以省去很多口水仗,不过官方没给,那就由着我们随便说了。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QA661的声音可以用沉稳饱满来形容,细节密度都做得很不错,而且声音并不偏颇,界面密度略低于数播,但声音更拉得开一些。而且每当我更换器材、线材或配件的时候,都能够听出差异,那么这个机器对于我来说也许就是够用的。

  • 解码器

解码选什么是个很愁人的事情,没钱的时候为了价格愁,搬砖凑够了吧又开始为了选哪一个愁,尤其是东北这边能听到的东西实在不多,那么就只能盲狙了。

说实话,我盲狙主要考虑两点——1.老牌厂商 2.与经典产品有传承。前者就不必说了,那么多年积累下来,还能活着的多少有两把刷子吧?后者主要是方便自己开点脑放,而且就算坑了,出手也容易一些。

这么一来很多最近热乎的新秀就被我排除在外了,我并不是说新秀就不好,但新品一出来好好好买买买的事情以前也不是没干过,论坛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想热闹两天并不难,难的是过个一年半载之后继续的热闹下去。

那么选择范围就小了很多了,我喜欢的那几个牌子,马克、WADIA、KRELL、MCINTOSH、ARC之类的要么是被卖了,要么也半死不活了,还是接茬在专业圈里看吧,这样可选的就更少了,无非是PRISMSOUND、WEISS、LAVRY、MYTEK、LYNX这么几个牌子的东西。对于PRISMSOUND的东西我兴趣不大,虽说谈起5W量级的解码DA2和8XR都是必谈的,但算起来他家值得买的也就这俩了。DA2这个东西在我还买不起这类解码的时候就大名鼎鼎的了,巧在沈阳还曾经有朋友玩过这个,我也跟着听了下,可惜我没体会到网上说的那种感觉,也许是搭配的后端不行吧,8XR没听过,但我对这种音频接口类的东西已经没啥兴趣了,除非以后有闲钱弄回来一个当界面用(只是不知道这货WDM驱动支持的怎么样)。WEISS二手价格习惯性跳水,我又不想买二手,也就没考虑。MYTEK的东西风评那叫一个起落转折,虽说我觉得DSD192不失为一个高性价比的解码,但大家都说数码味,好吧,咱这普通烧友就别和大神拧着干了,旗舰款曼哈顿评价奇少而且我问过几个听过的朋友似乎评价马马虎虎,还是别趟雷了。至于LYNX则没有这个量级的产品。那就只剩下LAVRY了。

LAVRY Quintessence也就是DA-N5,中文译名似乎可以翻译成第五元素,至于是不是这么个意思就不知道了。这当然也是一个冷门货,LAVRY家的解码产品少得可怜(其实整个产品线都少得可怜),上一代DA分了三个系列,低端的BLACK(DA10/11)、中端的BLUE(4496)和高端的GOLD(DA924/2002)。而LAVRY Quintessence据官方说是DA924的后续,当然了,厂商说的话嘛,凑合看看得了,拖了16年才更新一次,谁知道这大爷闭关研究啥呢。

如果说上代产品DA924还能靠着土豪金 R2R撑一撑场面的话,那么这代产品实在是乏善可陈的。LAVRY本来就没有PRISMSOUND那套被说得唯我独尊的时钟技术,又放弃了最近卷土重来的R2R构架,虽然那个没卵用又难以打理的土豪金面板设计没换,但样子似乎山寨了许多。解码方案不知道(听说有大神猜测是9018,然而没人具体拆了看看),但可以肯定不再是电阻R2R了,台湾那边倒是出了个评测,有拆机图,解码部分扣在一个密封盒子里看不着,整个PCB就是一个平片,外加用了开关电源,和那些堆料成风的机器比确实是有点惨。接口也少的可怜,三个数字输入,两组模拟输出,完活。虽说顺应潮流给了个前级输出,但对于发烧友来说,这种数字音量显然是没法忍的。不过我就是看上他这个简单省事的特点,没有时钟口,以后也不用纠结上时钟,功能简单的要死,顶天给他换个线 保险丝或加个避震。什么复杂的设置啊,少来那套,通通没有(虽然玩惯了专业货,APOGEE那玩意也给我折腾的够呛)。

声音,归根结底还是要说声音,由于手上没有类似级别的DA可供对比,也就谈不上这个机器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的问题了,就和我常听的那几个解码对比下说说吧。

