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软件revit入门教学(Revit和ArchiCAD在BIM中)

首先谢谢大家对我上一篇文章《毛利小五郎》的支持。

这次推荐网上一篇文章。BIM江湖演义——ArchiCAD vs Revit_celticblue_。大家也都是对于Revit只是咨询过,感觉这样:archicad更建筑,更简单,效率更高,更接近sketchup的意思,广联达也是算量软件的大商家,结合比较好revit更大更全,功能更多,系统效率低,但是大厂有强大的优势。在异形曲面建筑肯定是revit强。BIM肯定是个大趋势,但是这对设计企业来说跟建筑学核心内容关系不大,建筑本身到底应如何设计,如何建造,人类社会对建筑的需求又是如何,设计工具不用太操心。

bim软件revit入门教学(Revit和ArchiCAD在BIM中)(1)

早在1984年,能够运行BIM类的软件这个软件的电脑,是由一群给平立剖分离绘制的建筑师和一群程序员创造出来的。最一开始,应该就是建筑师不想辛苦的作图,想解决问题而找程序员哥哥一起解决设计的。

bim软件revit入门教学(Revit和ArchiCAD在BIM中)(2)

ArchiCAD 18.0

根据这两版的CAD界面,我们可以看出它浏览器中 的4大板块:

1.项目树状图(模型观看视口)

2. 视图映射(平立剖、3D透视、详图等)

3. 图册(排好版的图纸)

4. 发布器集(图纸输出)

bim软件revit入门教学(Revit和ArchiCAD在BIM中)(3)

ArchiCAD的浏览器

这四大版块,对于计算机的辅助来讲就是:1. 先建模;2. 再用相机拍照,可能是拍全景,也可能是把建筑切开来拍,平面、剖面;3. 排版;4. 存档、打印。

bim软件revit入门教学(Revit和ArchiCAD在BIM中)(4)

据说当年,乔布斯还给他们的软件提了不少意见。30年CAD就已经有了这样夯实的基础,经过后期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现在已经达到很好的辅助画图功能了。而Revit是Autodesk的商业布局。对于CAD就是一个用电脑画图的2D软件,再怎么开发升级,也是像Autodesk Architectural Desktop这种半自动化的地步。

bim软件revit入门教学(Revit和ArchiCAD在BIM中)(5)

在BIM中,对于数据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有人说Revit是仿照抄袭ArchiCAD。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又不是太像,比如在项目视图映射、树状图、图册全部在一个浏览页。这种的技术是原开发的功能,并不是后期更新、增加升级可以完全该更改的。所以大家见到的功能样式都是熟悉万花筒混合面板。

bim软件revit入门教学(Revit和ArchiCAD在BIM中)(6)

上图就是我们看到的万花筒样式。

其实,在BIM中应该是按用户需求度身定做的ArchiCAD比Revit的市场占有率更高,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和产生粘性。但在国内,几乎是一提到BIM就想到Revit。初学者也认为BIM就是Revit,根据市场来看,原因也就亮点:1、Autodesk的市场做得好。它最先包装出了BIM这个概念,接着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宣讲会。而Graphisoft公司呢,属于先发后至, 眼看市场要被欧特克占领了,所以才跟着说自己也是BIM软件,但是在市场推广方面又没有人家做的好。2、Autodesk一定情况下默认盗版的使用。这点和微软简直是师出同门。让你对我产生依赖,尝到甜头之后,让你主动交钱使用。而 Graphisoft就是你不给钱,就不给你用。

在中国,建筑最初期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院体制。传统的设计院是大而全的,包括了建筑方面的所有专业。这和外国不同,人家通常是事务所的形式,每个事务所只有单一的专业,按流程合作式完成一个项目。而Revit!就是一个包含所有专业的软件,只要有他,所有专业都能使用和协作,出来的模型完整!用来这个展示成果勘称完美!设计院那些懂个概念、从不画图领导,肯定是喜欢这一类的。而ArchiCAD一直以来都是专注建筑设计,本着建筑的基础技能开发,后来慢慢加入的其他专业功能,这也是优化了建筑设计、方便专业协调。而这种功能是比较适合一个完整的团队去做。对设计院来说,大而全就好,管他精不精。所以,Revit就是一个花瓶;但是在国内,ArchiCAD就快变成绣花枕头了。不管怎么说,都会有适合的用户和粉丝,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反映在开发出来的软件上。用户具体会使用哪个软件,除了要考虑上技术和效果外,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用户自己的思维模式跟使用软件的逻辑习惯。但是都需要自身技术过关,不断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