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延安记忆感悟(到延安去追寻红色记忆)

红色文化延安记忆感悟(到延安去追寻红色记忆)(1)

延安红街在阵阵腰鼓声中开街。

本报记者 陈宏江文/图

“走过这条街,仿佛走过了延安13年。”6月12日,在逛完“这条街”后,来自北京的游客李敏不禁感慨道。

李敏所说的“这条街”,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红街。

这天一早,在阵阵腰鼓声中,红街正式开街,为延安再添一张红色旅游名片。

党中央和革命先辈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年,培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无数红色革命故事,因此这里也成为很多人红色旅游的首选地。

红色旅游:“每一步都要有仪式感”

在红街开街前一天,李敏仔细阅读了红街的导览地图,明确了第二天的游览线路。她觉得,来到延安,感悟红色历史的每一步都要有仪式感。

开街后,李敏从会师广场出发,走过边区广场、圣地广场、抗大广场,来到胜利广场……每一处广场、每一段街区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李敏说,红街的设计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党中央在结束长征后,扎根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岁月。

在圣地广场前,一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正在进行,农民艺术家们通过陕北道情、说书、秧歌等形式表达丰收喜悦,传递乐观精神,展示陕北文化。

“除展示展演活动外,红街还打造了以红色记忆博物馆、南泥湾大生产博物馆等为主的红色文化业态。以寻味长征、寻味陕甘宁等为主题的红色餐饮业态,为游客提供了可触可感的红色体验,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红街项目相关负责人张伟介绍。

昔日荒山沟,今朝好去处。红街在丰富市民文化旅游生活的同时,也成为新的红色地标建筑,被列为延安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红街距离市区只有3公里,而且还打造了延安最大市内湖——延湖,那里环境优美。”延安市民张娟说,“把红色元素与山水景观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文旅综合体在延安并不多见。往年端午节我会带着孩子们外出旅游,今年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

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七大”会场,来自天津的游客杨永浩注视着主席台上的党旗,久久不肯离去。年轻的时候,杨永浩来过一次延安。再回延安,成为这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近些年最期待的事情。

“这么多年过去,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杨永浩激动地给记者细数延安的变化,“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今年能再来延安走一走、看一看,我觉得很有意义。”

红色演艺:“走出剧场,我们便是传承者”

“我叫刘念,是一位老红军的后代。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在他的遗物中,我发现爷爷留给他的一本日记,里面断断续续记录了一个普通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经历和感触……”6月11日晚,红色主题行进式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在红街上演。

一座记忆的博物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的长征路、一面不朽的旗帜……作为延安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以红色革命历史为背景,分4个空间组合展开,在演出过程中,采用行进式手法,充分让演员与观众近距离接触互动。

“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剧里,成了一个红军战士。历史的画面在这一刻被艺术重新唤醒,让我深刻感受到可视、可触摸、有温度的‘沉浸式’演出。”来自山西的观众高华说。

红色基因要浸润人心,红色文艺精品的创作与传播是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延安市高举红色旅游品牌旗帜,推出《延安保育院》《延安保卫战》和红秀《延安 延安》等红色文艺精品,为一批批来延安的追寻者带来红色视觉盛宴。

“到延安去!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红秀《延安 延安》以一个从上海来到延安的女大学生白雁鸣的视角,讲述了战争年代爱国志士、救亡青年、革命军人奔赴延安,展开生产、学习、战斗的故事。

“红秀《延安 延安》生动诠释了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自今年3月6日改版以来,已演出200余场,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节目相关负责人李维红说。

“好的红色文艺作品能让人沉浸其中,深刻感悟红色历史。我们走进剧场时,是一名观看者,而当我们走出剧场时,便成了传承者。我想这就是红色文艺作品最大的意义。”观看完红秀《延安 延安》,来自河南的观众刘英说。

红色培训:“到延安去!回望那段来时的路”

“到延安去!”这个口号,曾经激励着一大批有志之士奔赴延安,很多热血青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如今,人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接受革命精神洗礼,追忆那段革命岁月。

一名来自北京的学员告诉记者:“我乘坐的来延安的那趟动车,座无虚席。下车后,我站在出站口,看着‘延安站’的指示牌和身边不断经过的人流,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当年革命青年们奔赴延安的场景。现在这么多人来延安接受洗礼,我想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到延安去!回望那段来时的路,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旅游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生动课堂。“在延安的各大革命旧址和红色文化培训基地,随处可见拿着小马扎的学员。每到一处革命旧址,大家就打开马扎,坐在上面开始上课。”延安山丹丹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山丹丹红培”)常务副经理白阳说,“这样的场景是延安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的一道风景线。”

在南泥湾,革命先辈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山丹丹红培开发了一系列体验课程,学员们参与劳动、生火做饭,重温南泥湾“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

“山野是教材,天地是课堂。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亲身体会革命之艰辛,通过肌肤之苦来感悟来路之艰和信仰之坚,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白阳说。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延安培训的几日,我更加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承,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来自重庆的学员李勤告诉记者,在延安开展的红色文化培训和党性教育,会让她受益终生。

来源: 陕西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