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节有这个节日吗(盘点民族传统节日瑶族歌堂节)

少数民族节日和汉族的节日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春节和清明节,但是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的重大节日,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瑶族歌堂节

瑶族节有这个节日吗(盘点民族传统节日瑶族歌堂节)(1)

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

歌堂是八排瑶民喜庆丰收,最隆重最大规模的传统节日。男女同集跳舞唱歌,同时自由结婚,礼仪甚为简单。耍歌堂是传播历史和喜庆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的传统节日。

耍歌堂可分为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历时三天九日,每十年举行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三年五载举行一次。举行大或小歌堂,由各排民众商议决定。

瑶族节有这个节日吗(盘点民族传统节日瑶族歌堂节)(2)

耍歌堂之日,瑶家户户早起,清晨先鸣土铳三响,接着铜锣叮当,牛角嘟嘟,长鼓梆梆,迎来传统的节日。耍歌堂第一个仪式,是游神大典。

游神结束,众人先分享酒饭佳肴。痛饮一番之后,人们来到歌堂坪,进行讴歌跳舞。这时,瑶排的姑娘身穿盛装,颈系银圈,头盘用野薏米串成的珠子,排列在歌坪上方。

随后,瑶族青年另男子三五成群,头缠红布头巾,高插白雉翎,身穿盛装,腰挂长鼓,呼哨而来,向着姑娘们跳起粗犷、刚健的长鼓舞,边舞边唱。

二、锡伯族抹黑节

瑶族节有这个节日吗(盘点民族传统节日瑶族歌堂节)(3)

锡伯族的抹黑节据传说,锡伯人民因苦于小麦黑穗病之害而演变出这一独特的节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阳未升起之时,锡伯族群众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锅底黑灰往脸上涂抹。

锡伯族具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抹黑节,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百姓平安。

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

瑶族节有这个节日吗(盘点民族传统节日瑶族歌堂节)(4)

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子侄辈首先给老人跪下,平辈之间相互乱涂,直到一个个都成为黑脸蛋为止。只有青年妇女不提倡脸上抹黑。这一习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要让小麦染上黑穗病。

有关抹黑节的来历,锡伯族中流传着许多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女人正在烙饼,因小儿拉了屎,她手忙脚乱间用面饼给孩子擦屁股。这一失误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决定正月十六太阳出山时烧毁人类和粮食。

三、景颇族目瑙节

瑶族节有这个节日吗(盘点民族传统节日瑶族歌堂节)(5)

景颇族由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发展而来,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

景颇族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目瑙是景颇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习俗的文化现象。

举行大的目瑙庆典时都要先祭奠木代原因之一,目瑙舞来自太阳宫;之二,传说景颇族的祖先曾娶太阳女为妻,景颇人是太阳的子孙,木代与景颇族有渊源关系。

瑶族节有这个节日吗(盘点民族传统节日瑶族歌堂节)(6)

目瑙节的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跳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

因此,景颇族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词叙述天地的形成,万物的诞生,景颇人的渊源变迁史等,内容无所不包。这些活动,千百年来起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

总之,这些民族传统节日,特具特色,如景颇族、锡伯族与瑶族,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习俗的文化现象。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