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

有人说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不像是宁浩的电影,因为没有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叙事,因为没有多方角力的竞争关系,《疯狂的外星人》中的三方势力清晰的如同一碗清水一般索然无味,看似肤浅的喜剧桥段也失去了宁浩往日的灵气。

单看预告片,我也觉得这片子太不宁浩了,可进了电影院一看,呵,这可不还是他嘛,这片子从头到脚彻彻底底,就是一部宁浩作品,而且素质也丝毫没有打上一点折扣。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宁浩这次换了种玩法,其转变之大更甚于早年拍摄的《黄金大劫案》,放下了最为人所认可的标志,用最简单的剧情设定,讲了一个最值得品味的人生故事。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1)

一加一等于一,这也许才是观众最不满的地方

黄渤加沈腾, 这对国内堪称最搞笑的演员组合,在影片上映前无疑令包括乱荐君在内的广大影迷产生了热切期待,可最终影片为大家带来的笑果,显然远低于我们最初的期待,于是国内某“权威电影评分网站”上,才会出现了大量报复性的低分拉低了影片的整体评价。

沈腾 黄渤为什么不好笑?

说实话以这两位的喜剧功底来说,还真不是一两件微小的事情就可以对他们的演出产生影响,《疯狂的外星人》(以下简称《疯外》)在大众所能接受的喜剧性上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的影响造成的。

抛开喜剧不说,黄渤和沈腾自身的演技都是影帝级别,黄渤不用说拿奖拿到手软的实力影帝,沈腾虽然受限于电影作品的类型,一直与影帝头衔无缘,可多年来在喜剧舞台上打磨出的演技也是有目共睹。

这二人在一起搭戏时,产生的巨大问题就在于各自过于强烈的个人风格,过去当黄渤与徐峥、沈腾与艾伦配戏时,对方较为平和的表演风格会令他们的特色得到更好的彰显。

就好比一段相声,得有了捧哏的,逗哏的包袱抖出来才有力,要是来一段群口相声,人人又都想当逗哏的,那这段相声可不就乱了套了。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2)

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时就连马季这样的大师,也必须扮演绿叶的角色。

即使以宁浩自己的《疯狂的石头》做对比,我们也能发现在几组人物的设定中,最出彩的几名角色平时很少出现在同一画面当中,他们在各自的线索中都有相应的次要角色进行配合,笨贼三人组有,开发商和秘书有,保安队长和队员们也有,红花必须要有绿叶衬是自古以来的明理,在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载体中也同样适用。

所以当《疯外》中两人一起演出时,各自的风格则出现了带来副作用的碰撞,过于明显的个人风格导致了观感上的互相抵消,观众在同一时间内,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一情况还与观看烂片时的走神不同,完全是因为不知道要将注意力放在谁身上才造成的。

其实按说,双雄戏也算十分常见,即便如当年《让子弹飞》里面,姜文 葛优 周润发这等超强阵容的对手戏,也可以呈现的层次分明井井有条,为什么到了《疯外》里面就不行了呢?

这倒也不是说《疯外》的二人组就比不过《让子弹飞》的三人行,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演员的表演相当于打底的里子,一场戏具体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还得看导演等一众后期团队给出了什么样的面子。

《让子弹飞》里姜文通过不断地画面切换,塑造了黄四郎和张麻子两个强势的角色较劲,又巧妙地安排了葛优饰演的师爷在中间打圆场,最终实现的效果是以师爷为缓冲,黄四郎与张麻子的情绪不断攀升又不会相互抵触,继而完成一场高潮迭起的对手戏。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3)

而在《疯外》中,宁浩特意没有去中和两个人的存在感,不仅在角色关系上没有,甚至在镜头和剪辑上也没有,大部分中近景的固定机位,全靠两位演员自己的走位完成。

说到这儿,也就不得不赞叹黄渤和沈腾的表演功底确实是强,他们俩在镜头里,无论是不是画面的重心,都把自己的部分处理的无比丰富,即使当时他们只是画面中的一个不对焦的背影,该有的身形表情也一个不少,其表演的流畅度,甚至因为过于自然影响到了喜剧效果的呈现。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4)

