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最开始是拿来吃的。

水浒里的英雄好汉,不时会蹦出这样的台词。

“走,吃一盏茶去。”

嗯,唐宋流行的吃茶,加了盐和坚果。

从饱腹效果看,的确不错。

到了宋徽宗时期,开启了全民斗茶的时代。

整个宋朝,文人士大夫们盛行的点茶斗茶。

实际上,有些类似今天的咖啡拉花。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2)

斗茶时不能出现茶沫汤花和茶汤分离的现象。

一旦茶沫与汤分开,就成了“云脚散”、“水脚散”。

斗茶的劣势明显,成了输家。

宋代人点茶,用的是茶饼。

喝茶前要锤碎、碾茶茶粉,调成茶膏……

发展至今,散茶与饼茶是茶圈的两大常见茶叶形态。

提到白茶,散白茶和白茶饼的对比。

相信不少茶友会关心,以下提到的这七点内容!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3)

《2》

1、白茶散茶为什么要压饼?

白茶的饼茶,是在散茶的基础上,通过压制得来。

好端端的散茶,为何要压成饼?

这个道理,让部分茶友想不通。

其实,白茶压饼往往是基于现实层面的考量。

条形天然的散茶,体积蓬松。

在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受到外力的颠簸下。

梗叶容易分离,叶片易断裂。损耗率较高。

而通过统一的压制定型,茶饼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显然是更加省心。

另外,白茶可以长期储存。

经过漫长的岁月转化后,可以从新白茶,一路成长为老白茶。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4)

在后期仓储的过程中,因为散茶蓬松,比较占库存空间。

对于茶农们而言,每年春秋两季生产的新茶,还需要挪出专门的储存空间。

而将散茶压成茶饼,能减少存茶的库存压力。

从客观角度看,不论是包装运输,还是后期仓储,适当的将散茶压成饼很有必要。

再加上,与原汁原味的白茶散茶相比,饼茶拥有不一样的风味。

不论是香气,还是口感,都拥有一分更成熟的韵致。

茶香上,果香、蜜饯香、枣香(寿眉饼)等香型,更多添了不少韵味。

汤水的口感上。

比起同阶段的散茶,饼茶有更醇,更厚,更郁的质感。

对于长期喝散茶的茶友们而言,尝试几回饼茶的滋味。

是不错的口味调剂。

可见,将散茶压成饼,好处一目了然。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5)

2、长期收藏白茶,该选散茶还是饼茶?

茶,归根到底是要喝的。

所以,不论是基于短期尝鲜,还是长期存茶的层面。

买茶入手时,建议优先考虑个人的喝茶喜好。

在品质相当的情况下,散茶和饼茶,拥有不同的精彩。

选对了品质,不论散茶与饼茶,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那么在长期收藏白茶时,可以从个人的偏好出发。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6)

同时,还需要考虑,存茶的预留空间。

在家庭环境下存茶时,为了白茶在后期仓储的过程中,不发生劣变。

存茶的房间与环境,要确保干燥(湿度低于45%),避光、阴凉、清洁、无异味。

买回家的茶,并不是一件家具,往那一摆就可以不管不顾。

所以,在购买白茶进行长期收藏前,需要多留意家中存茶的预留空间。

家中存茶空间充裕,那么可以多存散茶。

而预留存茶的空间有限,那藏饼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条件允许,更好的建议是散茶和饼茶,搭配保存。

这对于丰富藏茶经验,提高喝茶段位而言,更有裨益。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7)

3、只有白茶饼茶,才会拥有枣香吗?

是的。

没有经过压饼的散茶,发酵程度轻。

只经过萎凋 烘干得来的散白茶,条形天然,原汁原味。

所以,散茶不论存放的年份有多高,都难以生成枣香。

然而在白茶里,并非所有的饼茶,都具有陈化出枣香的潜力。

白毫银针,只有芽头和叶壳,没有叶片和茶梗。

压饼后不会出现枣香。

大部分的白牡丹,茶梗极嫩,叶片细窄。

经过压制后,白牡丹饼难以出现枣香。

提到枣香的出现,它往往钟爱于其貌不扬的寿眉。

寿眉,叶片舒展,茶梗明显。

宽厚的叶片和略粗的茶梗内,富含丰沛的胶质物和可溶性糖。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8)

这两类物质,为后期枣香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先机。

寿眉在压饼的环节中,经过包揉后,梗叶发生了部分破壁。

相应的,部分内在物质会析出。

胶质物和可溶性糖,像天然的“胶水”那样。黏附在叶片周围,促进茶饼的整体成型。

伴随着后期的陈化,在得到良好仓储的前提下。

寿眉饼才有更高的概率,陈化出枣香。

白茶寿眉饼陈化出枣香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明显也有不明显。

这和原料品质、制茶工艺,压饼松紧程度,仓储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

总而之,白茶枣香的得来,并不容易。

一款闻起来,拥有干燥温暖枣香气息的寿眉饼,往往品质不俗。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9)

4、散茶和饼茶的保存,有什么不同?