个人认为,LAVRY Quintessence是具有很典型的美国声的,但处理上显然要高级一些,将霸气隐藏在儒雅的表象下,我手上的这几部解码中WADIA 25和他是很像的,但在细节的刻画上LAVRY则要强很多。整体能量成金字塔形分布的,尤其是低频,饱满大气,量感丰富。说到量感,他的量感显然是比一般中性风格的解码要多一些,但多出来的量感除了加强了整体氛围感之外并没有带来什么副作用,他的低频依然是清晰细腻灵动的。至于瞬态和动态没啥可说的,他的瞬态不是那些1W 专业机那种流于表面的快速,而是忽隐忽现的,迅捷而不显急促舒缓而不显拖沓,起落转折之间从容不迫挥洒自如。而1W 专业机听起来则普遍硬一些,素质很高却不流畅不鲜活,这里面唯一不同的是LYRA,那货确实要宽松一点,但代价是低频虚浮不扎实,也不见得是高明的作法。

至于宽松鲜活之类的要求对LAVRY Quintessence来说也不是问题,应该说他给我的感受是厚重有力的同时不乏轻盈灵动,而且从声场的表现看他明显比我所用的其他解码全都要大一圈。既能在整体上烘托氛围同时对细节交代的又非常清楚,借用以前看评测学回来的词——“微动态”很好,很高级的美式调音,称得上从容不迫底气十足。

虽说是LAVRY的新旗舰,但这个机器也并不完美,我对他的高频处理并不是很满意——高频不够犀利,从听感上说他的高频量感和细节并不少,但似乎没有过于追求高频延伸,高频延伸上去快接近顶点的地方被人为地抹掉了一点。对于之前听惯了APOGEE的我来说,他的声音是不够犀利霸道的,但反过来看,这正是这台解码厉害的地方,LAVRY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取舍,他敢放弃一点东西,而HILO或APOGEE这种的都是在努力做一个全面的声音,但留给大家的印象却只是一个高素质没韵味的白开水解码。

不过关于LAVRY Quintessence也没必要说太多,这机器风评不高,我也没有给他正名的意思,只是我好奇有多少人真正把这个东西带回去仔细把玩过呢?最近流行的好像都是些新秀品牌,毕竟有代理在推,而LAVRY则有点爹不亲娘不爱了,但如同落魄的老牌贵族也是贵族一样,那个“范”还在。沈阳这边的朋友可以来找我玩,有时候静下心来仔细听听比看多少毒文都管用,何况有的毒文充其量就是一耳朵的听感。

作为一台小众的旗舰级专业DA,LAVRY的定价显然还是比较克制的,事实上无论是从拆解用料还是外观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个机器都不太符合我们对高端解码的一般认识。你要厚重的外壳,没有,这货一只手很轻松的就能拿起来;你要独特的造型,还是没有,除了那个奇葩的面板之外就是个标准1U机架机器;就连最常拿来扯淡的解码和时钟方案人家都不告诉你,但其声音我认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饱满大气、细腻灵动、从容潇洒。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是LAVRY Quintessence还是其他专业名器都证明了一件事——有些东西真不是靠堆料才能出好声的。

  • 前级/监听控制器

前级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于这种 24dBu输出的解码,去年比较火的那个FORSSELL MDAC2不知道各位还记得不,那个也是专业产品同样有输出电平高的问题,不过后来他们通过调内部电位器降低了输出电平,我这个解码也有这个功能,可以衰减6dB输出,不过我觉得那就失去了解码的一部分特点了。所以我选择了一个0dB设计的前级。当然了,我用的这个显然称之为监听控制器更准确一些,反正这两个从功能上说也没啥大区别,民用前级顶多是加一个唱放或均衡器什么的。

0dB前级是现在专业圈里很流行的设计,但民用产品中就比较少见,唯一采用这个设计且在民用圈有点知名度的PHONITOR2说到底也是个专业货。我之前用的也是SPL这款,毕竟解码输出电平都那么高了,前级没必要再加增益了,只需要提供一个足够高的输入范围和精确地调节功能就可以了。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SPL、DRAWMER还是DANGEROUS MUSIC都谈不上完美,DANGEROUS MUSIC SCOURE那款如果没看错的话用的是数字音量控制(这个不确定),而SPL和DRAWMER用的电位器不可避免的存在小音量偏音的问题,何况后者输入范围还达不到24dBu。对于民用解码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也不妨碍MC2.1成为一款便宜实惠的作品,但对于这种专业DA来说,显然就成了问题。

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出道不久的Antelope SATORI,羚羊的东西在民用圈口碑也一般,他家那个民用解码我没听过,不过从PURE2的听感来说,水平还是可以的。而且SATORI这个机器前不久刚拿了一个很有分量的奖——2015 TEC最佳音频硬件,这显然比什么杂志评选编辑推荐之类的玩意靠谱一些。

