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

文:宿夜花

好莱坞电影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的大众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拥有最成熟的工业体系,造就了一系列系统、完善的类型片。类型片在商业市场上的地位无疑来自于对观众心理的完美把控,史诗片《乱世佳人》、爱情片《罗马假日》、黑帮片《教父》等,各种类型片随着他们的受众定位明确、制作纯熟,都成为了耳熟能详的经典。

灾难片”无疑是一个拥有较大影响力的类型,而比之爱情片之于女性、史诗运动题材之于男性观众,“灾难片”几乎是无差别的切中了任何性别、文化、年龄观众的审美心理,因为生命与生存的渴望、死亡与未知的恐惧,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命题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1)

火烧摩天楼》是“灾难片”中的一个里程碑之作。由20世纪福克斯与华纳公司联合出品,以4883.8万美元的票房取得了1974年的北美票房榜冠军,与《国际机场》、《海神号遇难记》一样同为70年代好莱坞“灾难片”的代表作,电影收获了第47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3项奖。当谈起《火烧摩天楼》的里程碑意义,首先要从它在好莱坞“灾难片”发展轴中的位置说起。

“灾难片”类型的继承与发展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典好莱坞时期,大片厂时代的电影人就已经开始对“灾难片”进行类型探索。这一时期的“灾难片”重点在于还原现实,注重刻画人类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斗争、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人的渺小与无力,以此宣扬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的主题。例如,1937年的改编自赛珍珠小说的《大地》即是全景式刻画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难”给人带来的饥荒与贫穷,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2)

而70年代的“灾难片”则是受到了同一时期“新好莱坞”浪潮的影响,比起日后好莱坞巨制中密集堆叠的视觉轰炸,更侧重于表现“人性”本身与在灾难发生、降临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人的反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给人的心理带来了更深的恐惧与迷惘,而现代文明的外衣之下,贪婪堕落的丑恶与人性的阴暗面仍未曾消失,《火烧摩天楼》恰恰是对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时期的这一普遍心理的直观反映。

令承包商引以为傲的摩天大楼被鼓吹拥有最先进的消防设施,看似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却面临着大火焚烧的厄运;道貌岸然的名流宾客、贪得无厌的建造者,在无视科学规律、践踏原则、背叛底线的同时,最终不得不面临科技的惩罚。而最终通过炸毁水管扑灭大火,也意味着一种自我毁灭。这其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运用智慧与理性发展科技造福人类服务生活的同时,应该以敬畏自然、尊重科技、关怀生命为出发点,而贪婪、虚荣、无视规律最终的结局只有自我毁灭。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3)

由于“灾难”总是与人类的“恐惧”情绪紧密相连,“灾难片”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它通常与惊悚、动作、冒险等元素复合,197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大白鲨》即是“怪兽灾难片”风潮的产物,与日本的怪物电影“哥斯拉系列”相似,此类电影都是利用人类对未知生物的好奇与恐惧,通过怪物造型上的想象力制造动物灾难中的惊悚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灾难的承受能力与解决效率已大大提高。因此,好莱坞的科幻片应运而生,地球之外的太空世界的神秘色彩与未知物种的想象,决定了现代灾难片时常与科幻片的结合。例如,新千年广为人知的科幻灾难片《后天》、《2012》、《地心引力》等。

当然,在这里简述“灾难片”的发展除却说明《火烧摩天楼》在纵向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从这些不同类型的“灾难片”中分析其中的核心元素——人内心的恐惧。而在生存意志的驱使下,人类通过群体协作共同拯救生命的过程中所凸显出的人性,正是“灾难片”历久不衰震撼人心的关键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4)

灾难中的社会众生相

作为一个备受关注欢迎的类型电影,通常采取的是“大情节”模式。罗伯特·麦基《故事》中对“大情节设计”的定义为:“经典设计是指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而构建的故事,这个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经过一段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逻辑关系的虚构现实中,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直到以一个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而结束的闭合式结局。”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5)

影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符合典型的“大情节剧本”模式,但不完全囿于程式。具体体现在,影片是具有“多重主人公”的群像电影,而在群像角色中又有所侧重:建筑师与消防队长成为群像中串连整个故事、影响情节走向的关键性人物。

“灾难片”中最为精彩的地方在于,在灾难发生、众人求生的紧迫时空内,人的社会属性位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最根本的生存技能与自救能力。因此,来自不同地方、各个阶层、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轨迹的人齐聚一堂,他们原本社会地位的高与低、财富力量的强与弱,在这个与世隔绝、相对孤立的灾难空间内,在灾祸的不可抗力面前,便显得无关紧要贪婪嗜利的资本家、逍遥法外的富人、明哲保身的民众,在灾难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这种情节展开与编排模式在日后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更细致入微的体现。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6)

承建大楼的老板邓肯(威廉·霍尔登饰)无疑是影片刻画得最为成功与完整立体的角色。作为商人,他奉行资本社会的利益之上,对事业的精打细算、对金钱锱铢必较,为了外表的华丽与保证楼层的高度,他姑息养奸、默许并暗示自己的女婿偷工减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面对建筑师的警告,他妄图虚掩事故、遮蔽真相;当纸包不住火、火灾不可控制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将责任推卸给女婿;在最终幸存与女儿重逢后,仍旧毫无忏悔与自省,却对女儿进行虚情假意的承诺。这种讽刺性,可谓是鞭辟入里。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7)