这两位演员演得好,但是宁浩却刻意没有去突出呈现,那么他把影片的重心给了谁呢?毫无疑问就是影片中的第三位重要角色——外星人。

还是拿《让子弹飞》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通过师爷的衬托,吆五喝六咋咋呼呼的黄四郎和张麻子承担了段落的重心;而《疯外》中吆五喝六咋咋呼呼的耿浩和大飞则承担起了师爷的角色,成了戏中的绿叶,影片的重头其实放在了徐峥饰演的外星人身上。

回看国内多年来的众多真人电脑合成角色的互动演出,《疯外》是少有的真正敢于将重心放在动画角色身上的电影。

众所周知因为特效水平以及面部捕捉的问题,动画合成角色的存在在国产电影中常年来属于相对羸弱的一环,而《疯外》则打破了这一传统,不仅给了外星人大量的近景戏份,他带有情绪和表情的特写画面甚至要大于两名真人演员的总和。

也许当我们进行了上述的分析与思考之后才会恍然,原来沈腾 黄渤的组合不是没有亮点,反而两人戏中的演出很好的成就了外星人这一角色,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一加一等于一的情况,不过这个一其实是第三个角色。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5)

同样的,小荐我也相信,如果将二人套入类似于《疯狂的石头》这样的多线故事中再合作一把的话,两人各自成熟的喜剧表演风格绝对可以将自己独立的故事线呈现的精彩纷呈,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多线故事最终交汇在一处时,也觉得可以碰撞出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所以在《疯外》之后,请不要否定沈腾和黄渤的合作,让我们继续期待二人的再度合作吧。

宁浩不像宁浩,《疯狂》不够“疯狂”

当我们回看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那个还没有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的年代,那个香港电影还没有彻底走向萧条的年代,那个除了冯小刚外,我们很难再拍着胸脯说内地有好的喜剧导演的年代。

宁浩从文艺片领域转型,启用大量极具特色的新人演员,以极低的成本,拍摄完成了《疯狂的石头》这部多线叙事的快节奏喜剧片。这种华语电影首次得见的风格,加上演员的精彩演绎,本片一时间成为了国内喜剧电影的新典范,国内观众也将宁浩视为中国喜剧电影的新希望。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6)

一部电影的成功,对于一位导演而言是一种荣誉,但是当这份荣誉过重的时候,也十分容易变为一种限制,宁浩就被“疯狂”系列所捆绑,自《疯狂的赛车》之后,宁浩分别在《黄金大劫案》、《心花路放》和《无人区》中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尽管这三部影片的素质都在水准之上,可脱离了快节奏多线叙事这个“疯狂”系列的特色之后,观众的反响普遍称不上满意。

作为一名有想法有水准的导演,宁浩不断地去尝试各类风格自然是情理之中,可实际上当我们抛开影片风格这种表达方式后,宁浩这些年来想要讲述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始终都是统一的。

当我们回看《疯狂的石头》的一众主演时,道哥属于走上歪路又一心求发展的中年混混;保安队长包世宏则是感情事业双危机的压力中年;大盗麦克虽然有着极高的业内水准,但高傲的形式准则让他饱受磨难;至于地产开放商冯董,则直白的告诉观众,人没了良心是可能要丢了性命的!

只不过在这部电影里,宁浩将故事性的重要程度,放在了影片的内涵之前,《疯狂的石头》虽然有着丰富的群像特色,却一个都没有深聊。

而到了宁浩转型后的第二部作品,《疯狂的赛车》中他开始更集中的将镜头聚焦在特定的一个主演身上,而黄渤饰演的耿浩就承担起了替宁浩说话的重任。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7)

片中的耿浩被设定为赛场失意,又被他人陷害的中年男子,一方面要承受社会的不公,又要肩负各种来自感情关系所强加而来的责任。尽管《疯狂的赛车》在剧情走向上比《疯狂的石头》更加夸张,格局也更庞大,可耿浩这一角色的可信度,因为细节上的丰富而远超《石头》中的角色。

到了后来的《心花路放》和《无人区》, 宁浩又分别讲述了中年感情危机(《心花路放》)和中年道德观重塑(《无人区》)两个道理。而渐渐地,宁浩也将自己电影的搞笑风格,悄悄然从爆笑转变为荒诞幽默,甚至是大量的黑色幽默,尽管我们还能在上述两部电影中看到很多笑料,但笑过之后,观众也获得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关于宁浩的转变,观众在期待全新“疯狂系列”出现的同时,其实也积蓄着抱怨,想看的看不到,即使你给我的也不错,可就是不能让人满意。

直到这次《疯外》的上映,黄渤 沈腾的阵容你还不给我玩爆笑喜剧,对不起只能给差评了!

