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

小储(天方燕谈作者)

2017年10月15日,对于支付宝、财付通等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对于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联来说,也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按照央行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目前,已有20余家支付机构和银行完成了接入工作,包括财付通、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的时代结束,这标志着网联时代慢慢开启,而同时也意味着银联一统天下的日子正在徐徐落幕。

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1)

银联,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央妈的嫡子失宠了!可能怪谁呢?谁让他把一手罕见的好牌打得稀烂……

一,彼时要雨得雨,要风得风

15 年前,央妈生下个孩子,取名中国银联,命其掌管中国各大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银联扎根全球最丰饶的中国经济沃土,手握尚方宝剑,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复制了境外 Visa、万事达卡的成熟模式,推动了银行卡一统天下,不久就成为了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

也许是躺着赚钱的感觉太过美妙,那时的银联,甚至不光是银联,还有我们这些花钱的百姓,都认为,金融业务永远都会赚钱啊,那些银行、一二级市场,都是多么好的职业啊,永远都是暴利!

二,曾经醉心垄断,固步自封

银联一定非常怀念银行卡支付的时代。

由于发卡行与收单行不一致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因此作为结算机构的银联在每笔跨行交易中都能得到商户回馈佣金的10%,而发卡行和收单行得到的利益分别是佣金的70%和20%。也就是说,任何一笔线下交易,对于银联来说都是“无本”的买卖,其中10%的分成必然进账。据有银行背景的互联网分析师透露,银联在一些交易中还承担了收单行的角色。因此,银联在一些交易分成中甚至能拿走30%的分成。所以银联的历届高层都是由央妈派遣央行的司长来担任,因为银联可是名副其实的支付届的寡头啊。

但不变的永远是变化本身,而任何变化都不是朝夕间的更改。

银联或许没有察觉,他尊享王者荣耀的时候中国已经加入了WTO,那时虽然还没有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但市场经济意识已经像破土的春笋一样,一经露头便弥漫开来,不仅企业开了脑洞,民众的大脑也不再像过去那般僵化呆板。当钻进了钱眼里的银联毫无顾虑、还在整日琢磨着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收入曲线和财务报表更漂亮一点的时候,当银联要推出ATM 跨行查询收费的时候,社会对他存积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讨他的蛮横垄断和对用户的雁过拔毛。

银联想用业绩说话:我让国内持卡人增长了 5 倍,我让国内 POS 机增长了 10 倍,我让国内刷卡交易增长 50 倍……

而外界只有一句愤怒的回应:你垄断!

其实对于银联的垄断,外界早已羡慕嫉妒恨;而对于来自外界对垄断的挑战,银联的反射弧确实有些过长、觉醒得有些迟了。

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2)

一方面,作为央妈的嫡子,银联在心理上过于有恃无恐;另一方面,互联网出招节奏太快,这让长期浸淫在体制内的银联对市场不够敏感、把脉不利;另外,银联的垄断虽然已经被侵蚀,但是基数上的红利却还在源源不断滚向银联,掩盖了并不乐观的现实。

据权威支付类调研机构RBR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支付卡的数量在2016年增长了8%,达140亿张,而中国的银联,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支付方案提供商。RBR表示,去年银联卡的市场份额已扩展至43%,超越了Visa和Master Card,到去年年底,银联卡全球发行累计超过60亿张。

三,待到后知后觉,反击无力

其实,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恩怨情仇一直在上演,从未间断。银联毕竟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在二维码支付爆发的时候,在阿里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战斗正酣的时候,他并没有呼呼大睡。此时的他已经警醒了。

如果留心关注,我们会发现,银联向第三方支付一共主动出击了五次!前两次都是想凭借体制内的优势对来犯者进行政策打压,发现并不奏效后银联想转身去拥抱互联网,但彼时江山已定,为时晚矣!

