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为什么能兴邦(评论为什么说多难兴邦)

多难为什么能兴邦(评论为什么说多难兴邦)(1)

过去这几年,或者算是澳门回归后最曲折的几年。我们有回归20周年的高光时刻,也有遭遇“天鸽”、“山竹”冲击的沉痛时刻。而去年新冠疫情的袭击,更是令澳门史无前例地按下了“暂停”。当澳门这个旅游城市渐有起色之后,过去这周也因为新冠变种病毒,再次面临挑战,大家也共同参与了澳门第一次的“全民核酸”。

很多人都说,澳门是福地。尤其是从内地开放“自由行”开始,澳门飞速发展的这黄金十年。但是,孟子也曾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去这段时间,尤其是旅游业遭遇新冠疫情的重击,以及和内地持续“反洗钱”行动所带来的影响下,对“澳门产业多元化”的关注可以算是越来越紧张。是的,如果没有新冠疫情决定性的一击,可能澳门对“产业多元化”的升级转型,仍然会按照原来的速度,逐步逐步来。但当“灾难”真正降临的时候,才发现“改变”的迫切性。

“天鸽”让澳门人学会团结,也让澳门政府真正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新冠疫情”为澳门政府带来全新的挑战,也让社会真正意识到依赖“一业独大”的惨痛。所以,“多难兴邦”并非说是灾难能帮助发展,而是灾难促进了发展。《左传·昭公四年》是这样说的: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意思就是在灾难面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大家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为之强盛起来。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磨难,过得顺顺遂遂,很容易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虽然平安渡过一生,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死了。而苦难如果不能击倒一个人,只会让这个人的心灵变得愈加强大,从困苦中吸取教训和养分,当他再站起来时,必定能够乘风破浪走得更远!

谁都不希望灾难临头。但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总会遇到避不过的灾、躲不开的难。正因如此,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书《周易》中,就有“坎”、“困”两卦,它告诉子孙后代,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出不去的困。过坎、脱困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

对于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或民族而言,灾难就像一块磨刀石,可以藉此磨砺自己。正如孟子另外一句名言:“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多难为什么能兴邦(评论为什么说多难兴邦)(2)

社会亦是如此。一个缺少了忧患意识的社会,不可能持续发展;一个缺少了自悔意识的社会,很难有更美好的明天;一个缺少了自强不息精神的社会,更不可能在城市竞争中迎难而上。多难兴邦,不仅需要智慧,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意识,同样需要忧患意识和自悔意识。

就像这次抗疫,我们虽然不应该胡乱追责,但我们也要主动去反省不足。这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自悔意识,也只有这种自省的压力,才会促使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改变。

我们见证着澳门的苦困,也当会见证澳门的成长。当然,这离不开所有澳门人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澳门政府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尤其是在专业人才方面,通过这次抗疫,我们应当意识到澳门本地对IT人才和医护人才的迫切需要。只有当氛围和市场都能容纳更多专业人才时,澳门才真正有机会打破藩篱,打造真正的“产业多元化”,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兴邦”。

多难为什么能兴邦(评论为什么说多难兴邦)(3)

(作者:澳门青年医疗人员协会会长赵云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