可让我们重新回看《疯外》,片子中突然出现了大量的咋咋呼呼的对白和桥段,表面上看好像是宁浩的水准变低了,可如果我们注意到在两位主角咋咋呼呼的故作强势下,掩饰的却是一名中年人无所依凭的心,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带来的失败和压力,带起面具伪装自己,在卖酒的大飞和耍猴的 耿浩各自的心里,他们对自己都没什么底儿。

也许是说完了所有中年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吧,宁浩这一次干脆选用了一体两面的设定,对悲催的中年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剖析。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8)

所以说,宁浩其实没变,硬要说的话,他也不是变得更无聊了,反而是变得更有深度了,至于这种转变为什么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就是另外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了……

在TMD巴甫洛夫体系中,每个人都可以是那只该死的狗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怎么办?耿浩还在固守传统,拿着耍猴的把戏硬说是“国粹”,大飞这边则巴望着左右逢源的自己,能找到一条生财之路。这两种类型正是如今多数人的选择,固守或变通。

这两个角色的特点和选择几乎就代表了俗世里所有的中年男人。

可在这两种选择之外,宁浩又加上了一个限制的框架,即“驯化”这一概念。通过耿浩耍猴将这个概念带入后,影片里耍的可就不仅仅是猴这么简单了。

按照最简单的条件反射产生的理论,奖励和惩罚以及引导产生习惯,从耿浩耍猴是第一次出现“驯化”,这部分虽然影片中没有提到过程,但从所有与欢欢的互动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驯化对于这只灵长类生物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9)

而之后耿浩通过自己的思维惯性,尝试对骚骚猴外星人进行“驯化”时,他在行事上的刻板选择,就是一种思维上的固化,而这种习惯的产生就是多年来的耍猴生活养成的“条件反射”。

我们可以预想到作为西南猴王传承人的耿浩,从小被父辈教育学习猴戏时受到的“驯化”,也许耿浩有过其他的梦想,但是都被自己的父辈磨灭了,也许他曾经想过要做个宇航员、货车司机或者交警,但是最终还是成为了“国粹”继承人。

驯化外星人的行为,又是一次驯化的过程,我们亲自见证了即使身为高等生物的外星人,也被耿浩老一套的鞭子 香蕉的操作搞定,虽然外星人自己还是不断向着各种办法企图逃走,但我们看到每当耿浩扬起小鞭子的时候,外星人就很快做出了反应,即使驯化还没有完成,但是外星人的初级条件反射,已经确确实实是形成了。

鞭子 香蕉的效果有多强?看下外星人重新获得超能力后的情况,他只做了一波小小的操作,耿浩和大飞马上就从不可一世的驯化者,沦为一条训练有素的狗任凭差遣。

疯狂的外星人宁浩在哪(疯狂的外星人宁浩电影的一大步)(10)

当然,既然说到了驯化,这一作为负能量存在的情绪自然不能是影片的全部,耿浩在与外星人对峙的最后一刻,通过清醒的自我认知,所爆发出的强烈的自信就是他想要告诉观众的正能量。

也许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诸多挫折,也许我们面对了诸多责难,也许我们已经被驯化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再也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即使我们蜷缩在这个圈子里还依旧被人欺压,人的阶层与条件也许有高低,但是人格是平等的,别人说我们是臭耍猴的,我们只要自己自信他是国粹,我们就不是臭耍猴的!

不过,再往深层引一道的话,驯化者就如同生活的苦难一般,有可能会大意,那时候我们或者猴子可能能获得短暂的自由,可一旦他们重新拿起小皮鞭,我们就还是那勤劳的小毛驴。

只要鞭子打得够疼,只要吃到嘴里的香蕉够甜,在TMD巴甫洛夫体系中,每个人都可以是那只该死的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