白茶的保存,不论散茶或饼茶。

基础的存茶要求,是共通的。

避光、干燥、密封、阴凉、清洁、无异味仓储。

长期储存白茶,最好用的包装方式,在于三层包装法。

三层包装,分别是瓦楞纸箱、食品级的塑料袋、铝袋。

白茶散茶的仓储,可以直接使用三层包装,逐层密封。

而饼茶的保存,则需要再加上一层内包装——饼纸。

白茶饼的贴身饼纸,材质往往用的是白绵纸。

摸上去,有些类似生宣纸的质感,延展性好,方便茶饼的透气和陈化。

白茶饼的保存,一般在取茶,撬茶完毕后。

如果短期内没有继续喝茶的需要,那么建议是按原样包装。

将撬出来的碎茶放在一旁后,用白绵纸将茶饼裹紧,再放进三层包装内。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0)

如果是短期喝茶,临时性的将白茶进行保存。

那么,散茶适用铁罐分装。

往马口铁罐内,套入一层内袋,装适量的散茶(一个月喝茶的量)。

用密封夹将袋口封紧后,合上铁罐的盖子。

将装茶的铁罐,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便可以完成储存。

而白茶饼的短期保存,往往有专门配套的拉链式饼袋。

平常喝白茶饼时,一般建议是喝多少,撬开多少。

撬饼结束后,及时原样包好饼纸,放入饼袋内。

反复的捏紧袋口后,便能够完成储存。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1)

5、新手学茶,该如何撬茶饼才不易碎?

撬饼,是喝茶饼的第一步。

然而提到撬解茶饼,对不少新茶友而言,是一件麻烦事。

如何正确的撬开茶饼,避免撬得太碎。

这是不少新人,在一开始尝试饼茶时,颇为关心的话题。

撬好一饼茶,方法并不难。

首先,准备撬茶饼的工具。

从撬茶效果起见,不推荐徒手掰、菜刀、剪刀等方式。

而茶刀或茶针,更为适宜。

茶刀中间扁平,两侧锋利。

而茶针呈现为尖锥状,较为锋锐。

为了避免扎伤手,建议刚开始练习撬茶饼的新人,选择茶刀练手撬茶。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2)

其次,从茶饼侧面寻找入手点。

常见的白茶寿眉饼,茶饼侧面有茶梗分布的附近。

往往分布不少罅隙,可以将茶刀从这里。

平行的将茶刀深入。

待茶刀没入一定范围后,轻轻左右划动。

撬动出一个扇形后,再将茶刀往上抬起。

一片薄如土豆片状的茶饼,就能够轻松被撬出。

最后,撬解白茶饼,喝多少,撬多少。

为避免影响茶饼的后期保存,以及顺利陈化。

撬开茶饼时,不建议一次性撬开太多。

撬开次数过多,茶饼跑气、受潮的风险会加大。

再加上,撬出来四分五散的茶饼片,并不聚香,跑气的风险比较高。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3)

6、撬碎后的白茶饼,怎么泡更好喝?

冲泡碎茶,会面临两个麻烦。

一是碎茶的内在物质,释放速度快。

如果茶汤倒出不及时,那么茶汤容易泡浓泡苦。

另外,倒出茶汤时,碎茶容易倒进公道杯内。

分茶入杯,品茗杯内的茶汤,喝到最后,容易喝到不少的碎茶末。

针对碎茶的特殊性,在盖碗泡茶时。

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快出水。

冲泡内在物质丰富的碎茶,最开始的前几冲泡茶时,出汤速度越快越好。

唯有快出水,才能避免茶味的过量浸出。

如果担心泡茶出汤速度跟不上,那么在冲泡撬碎后的茶饼时。

投茶建议是整碎搭配,完整的叶片,搭配碎茶冲泡。

又或者,适当的减少投茶量,避免茶汤被泡苦。

最后,碎茶末落入汤水的问题,比较好解决。

出汤前,往公道杯上加一个茶滤,能够自动过滤碎茶。

茶滤,是冲泡撬碎的白茶饼时,不可缺少的神器!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4)

7、如何买到一款优质的白茶饼?

如何买好茶,万变不离其宗。

需要看一款茶的形色香味。

然而,面对经过压制的饼茶时,该如何通过外观判断它的品质呢?

将最基础的鉴别方法,分享出来,分以下步骤。

第一,看茶饼整体的松紧度。

品质出色的茶饼,压饼工艺出色。

外在呈现出来的,是压制松紧适中的状态。

如果是一饼看起来明显过紧,硬邦邦,像铁饼一样的白茶。

那么往往它在压饼环节时,内在养分受损严重。

核心品质,早已经被破坏。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5)

第二,看饼身的芽叶等级。

一分钱,一分货。

白茶的芽叶等级区分,向来严明。

如果是一款标注着“白牡丹”等级的茶饼,却拥有过分舒展的叶片。

那么,按照正常情况,肯定不应该。

第三,看茶饼的整体颜色。

通常,对比同时间段的散茶,饼茶的颜色不会过分改变。

正常工艺压出来的茶饼,叶片颜色除了没那么鲜亮外,整体色系不变。

如果看到一款,叶片颜色单一。

呈现偏黑、偏褐、偏咖啡色的颜色,肯定是工艺不正常。

如果是老白茶饼,那么需要警惕年份的真实性。

存白茶是选择散茶还是饼茶 该选散茶还是饼茶(16)

《3》

茶,人行草木间。

最古老的时候,当茶还没有被人发现时。

茶树上的叶片,和普通的树叶无异。

而当具备独特芳香的茶叶,精彩被人开启后。

一路走来,随着时代的发展。

茶文化也在不断的演变。

喝茶,品茶,是一场味觉的审美。

通过一杯茶的味,能让人气定神闲。

品茶的讲究,“在趣不在理”。

说来说去,喝茶或许没有那么多的道理。

一款茶,好喝,干净。

能够和朋友分享,喝得舒心自在。

那么不论散茶或饼茶,它都能带来极精彩的茶味!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