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

文化自信具体指什么?简单来说,它的含义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会突然想到这个词,则是因为下午在家看了《国家宝藏》节目,在被《千里江山图》 和张国立先生口才惊艳的同时,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我们的文明一脉相传,在千百年岁月中经历重重磨难,即使留白也不曾断裂,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1)

李汝珍,清代人,是个"学无所不窥"的才子,可能是学问钻研多了,所以官场上却甚不得意。他写了好几本书,《镜花缘》是流传最广的一本,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包罗万象的小说,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以及医药、生物、园艺、音韵、文学、灯谜……一应俱全,无所不包,在这部小说中也曾出现过跟数学有关的情节与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比如说,我们如今所做的算术题吧,在《镜花缘》中就曾出现过。此书中描写了一位精通算学的才女"矶花仙子"名叫米兰芬。正如鲁迅所说,《镜花缘》是一部"与万宝书相邻比"的奇书,期待它给我带来的思维与心灵上的盛宴!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2)

1. 铺地锦

该书第七十九回里就有一段求圆周长的题目。有几位小姐妹聚在一起谈论数学。其中一位名叫青钿的,指着面前的圆桌,问道:“请教姐姐,这桌周围几尺?”被问的人叫做米兰芬,她向身边的宝云要过一把尺来,量出圆桌面的直径,是三尺二寸。然后取笔画了一个“铺地锦”,画完后,回答说:“此桌周围一丈零零四分八。”(1米=3尺,1丈=10尺,1尺=10寸) (1米=3尺,1丈=10尺,1尺=10寸)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3)

这里涉及到"铺地锦"是一种计算两数乘积的方法。据说,这种方法最早出现在印度古代数学家婆什伽罗的《丽罗娃提》一书中。公元12世纪以后,广泛流传于阿拉伯人聚居的地区。其后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很快在欧洲流行。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一书中曾介绍过这种方法,当时叫做"格子乘法"。

传入中国以后也很风行,并受到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青睐,把它吸收进了名著《算法统宗》中去,并改名为"铺地锦"。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4)

它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画出方格和斜线,然后,在画好的格子里记入相应的数字,再根据记录好的数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因为计算完了以后,形如我国古代织出的锦缎.因此我国的劳动人民给这种计算格式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铺地锦".

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谈到了"写算",也就是"铺地锦"。程大位喜欢用歌诀的形式表述算法。"写算歌"是这样的 :

写算铺地锦为奇,不用算盘数可知。

法实相呼小九数,格行写数莫差池。

记零十进于前位,逐位数数亦如之。

照式画图代乘法,厘毫丝忽不须疑。

下面,让我们以648×37为例加以说明。(当时的记法为六四八乘以三七,不难看出,其实没有多大差别)根据被乘数和乘数的位数画一个长方形,将被乘数自左至右写在长方形的顶上,再将乘数自上至下写在长方形的右边,并用四条斜线把长方形分开(见图1):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5)

将被乘数与乘数的每一位数都相乘,并将其积写在相应的小方格里,十位上的数记在上面的三角形中,个位上的数则记在下面的三角形里(见图2):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6)

从右下角开始沿着斜行将各数相加,满了十就向前面相邻的斜行进位,把每一斜行相加的结果写在长方形外面相应的"斜行"处(见图3):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7)

最后,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地读出这五个数字所组成的多位数,其乘积为二三九七六,换成通常的写法,即:648×37=23976。

为了交代得比较详细,我们先后画了三个图。实际上,做到熟练之后,只要画一个图就行了,反正是草图,画的马虎一点也不要紧,实际上所花的时间同普通乘法相差无几。因而许多人认为,只要在书写形式上再加以简化和改进,即使时至今日,铺地锦算法仍有其一定的存在价值。你能用铺地锦的方法算出123×45的积吗?"照式画图"就是: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8)

铺地锦作为一种笔算形式,在计算器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显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不过,作为一种数学文化,还是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乐趣和思考的。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9)

2. 楼上楼下的四种灯各有多少盏?

