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典当行有什么特点(清代的当铺)

清朝典当行有什么特点(清代的当铺)(1)

1997年9月24日傍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博物院、高邮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高邮龙虬庄遗址暨江淮古文化研讨会结束后,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现国家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先生很有兴致地要去看人民路上的当铺。笔者与黄先生二人从当时的市第一招待所步行,边走边谈,似乎很快就到了位于人民路19号的当铺。当铺中住了不少人家。黄先生是湖南人,上个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国内外走了很多地方。在初步考察当铺以后,他对笔者说:想不到高邮的当铺保存得这么完好,这在全国是极少见的,这为研究中国的典当制度、典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典当业发展趋势都有重要价值,可以申请国保单位。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2006年终于如愿以偿。目前高邮市的国保单位有 3个:盂城驿、龙虬庄遗址、当铺,这在全国县级市中是少见的。

人民路当铺开设于清代中期,是高邮城最大的当铺,人称北当典,因为南门也有一处当典,那是南当典,已毁。《三续高邮州志》载:乾隆时高邮有当铺6家,同治时增至11家,光绪后减至5家,其中本城2家,界首1家,临泽1家,三垛1家。

清朝典当行有什么特点(清代的当铺)(2)

北当铺平面近似于方形,五纵五进,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5米,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原有房屋80多间,其中柜房3间,客房3间,首饰房(存箱楼)24间,号房30余间,另有更房、厨房、生活用房 20多间。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当铺中心两层的存箱楼,保存完好,结构特别,便于防盗、防火,防火墙有80厘米厚。存箱楼是“回”字形,俗称走马楼,由前后两进厅房及东西厢房组成,中央是长方形天井,外设走廊。厅正中是大门,外有石库,东西各有边门一扇。存箱楼共有24 间,是存放金银首饰和贵重物品的地方,东西有宽大的巷道以使周边的房屋同存箱楼隔开。存箱楼的结构是非常独具匠心的。另外在东西进门楼上有八仙过海的砖雕,客房的粱上有鲤鱼、莲花等吉祥兆瑞的纹饰。当铺内还有5口石栏的水井分布在四周,供防火用。这是清代中期以后大型当铺的典型建筑。

清朝典当行有什么特点(清代的当铺)(3)

典当业大约在汉代即兴起,《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瓒(公孙瓒)数抄夺之。”典当,谓以物质钱也,将物作为抵押换来钱用。当铺,旧时典质衣物的铺子。《红楼梦•八十一回》:“有一新房子卖给斜对过的当铺里。”鲁迅少年时因为父亲患病,常出没于当典,黑森森的大门,高高的柜台,冰冷的面孔,胡乱的论质,苛刻的说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到当铺里典当要有凭证。九十多岁的童老先生住在当铺旁数十年,曾开设“三友百货商店”,目睹当铺经营情况。估价典当物、办手续的职员叫 “朝奉”,一般是“值十当五”,有时竟然“值十当一”,急需钱用者只好忍痛被宰,其中大多数是穷人,也有破落的大户人家。旧时的唱戏的,“处处无家处处家”,往往夏天去当冬衣及用物,冬天就当夏衣及用物。童老先生曾收集过很多的当票,当票即当者以实物抵押借钱,当主所具收到实物的凭证。明末邝露(湛若)存二琴,贫则以琴出质, 邝露曾写了《前当票序》、《后当票序》,很有意思。当票上面的字体难以辨认,具有特殊的行业性。编号以《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顺序往下编,另有抵押品名称、钱数,还有注释,好的说成孬的,完整的说成有缺限的,金器明明是“足赤”,朝奉却写成“沙金”、“淡金”, 当者眼泪往肚里咽。

清朝典当行有什么特点(清代的当铺)(4)

高邮人一般不称“当铺”,而称“当典”。当与典有区别。譬如去用一件皮袍换取200元来用,不赎回了,这就是“当”。典,则不同。一件皮袍夏季不穿了,舍不得当掉,质地好,冬天还要穿,只是一时困难,暂时抵押在当铺里,换来100元用用,在抵押期前(6个月或8个月), 用100元(外加利息)将皮袍换回;但是,过了抵押期, 那抵押物就归当铺了。杜甫《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诗人的窘境似乎夸张了。在旧社会“妻”也可以“典”。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就是写浙南一带的典妻事。当今也发生了典妻的事。《江苏卫视》今年就播出盐城某镇典妻的闹剧。

当铺一般开设在闹市口,那里人来人往,便于交易。清代的人民路叫孝义东铺,是一条十分繁华的街道。布店、广货店、杂货店、碗盏店、油店、酱园店、茶食店、豆腐店、棺材店、棉花席子店、冶坊、茶炉子、水龙局、 算命打卦的、旅社、理发店、浴室等人们生活必需的应有尽有,还有都天庙、炼阳楼、火星庙、三茅宫、理教堂、 土地庙、观音庵、光孝寺、泰山庙等,真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当铺选设在这样一条街道的路头,是再也确当不过的了。

  典当业在邮城又开始兴起了,已经开设了几家。北门当铺正在部分修复。能不能在原址开设一个股份制的新当铺,既可以典当,又可以供人旅游,教育后人呢!

此文版权为姚永明、朱延庆所有,未经作者同意,切勿转载!文章出自《高邮地名史话》。文章配图,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扬州家谱网今日头条号(主编:微尘,编辑:李格格,审核:金大中) 原创美文征集:欢迎投稿1027632695@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