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

扬州是一座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古运河畔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城区之一。1982年,扬州市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市有力有序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2)

今年以来,扬州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东关街、皮市街和仁丰里等历史文化街区,先后吸引了央视等多家中央级媒体的多次聚焦。"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既有城市特色又有人间烟火,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活力,让这几条千年小巷火爆“出圈”。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3)

得益于有力有序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近年来,扬州市在保持原有街巷肌理、空间尺度的前提下,对皮市街、仁丰里等地实施了路面翻修、地下管网改造、杆线下地、建筑立面整治、民居修缮等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在此基础上,扬州市还对沿街闲置房屋进行合理利用,实施老字号的改造提升,积极引导文旅产业布局,努力走出一条古城保护利用的新路。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4)

广陵文旅集团总经理尹景益介绍,将老的空间展示和新的业态相结合,增加开放空间,更能吸引年轻人加入进来。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5)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6)

文旅产业赋予古城以活力,现代服务的不断提升也让古城“住”的功能更加完善。在苏畅街附近的新仓巷社区,当地将原本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为社区邻里中心和公园,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古院新居”。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7)

东关街道新仓巷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震介绍,这些改造极大地拓展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实现在家门口公园散步的自由。同时,他们将党群服务中心也放在口袋公园里,拉近了社区跟百姓之间的距离。

居民们表示,老城区各方面服务设施都比较到位,他们感觉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扬州大运河文化传承(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8)

视察扬州时,称赞扬州历史古城在全国很有分量,在新时代做好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当前,扬州全市上下正以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加快实施“六个一”工程,着力加强扬州古城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的挖掘整合和转化提升,更高标准完成重点片区整治修复利用项目,有机串联整合以大运河为纽带的全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加快构建“全时域、全地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体系,让扬州历史古城在全国更有分量。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罗莉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