1,第一次出击:央妈出面,叫停二维码支付

早在2014年3月,电子支付领域还处于探索初期,到处是一派互联网巨头与银行业者共同推进移动支付创新的祥和景象。支付宝刚刚宣布与7-11合作开展线下条码支付业务,而中信银行也于此不久前与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分别推出了虚拟信用卡业务。

然而,央行却突然于2014年3月6日下发文件紧急叫停了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央行总行有关部门表示,将对该类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等文件称,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支付风险隐患;虚拟信用卡在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安全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3)

央行此举不仅对当时互联网企业推动O2O战略产生了影响,更为直接的是导致中信银行3月14日盘中股价大跌,一度接近跌停。从央行的解释来看,二维码支付被叫停的原因是相关技术和终端的安全标准不明确,但是,据中金公司人士表示,央妈此次站出来是为了维护银联,因为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都使交易清算绕过了银联,只有叫停才能保证银联的奶酪不被外人所动。

2,第二次出击:强令银行切断与第三方支付的直连

2014年11月,银联正式给出了切断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直连的通知和时间表,要求银联的银行成员年底前完成所有绕银联转接交易量的迁移工作,并表示是从维护持卡人以及发卡行的利益出发,是为了防范支付风险。

不过,银联的此次通知纯属一厢情愿,并且以完败告终。支付宝和财付通对银联此种做法都采取了不予置评的态度,并表示并没有收到银行方面的通知,与银行的直连业务将会继续;而银行对此也没有对银联的要求予以响应,用完全不予理睬的方式打脸了银联。

对此,舆论导向用了“非常尴尬”四个字来形容当时银联的地位。因为在PC端,支付宝已经绕过了银联,和超过180家银行合作;在移动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手机钱包也正在快速攻城略地,银联唯一有优势的领域是在线下。为什么支付机构和银行可以无视银联的硬性要求呢?因为他们摸清了风向: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这也意味着银联在中国清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打破了。而第三方支付还在加速向线下拓展,终于让银联切实感到了空前紧张。

3,第三次出击:押宝云闪付,寄希望于靠新技术取胜

2015年“双12”当天,支付宝、易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线下推广活动;同一天,银联和20多家商业银行在北京联合发布“云闪付”支付产品,号称“手机一拍,2秒内轻松支付”。一场没有硝烟的用户争夺战打响。

平心而论,云闪付在技术上并不逊于支付宝,甚至相较于二维码支付,在安全性等方面还更胜一筹。消费者只需要“掏出手机”和“输入密码”两个动作,不要求手机联网,也不必点亮屏幕,用户体验也完全可以和第三方支付相媲美,所以被当时的银联寄予了厚望。之后,银联云闪付更是引入苹果、华为、小米等一众手机厂商,市场上开始推出Apple Pay、华为Pay、小米Pay等闪付系支付工具。

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4)

然而,这次尽管有银行的联合站台和手机厂商的支持,银联的这场反击还是没能扳回一局,因为无论是云闪付还是手机pay,都未被用户所接受。

财付通与支付宝已经先入为主,在用户心理深刻地植入了“谁才是支付工具”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和积极性去重置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使用标准了。

4,第四次出击:布局扫码付,顺应线下支付习惯

闪付系列的尝试未能如愿,但扫码支付得到了监管机构的正式认可,又给银联带来了希望。

2016年8月初,扫码支付正式得到监管机构的“书面”认可。银联立即联合40家银行推出了二维码支付,发布了自己的扫码付产品。谁料这次虽然顺应了用户的线下支付习惯,却输在了另一个问题上:用户必须要下载注册一款“银联钱包”,才能使用扫码付。银联没想到的是,此时的用户早已过了对各类APP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风口期,他们现在想要做的是精简手机里的APP,你却让他们新装一个非刚需的APP,岂不是难上加难?

所以,距离二维码的合规化已经接近一年时间,银联的扫码付产品并未走入用户心中。

5,第五次出击:借力银行APP,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

2017年5月30日,银联宣布再次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这一次,持有银联卡的人可以通过各个商业银行的APP,直接扫码支付即可。

但此时的第三方支付市场,阿里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已经靠二维码支付吃下了95%的份额,优劣对比越来越大。

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5)

其实,支付工具的竞争,主要依靠两大因素:一个是客户基础,一个是接入场景。银联此次联合银行推出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旨在把各大银行APP的客户变成自己的客户,力图用嫁接的方式解决客户基础的难题;而银联庞大的线下POS布局也貌似可以解决接入场景数量的问题。