Antelope SATORI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廉价的高精度级进音量控制成品机(DIY的咱们单说),通过继电器切换电阻,以1dB的步长提供95档级进控制,偏音什么的肯定是没有的,调节精度也无可挑剔。当然了,这类产品中更高端的也不是没有,比如大绿钮二代,但这并不是SATORI的杀手锏,他的绝招是——数控模拟,可以支持四种不同的控制方式:1.面板按键及旋钮控制,2.PC端软件控制,3.手机APP遥控,4.选配外置桌面控制盒。对于PCHIFI来说,还有比SATORI更省心更方便的前级吗?

声音则没啥好说的,参数高那是必须的,内部差不多就是个级进电位器,参数想做低了都有点难,基本就是重现DA的声音。有人曾跟我说听他朋友说这机器听感一般,如果你搭配的是输出电平低的解码(比如平衡口输出4V RMS的那种),那么这个感受我觉得并不意外,驱动不良的情况下声音一般也很正常,但这屎盆子扣到前级身上可有点冤枉。不信你找个输出电平高的解码接上高增益前级听听,一样不是味,为啥?搭配不对啊,与高电平输出的解码组合才能尽显SATORI的优势。

  • 源音箱

有源音箱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了,虽然有源无源之争打了这么多年,但在中低端市场,无源的性价比显然还是有点低,所以不玩无源的原因只有一个——没钱。尺寸上也没有什么可纠结的,我这个屋子15平左右,之前用的八寸箱子低频实在是控制不住,产权不是我的房间没法大幅度折腾,所幸选个小的。其实我第一对有源音箱就是五寸的CMS50,不过当时器材和环境有限,没怎么玩好就出了。这次还准备选五寸箱子,那就没多少可选的了,CMS50玩过了不再买了,8030后倒相摆位麻烦,SC205也是同理,RL906超预算(那个价格拼着折腾房子我也要上KH310),PSI那个也太贵,那就剩下KH120了。

这个箱子在我看来是典型的为了声音而做的东西,做工可以给85分,声音可以给90分,但外观顶天给20分。不过虽然丑了点倒是好打理,金属箱体随便折腾,完全不用担心变形或开裂的问题,一般的磕碰划伤也无所谓。但我拿到的这对KH120和我之前买箱子时看到的表面涂装不一样,从麻面的变成光滑的。技术上可说的就比较多了,但我没必要复述,官网介绍 百度翻译就可以了,反正前面板看着怪怪的,但都是为了声音的设计,增大甜区减少衍射什么的。

由于是紧凑型的设计,箱体容积并不大(6.5L),单元尺寸也只有5.25寸,低频肯定是下不去了,但作为高端小尺寸监听音箱参数还是过得去的,低频能到52hz也算给力(-3dB)。我之前是追求大单元的,KH310这样的三分频八寸不是没考虑过,其实按照现在的价格说,KH310的性价比是相当高的,但我这个房间只有15平,驻波受不了啊。至于给房间做声学处理什么的,这话说得都挺轻松的,问题这不是我的房子,就算我想折腾声学处理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好在我想开了,下潜深但质量低的低频还不如下潜不足但干净扎实的低频,想开了这一点我不仅省钱还省心了。

KH120基本就是标准监听音箱的声音,整体上干净、迅速、准确,高频细腻低频扎实,这基本都是废话,专业箱子嘛,声音套路差不了太多,而且我真没听出这个箱子有什么很明显的风格或特点,网上说这个箱子高频如何如何,在我这套系统上没听出来,估计是解码的问题,前面也说了LAVRY Quintessence的高频不是那种犀利明亮丝毫毕现的风格。低频下潜肯定是不够的,大编制拉不开,但弦乐四重奏或钢协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在万元三铁蛋里面,如果说好听的话还是CMS50要好听一些,真力8030我觉得毛刺感有点强了,当然这个也是口味问题了。

这个箱子的摆位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前倒相的好处是可以贴墙放,后倒相的显然就不行了,贴墙的后果是低频某一个频段被抵消,至于具体哪一个频段看来你箱子离墙多远。不过有些小尺寸的箱子也不用担心这个,抵消的频率它本身就未必能达得到。至于EQ具体怎么玩还是建议看一下说明书,纽曼本身写的就很全了,也有中文版,后倒相的则建议参考一下真力提供的技术文档。虽说KH120是桌面型的,但我还是不建议放桌面,我现在是按照正三角形摆位的,用了一对ULTIMATE MS-90/36B音箱架,这也是个专业货,特点是简单直接不扯淡。音箱与人的间距均在1.1m左右,箱子贴脸听肯定是不太好的,但这种小尺寸的也不建议距离太远,一般1m多点是个不错的选择。

