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孙子兵法的书(天下第一奇书---孙子兵法)

#打卡挑战局#“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天下第一奇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它不单是一种用兵的艺术,到今天更是一种哲学的智慧。时至今日,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这本书还是可以提供永远的启示。

历史上关于孙子兵法的书(天下第一奇书---孙子兵法)(1)

孙子兵法

它是最早的兵书,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世界历史上现存的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兵书;中国古代战争很多而且很残酷,“观诸兵书 无出孙武”,“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可见《孙子兵法》在从古至今的地位;《孙子兵法》不单是中国兵家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军事文化史上的代表。近些年来,外国人对《孙子兵法》的重视甚至超过我们中国人西点军校印地安纳斯海军学院科罗拉多空军学院,《孙子兵法》作为指定的教材;《孙子兵法》不但是应用于军事领域,只要是竞争博弈要分出输赢、胜负、高下的领域里,它都可以借鉴和运用。《孙子兵法》本质上来说就是,任何博弈竞争的行动第一步就是运筹于帷幄,比如怎么收集各种信息,决策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分析这个事情的利弊得失,来预测这个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评估竞争双方的实力对比,最后选择正确的突破方向。

《孙子兵法》金6000个字,叶剑英元帅曾评价此书有四层含义:第一层战略的中心问题是为军事斗争服务的;第二层战略是指导决定性的、引领性的、规范性的;第三层战略面对的问题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长远的,不是眼前的,是根本的,不是直接的;第四层战略是方略方针和策略战略不是挂在墙上,供向上级汇报用的大而无当的那些东西,而是切切实实在战争实践当中可以贯彻、落实操作的一种方针和策略。《孙子兵法》本质上已经超越了具体的军事领域,它的任何一句话对我们今天的工作都是会有启示和有帮助的。

历史上关于孙子兵法的书(天下第一奇书---孙子兵法)(2)

孙子兵法

现代大部分的普通人,每天忙忙碌碌,甚至碌碌无为。就像一个企业每个人都会抱怨一个字—忙。首先可以肯定是,一个企业的老总肯定比普通的员工要忙,经理肯定要比主管要忙,主管肯定要比底层的员工要忙。但是这个忙在很大的程度上应该理解为盲目的盲,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忙。《孙子兵法》认为用兵打仗最忌讳的地方就是,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俱到,这样所有的事都是重点了,就导致你没有了重点。所以你感觉忙,但却还是一事无成,生活不如意。《孙子兵法》是一本旷古未有的奇书,是一本价值永恒的奇书,也是一本值得我们珍惜、传承、弘扬的奇书。《孙子兵法》是一本讲什么的书?究竟好在哪里?

《孙子兵法》一共是十三篇,可为四大板块。第一部分战争观念,战争对还是错?战争是怎么起源的?打赢战争更靠什么?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与文化的关系;第二部战略思想,战略思想是指导战争全局的一种方针和策略;第三部分作战指导思想,就是具体的作战理论和方法;第四部分军队管理思想。

历史上关于孙子兵法的书(天下第一奇书---孙子兵法)(3)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是一个整体的军事学科体系,它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战争在行动之前需要军事战略的规划。战争之前必须考虑进去有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完整性,那么,《孙子兵法》给我们提的方案就是道、天、地、将、法五个基本要素。道就是政治,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军事决策当中,都是要优先考虑的首要问题。只有政治清明,内部和谐,上下团结,那才是有打胜仗的基本条件,政治永远是第一位。第二个要素是比较双方天时、地利、人和。