角色背后的隐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嗜利、贪婪的承包商正是无数道貌岸然的自私功利主义者的写照;另一方面,他的盲目、短视、胸无主见,正是他作为现代社会巨型机器下的个体视野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女婿作为一个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的负面形象,略显单一。当然,这种性格决定行为的逻辑关系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紧要关头,他扮演着背信弃义、贪生怕死、抛弃秩序的“小人”角色

而骗子克莱本(由歌舞片传奇人物“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饰演)则代表着那类在主流社会中的边缘人与失意者,但在危急关头他敢于冲上前去用外套扑灭火焰,在一群怯懦的达官显贵、社会名流面前,展现出了不凡的勇气与气度。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8)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同样特色鲜明,凭借《雌雄大盗》、《唐人街》广为人知的费·唐纳薇饰演的杂志编辑是个现代都市的独立女性,对待火灾她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勇敢气魄与稳定心理;贵妇穆勒太太则是一种传统的温文尔雅,是母性的象征。介于篇幅所限,所引发的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的精神性格对比,现代人的婚恋观、事业爱情观,仅仅作为一种延伸思考,没有纳入影片的主要探索方向。

生命关怀与自我反思

“灾难片”最震撼人的地方莫过于其中的生命意识与关怀,在“自我拯救”、“拯救他人”与“被拯救”之中,唤起对生命的敬畏。任何“灾难片”都会出现一位或几位英雄形象,当然这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个人英雄主义”模式的传统,而是该引发对这种现象的叩问:而单靠几个英雄便可以拯救世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影片没过分夸大英雄的作用。《火烧摩天楼》中,两位“救火英雄”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仍旧有大量的人于无法预知的意外、不可控的灾势中死亡,但两位正面角色所传达出的一种值得思索的价值取向。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9)

影片中的两位男主角,饰演消防队长的史蒂夫·麦奎因与建筑师的保罗·纽曼分别以《巴比龙》与《骗中骗》在前一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票房成绩,而纵观他们演艺生涯的银幕形象,无不是主流商业类型片的男主角典范。尽管两位演员本身气质类型不尽相同,但他们强壮的外形、矫健的身姿、敏捷的身手,都使得他们深受大众的喜爱。他们塑造的银幕英雄,或是英勇无畏、坚韧不拔,或是机敏灵活、气魄不凡,都是一种正向价值的化身——勇敢、公正、坚毅、不屈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10)

与工程师的羸弱怯懦、商人权贵的胆小无能贪生怕死形成对比的是,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张扬的阳刚之气、强大的搏斗技能、热衷于户外探险。从动作冒险片(例如《夺宝奇兵系列》)于世界范围内的长期流行可以看出,崇尚阳刚与力量之美并不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复古主义,而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发展中那种最原始生命力与生存意志的赞美——无论现代文明进阶到何种程度,在掌握现代技术、发展当代科学的同时保持强健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勇于担当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魄,而这种力量正是支持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

影片的另一重思考是对自我生存境况的反思。当灾难来临,影片中试图自救的角色无疑都是“飞蛾扑火”般的徒劳无功,这反映的是普遍性的自救知识匮乏。这又更深刻地解释了群众的“侥幸心理”,日常生活中总是对灾难演练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而当灾难降临,却无力挣脱解救自己的命运。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11)

而更深刻的一层在于,意识到生命可能即将终结,人类才会真正直视反思自己的人生。当骗子对心爱的人坦诚相见,忏悔了自己因自卑而掩饰的身份,他换来了对方的理解与鼓励;名流贵妇濒临死亡才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关爱太少;平日里光鲜亮丽的中产夫妇揭破了彼此冷漠疏离、缺乏真正的爱慕的事实。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正是对反思中对自我认知的重塑

反讽主义的主题思想

因为类型片的受众需要面对不同知识层次、审美需求的全体观众,因此也会时常采取一种介于“上扬结局”(积极乐观、理想化)“低落结局”(悲观批判、犬儒主义)之间的故事模式。此类影片的调性通常具有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与多义性,在赞美与批判人性的同时,既不盲目宣扬一种浮夸的乐观情绪,也不沦入一种病态的消极与颓丧,予以观众更多思考空间,《火烧摩天楼》即是此种类型的代表。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12)

一方面,影片的结局无疑是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类凭借坚强的意志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危难之际互励互助,终于消灭了“不可控”的大火;另一方面,影片同时带有一种对人性的质疑与反思、批判与鞭挞,这使得影片又不乏悲观主义情绪。尽管没有过分渲染那种愤世嫉俗的失落心理与绝望感,但对现代科技与当代文明还是抱有着十足的审慎态度,人性的善恶交织、诡谲莫测,文明的堕落与阴暗面,都在情节与对白的细节中予以体现。

火烧摩天楼电影剧情解析(火烧摩天楼好莱坞)(13)

70年代尚且还没达到日后炫目的CG特效技术,本片中采取了微缩模型的方式展现摩天大楼的全景,近景的火灾场面都是由特技替身亲自上阵。而影片之所以耗费巨资、不遗余力地展示火灾场面的残酷与人们的凌乱、嘶喊、吼叫、挣扎、生离死别,在用惊悚的场面给人带来恐惧心理与心灵震撼的同时,仍旧是引发观众在关怀生命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人生。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在对抗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有了更强的力量,但人性的弱点却造就着这些瞠目结舌惨案。作为身份职业、背景文化各不相同的个体,坚守着责任与底线、秉持着仁爱与良善,是影片给予观众的启发与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