书中第九十三回"百花仙即景露禅机,众才女尽欢结酒令"中有着一大段文字,描写米兰芬巧算灯球的故事,历来引人注目。宗伯府的女主人卞宝云邀请众才女到府中观灯。只见楼上楼下,大小灯球无数,五彩缤纷,光华灿烂,宛如列星,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也是高低错落,很难点数。楼下的灯有两种:一种是上有1个大球,下有2个小球;另一种是上有1个大球,下有4个小球。共有大球360个,小球1200个。楼上的灯则更加别致。一种是上做3个大球,下缀6个小球,计大小球9个为一灯;另一种是上做3个大球,下缀18个小球,计大小球21个为一灯。共有大球396个,小球1440个。问:楼上、楼下各有彩灯多少?

米兰芬说:缀六个小灯球的灯数为78。她是这样算得至于楼上的灯,小球数折半,就相当于把灯改制成"每灯三个大球,下缀三个小球"和"每灯三个大球,下缀九个小球"这两种。如果都是前一种灯,则大小灯球数应相等。现小球数为720(=1440÷2),大球数396,多出324个小球。是因为每盏第二种灯小灯球多出6个的原因,从而用324÷6=54,即其中有54盏第二种灯,第二种灯共用大灯球162个,故第一种灯用大灯球234个,除以3得78,就是第一种灯数了。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10)

米兰芬的解法借用的鸡兔同笼的古人求解策略,这里说的"鸡兔同笼"法,是指的我国古代的一种类型题目,比如在一个笼中关有鸡与兔,数头有100个,数脚有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

对此题,有一个简单巧妙的算法,就是:如果让鸡都缩起一只脚,"金鸡独立"站着;让兔子全部抬起二只前腿,只用二只后腿站着,这时,再数脚数,就应是240除以2,得120只脚。

如笼中全是鸡,由于此时数鸡时,每只鸡都是一头一脚(另一脚缩起来了)。故100只鸡应只有100只脚,现在却有120只脚,多的20只脚是那儿来的呢?原来每只兔子都要多数1只脚,这就说明兔子数是20,而鸡数则是80。

现在你明白了米兰芬的算法了吧!比如说楼下的灯,一大球下缀二小球,就相当于"一只鸡有二只脚",一大球下缀四小球就相当于"一只兔有四只脚"。所以,用"鸡兔同笼"之法就算清楚了。

朋友,如果换了你来解决这道题,你又会怎么做呢?下方留言说一说把!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11)

3. 请判断这一天是星期几

小说《镜花缘》中有一段林之祥与多久公飘洋过海的故事。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两面国",却忘记了这一天是星期几。迎面见了"两面国"里的牛头和马面。他们知道,牛头在星期一、二、三说假话,在星期四、五、六、日说真话;马面在星期四、五、六说假话,在星期一、二、三、日说真话。牛头说:"昨天是我说假话的日子。"马面说:"真巧,昨天也是我说假话的日子。"请判断这一天是星期几。

我们分析一下,因为牛头、马面只有星期日都说真话,其它时间总是一个说真话,另一个说假话,所以这一天不是星期日,否则星期六都说假话,与题意不符。

由题意知,这一天说真话的,前一天必说假话;这一天说假话的,前一天必说真话。推知这一天同时是牛头、马面说假话与说真话转换的日子。因为星期二、三、五、六都不是说假话与说真话转换的日子,所以这一天不是星期二、三、五、六;星期一是牛头由说真话变为说假话的日子,但不是马面由说假话变为说真话的日子,所以这一天也不是星期一;星期四是牛头由说假话变为说真话的日子,也是马面由说真话变为说假话的日子,所以这天是星期四。

数学故事及典故(34读)(12)

4.趣谈话外评论

《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中十分奇特的一部,全书100回。它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其文学史意义是以奇幻的笔法,揭示了人间社会的种种风俗败坏和道德堕落,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

胡适曾说,几千年来,中国的妇女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写得这样深刻,这样忠厚,这样怨而不怒。《镜花缘》里的女儿国一段是永远不朽的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