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1)

也许是被疫情隔离独处的生活久了,竟对苏轼的《前亦壁赋》中的这段句子:“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有了“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般的了然与欣喜。此话不仅妙言要道,还表现出一种豁达、自由、潇洒、超脱和乐观的人生境界。

世上之事,“生死穷通皆有定,悲欢离合总难免。”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缘分可遇而不可求,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在世,好像随处乱飞的鸿鹄,无迹可寻。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应来者来,应去者去,却是偶然中的必然。

生活中所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所走过的岁月时空、有过的祸福得失,无不“是身如影,从业缘生。”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又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2)

《荀子·荣辱》篇中对“道”解释曰:“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朴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由此可知,先义后利则为取之有道,取之有道则荣,荣则常通,通则常制人。

取之有道的人诚实谨慎,就会常安利,安利的人常乐易,乐易的人才能长寿。先利后义则为取之无道,取之无道则辱,辱则常穷,穷则常制于人。取之无道的人放荡凶悍,就会常危害,危害的人常忧险,忧险的人大多短命。

苏轼学问渊博,精儒通佛,又有仙风道骨的高迈人格,所以才有“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人生体悟。

只有懂得了因果循环、随缘达命的真谛,以儒做人,以道养心,以禅清心,生活才能顺其自然、闲适优雅。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3)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有人说“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其意思是君子使用万物,而不被外物支配。

司马光告诉人们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就是说君子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牵制。而“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生活中很多道理人们并非不懂,但做起来却很难。善假于物而又非我所属,物可享用而不可独占,所以不以所有为有,不为大有之物所累,不至于过极。

外求而不争,内求以心安,清静高洁,澹泊处之。安于无位之地,不为势利所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才能不以物役其行,不以物累其心,生活就会悠闲从容,快乐而充实。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4)

江风山月,本无常主,正如阳光和空气,为人们所共享,也如时间一样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天公地道。

李白的《襄阳歌》中写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不管你有没有钱,临风对月,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用无价的清风明月。

听天籁之音,赏清光之韵。在风月无边的美景里,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意趣幽情。

风有语,月含情。风鸣木叶,片片低吟浅唱,吟颂着人生的成败得失,歌唱着世间的悲欢离合。月照花草,朵朵抒情写意,抒发草木的达情近人,描写生命的荣枯轮回。

风中有生灵的呼吸,一缕轻风吹来,带着庄稼拔节的韵律,也发出梦中生长吐穗的呓语;一阵微风流过,飘出花朵绽放的节奏,又引来蝶飞蜂舞的香吻。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5)

月下有万物的情韵,一轮明月照临,品酒吟诗,谈情说爱。月走影移的相伴,流淌着生活的温馨和甜蜜。一片月光洒下,意惹情牵,远思近念。人走月随的依恋,浮动着人生的思绪和期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风里有燕语莺声的浓浓欢鸣,也有春光易逝的淡淡隐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上潮起,海上月升,同时人们心中也涌出清幽如诗的意境。

夏夜吹来阵阵清凉的风,稻花香里的蛙声唱着丰年,明月在白色的云朵里缓缓穿行,久久不忍离去,悠然的听着欢乐的歌声。

秋风萧萧,秋水盈盈,落叶送来寒声。皎洁如镜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月下天远山大,云轻水清。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6)

让人神清气爽,浮想联翩,禁不住发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探询。寒风朔吹,长肃着掠过原野,枯木响动,大地沉凝。

冷月从天空撒下银色的寒光,照耀着皑皑白雪,使得夜色更加澄明,不难想像孙康映雪读书的情境。

听风晓凡尘,随一阵轻风起止来去,聆听人生的遗音余韵;赏月谙世事,倚一轮明月盈亏圆缺,品读历史的前世今生。

风缓风疾,有暖也有冷,在高山流水处静听知音;月圆月缺,有晴也有阴,在变生意外时洞见真诚。

日复一日的清灯古佛里,定时泛起晨钟暮鼓的铿响,年复一年的寒来暑往中,随季飘落秋鸿断雁的哀鸣。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7)

长风里,倾听虫啾蛙唱扑面来;明月下,静观仙貌倩影飞天去。多少清风半夜鸣蝉,让人夜不能寐;多少明月别枝惊鹊,又让人心醉神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又再现那戍守边关的悠远壮阔和金戈铁马扬起的烟尘。“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那一声声呼啸,一阵阵嘶鸣,让人们听到了时代的呐喊。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月照古今,见证了历史长河中一朵朵浪花的更兴和一个个朝代的演进。

羌笛早已吹不出怨声,春风年年度过玉门,告诉人们今非昔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每年元夜的良宵美景总是与日俱进。江上起清风,水岸与拂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且听风吟,托心声于清风;且赏月色,寄情于明月。

晚风夕月至,亲近溪动云亘;晓风残月时,抑远林籁泉韵。“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在清风明月里享受闲与雅的惬意与情致。

秋来了 享一抹清静 留一份沧桑(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