问题是,用户需要通过银行APP来完成支付,所以最终还要考验银行进行客户运营的能力,除了短期内的优惠让利外,银联和银行能否根本上提升用户对于银联系二维码的黏性,这仍然是个挑战。

四,如今内忧外患,如何自救

前半生如糖似蜜、富得流油的银联,虽然在后半生已经开启了“努力拥抱互联网模式”,但奈何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节奏后,对市场和对手的反应始终跟不上动如脱兔的互联网巨头,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

银联虽然一直在图谋自救,但一年一次的反击频率实在不敢恭维,在产品创意上也始终在步人后尘、拾人牙慧,根本无法做出差异化的突破,因此招架之力十分微弱。

2017年8月4日,有两则与银联息息相关的重磅消息出炉。

一是网联的横空出世,吹响了支付行业走向秩序与规范的时代号角。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切断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解决第三方支付机构多个备付金账户、资金账户的关联关系复杂且透明度低等痼疾,回归支付和清算相独立的业务监管规则。而这样的职责和使命原本可以由银联来担当,但央妈却放弃了银联,把重任交给了新生儿网联。此时的银联无疑是落寞的。

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6)

自此,中国支付市场的“楚河汉界”被清晰划分。所有支付机构的交易,线上的归网联,线下的归银联。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参与者们都明白,线上线下的区分日益模糊,线上线下一体化是未来生存乃至逐鹿中原的关键。随着实体银行卡向虚拟账户端迁移,固守所谓的“线下”没有出路。而未来,适用于“线下”的实体银行卡都将不复存在,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另一则消息则让银联的前景更加堪忧、前途更加告急。国际支付巨头Visa已经完成向人民银行递交在国内建立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资质申请材料,Visa确认申牌。就是说,不但有国内的两头猛虎雄霸着支付市场,一头外来的狼马上也要进来搅局了!

国际卡公司可是何等的虎狼之辈?银联在境外领教过Visa的厉害。曾几何时,Visa在境外联手各大收单机构封杀银联通道,不给中国银行卡消费者选择的权利,不让中国老百姓省下货币转换费的真金白银。而Visa在很多国家“行凶”的“劣迹”也足以让银联恐慌:Visa所到之处,当地的本土支付品牌几乎寸草不生!进入祖国宝岛台湾,本土梅花卡含恨出局;进入澳大利亚,诱导四大银行反水逼死本土清算品牌,旋即手续费价格上扬,让澳大利亚人有苦难言!

内忧外患,在这巨大的移动浪潮中,银联如果不能雄起,就只能靠着暂未消失的发卡量的优势日渐薄弱。

若不甘自弃,银联如何突围?对此,我给出几点方向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1,放下身段,敞开胸怀,与支付宝、财付通们握手言和

当年,支付宝陷入危机,马云悲叹:“银行业四大天王联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打败你的不是技术,是一纸文件”!

但曾经的垄断巨头银联今天也遭遇危机了,面对国际巨头强敌兵临城下,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银行一样,都应该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十大银联支付平台排名(银联作为古董支付平台)(7)

如果银联抛出橄榄枝,相信至少有一个支付巨头会伸手接过,到时也许会成就另一种国内支付市场的新格局。竞合,竞后再合,是规律,也是游戏规则。商家在竞合中成长,而用户则会在商家的竞合中受益。

2,开放合作,像国有大行那样化敌为友,虚心求教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有很多机构不会希望银联轰然倒塌。银联已经是一个老百姓众所周知的品牌,根深树大,还是有很多机构希望借其阴凉,也会有不少国内机构需要通过银联国际网络“借船出海”。

用自身优势去换取互联网资源、学习互联网思维,只有从根本上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方式,才能彻底扭转体制内的生物钟、用新的头脑和节奏去投入事业。

3,掌握自己的命运,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和民心

当年,支付宝力挽狂澜,靠的是用户,靠的是民心,靠的是互联网思维与开放合作。

一切行业的成长都像一个生命体一样,需要不断走出舒适区,只有历经艰苦的思考和难产,才能做出用户符合需求的好产品。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有这样的画面: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的领头人把酒言欢忆往昔,感叹着曾经拼个你死我活,如今却精诚合作,共享着财源滚滚的中国支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