不同的地区军队,不同的气候条件环境,适应性是不一样的。就像南方地区要去北伐的话,古代一般会选初夏,因为这个时候河流解冻了,水位最高,运兵运粮最方便;而北方地区打南方,一般会选初冬或者深秋,因为秋高马肥。这就是天时对不同地域区的军队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孙子天时第一个讲的是自然之天,但是孙子的天时还有更高层面的一个含义,就是战略时机,什么时候做很有讲究的,过早进入可能会枪打出头鸟出头鸟,可能先成为矛盾焦点,成为众矢之的,四面受敌。但过晚做了过了可能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蛋糕已经分割完毕了,你已经被边缘化出局了,再也没机会了。第三个要素就是比地了,地也是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自然的地形地貌。不同地区的军队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作战,优劣态势会完全不一样。就像曹操的军队到了江东地区他的优势就没有了,因为曹操的军队最大的特点体现在拥有强大的骑兵,骑兵在北方大平原上可以纵横驰骋,所向皆靡。可是遇到了丘陵沼泽地、河流、湖泊,他的马就跑不起来了,这时候需要的是一支强大的水军,所以他打败仗他是必然的。在这不利的地形上进行一场错误的决战。第二讲的地是战略区位,譬如说我们说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它把古代中国分割成南北比较匀称的两大块,双方实力差不多,人口差不多,资源差不多,面积差不多,所以淮河一线一旦失守了,兵锋到了长江边上的时候,那么全国的统一就走向必然,所以自古以来就守江必守淮,要守住长江首先要守住淮河。许多的朝代到了长江边上他是支撑不下去的,像南唐扛不住北宋的进攻,像隋朝的统一不是陈后主贪图享受,喜欢听《玉树后庭花》。有一个唐诗说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实际上哪个皇帝不贪图享受,为什么其他的皇帝听听后庭花就没事情了他就要完蛋了,因为当时他的父亲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就已经防线退到长江边上了,所以全中国的统一就是水到渠成。第四个就是队伍,打仗以打赢为目的,军队的灵魂、大脑是是将军。拿坡仑输了滑铁卢,那只好被流放了。霸王项羽输了垓下之战,那只好霸王别姬了,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一切以打赢为目的,双方将帅的水平能力是综合要素。第四个要素是就是法,人做事必须有规矩,有章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孙子重视法,强调修道保法,但是孙子他在好多地方又说不要理睬法,这就是孙子的超常的反向思维,在正常当中能够看出不正常,在合理当中能够找到不合理。法固然重要,但是法也不能包办一切。孙子的好多话会跟我们认知的常识有所区别,譬如说我们军队管理强调的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老百姓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孙子没有否定。但是孙子又强调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对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反动,但恰恰有这种反动对立才是最好的管理。自己认识法重要,但法不能包办一切,所以他的话对我们今天好多工作都会有启示。如果我们的道德没有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没有升华的话,制度和法总是有漏洞、有空子可以钻的,人不会真正产生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是非之心,就有功利之心,所以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孙子看来法有两个弱点,第一个所有的法都是人为的,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还有滞后性什么叫滞后性。一旦制度定了,以后你好长时间里面很难再去修改它,而战场的形式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工作的环境也是瞬息万变的,你要抱着它不放的话,那你就有许多事情手脚就捆住了,就没法做了。

第二篇作战篇。决定了胜算的可能性,是进行战争准备,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 外交的,但是孙子认为所有准备里面核心的准备是经济上的准备,就是军事后勤的准备,后勤工作里面最重要的是粮草的准备。在孙子看来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所以《孙子兵法》最大的特点是个强者的哲学,他强调用最快的速度、最猛烈的火力、最大的力量给对手以摧毁性的打击,夺取战胜的胜利。

进攻为先,先发制人,刚强进取。中国军事文化还有一条线就是老子,他讲究柔弱胜刚强,后发制人。这一阴一阳一主一副合起来才是中国军事思想的一个整体。

第二个孙子强调是速战速决,因为战争的开销太大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久拖。孙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是诸侯并立争霸兼并的时代,打仗不是你我双方的事情,还有第三方、第四方在旁边伺机而动,等到你打得双方精疲力尽的时候,第三者乘虚而入,坐收渔人之利了。所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是那个时代出现的成语。所以速战速决,让第三方还没反应过来插手之前,你就把问题搞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