  • 耳机系统

基本系统就这样,耳机系统现在听的少了,虽然不缺耳机但听的少了,单独配了一套便宜的静电凑合着,WADIA 25解码,自制耳放,耳机是古董货LAMBDA PRO。

  • 配件

配件这个东西显然和器材不太一样,虽然也有人把配件当成一个大件来看,但对于我来说那玩意顶多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机器先天不行你怎么捣鼓配件也白扯,尤其是指望靠着线材把整套系统声音扭转过来基本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是弄出来也不好听,要么是弄完一算还不如直接换机器合适。而且如果机器对各种线材配件要求如此之高,我觉得只能说明机器内部电源处理、避震以及本身声音做的太垃圾了。

先从避震说吧,对于音箱而言,避震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小箱子而言,配那种金属尖钉型的脚钉显然是不太科学的(自重不够产生足够的压强),前一阵子貌似挺流行悬浮脚架,我也用过效果还不错,不过我之前用的脚架对于KH120A来说有点矮了,就换了个新架子——ULTIMATE MS-90/36B,效果还不错,只是比较高一点,这个就看具体用什么箱子了,如果是BM6A那种的就不太适合用这个支架了。

器材架就没啥可说的了,之前用了个便宜的木头架子(貌似用的人也不少),东西怎么说呢,挺稳当的,也没什么不好。但避震不玩一玩始终是心里痒痒,我就换了个架皇S5-4.这个架子挺有意思的,每一层都是双层,上面一层托板通过四个尖钉架在底板上(但原配的尖钉做工很一般,以后有空看看换个欧亚德的尖钉试试)。至于用上器材架之后声音有什么感觉,这个还真不太好说,那种一耳朵惊艳什么的我是没听出来,唯一的感觉是声音略微凝聚清晰一点,但我不确定这是不是脑放的缘故,姑且就当是真的吧,反正比之前的木头架子好看不少倒是真的。

插排用QLS F1000改装的,换了OYAIDE R1墙插*2和古河PCOCC内部线,因为我器材少,只用到那两组美标插座,所以也就凑合了,本来想上个欧亚德的插排,但我挺喜欢QLS的表头设计,就留着用了。

线材这东西就比较玄了,首先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线材对于声音有调整作用,但这个作用有多大或者换线之后调整的方向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就不一定了。这玩意已经不是水深或者盲狙的问题了,有时候人家一句“没搭配好”我就无言以对,而且二手价格和新品价格都挺虚,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投资不菲但回报不明的玩意,所以之前用的都是专业线。但是专业线显然不利于开脑放啊,脑放不开还怎么一起愉快的玩耍,这次既然系统都换了,就尝试一下。

USB线我用的是古河GT2PRO,AES线用了VOVOX的上代次旗舰VOCALIS,信号线则选了MOGAMI 2549和CANARE L-2T2S。说起来这几根线都挺有意思的,古河的USB线风评一般,但风评好的线世界也不是没玩过,在我这套器材上还不如古河对我的胃口。这也印证了一件事——线材是讲究搭配的,别人觉得好或者不好其实和你没多大关系,自己掏钱买东西难道不买一个自己听着喜欢的而买一个大家风评好的吗?信号线我尝试了四种比较便宜的——MOGAMI 2549、OYAIDE PA-02 V2、晶彩特别版、线世界 超越7,如果按照价格或者脑放看,线世界那个似乎应该是最好的,但我最喜欢的反而是最便宜的MOGAMI 2549(这货从日本买一米不到10块钱),其次是欧亚德那根,最糟的就是晶彩特别版(幸好我买的白菜二手)。

所以线材这玩意完全是个口味的问题,你要真是咬不准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干脆就买专业品牌线算了,何况专业品牌线里面也有VOVOX这种价格高一些便于开脑放的品种。

想一想折腾了也有七八年了,过手的器材多少也有一些,但欲望总是无穷的。随着阅历的增加,我现在觉得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远比不停地折腾重要,看评测之类的更多的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关键是你心里要有数。听感和参数应该互相参照,只谈听感肯定是很扯淡的,但只谈参数同样是扯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多听多对比,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真爱。

——END——

fyne音箱对比atc音箱(从LAVRYQuintessence谈起我的小型音箱系统)(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