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京师内城,崇祯帝突围无望在煤山自缢。

其后崇祯帝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被农民军俘获后下落不明。

而大顺王朝并未一统全国,在江南一带还是明朝的地盘,所以迫切需要拥立一位话事人。

两个月后的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马士英的扶持下,宣布继承皇位,改元弘光。

弘光一朝存在不足一年,但属实是够闹腾的,一口气就整出了南都三大疑案:

真假太子案、大悲和尚案(真假齐王案)、真假童妃案。

其实所谓的三大案,都是围绕皇室“真假”二字展开的,这就让后人瞧够了热闹。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三大案都是弘光帝,质疑别人的身份真假,那弘光帝的身份是真是假呢?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1)

1、没人能证明福王就是福王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万历三十五年生于京师福王朱常洵藩邸,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

其后跟随朱常洵前往洛阳就藩,十三岁时被封为德昌王,并被钦定为福王世子

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洛阳,老福王朱常洵被俘获斩杀。世子朱由崧则侥幸躲过一劫,逃离洛阳后前往怀庆避难,两年被崇祯认定袭封福王。

不久农民军又攻陷献怀庆,朱由崧只好离开怀庆南逃,一路就跟潞王、周王等人逃到了淮安。

北都之变,诸王皆南徙避乱。”(《弘光实录钞·卷一》)

由于此时崇祯帝已经自缢,所以江南诸臣开始商议再立新帝,毕竟南下的藩王可不少。

当时说话还能当用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给出了自己的议立建议:

先帝死了,太子、定王、永王下落不明,那就只能从神宗近亲找人继位了。神宗儿子瑞王朱常浩、桂王朱常瀛离得远,一时半会不能请过来;孙子福王朱由崧虽然近在边上,但是这货跟他爹一样人品不好;不如咱们就把神宗他爹,明穆宗的后代潞王朱常淓找来,这货人品好当皇帝。

太子,永、定二王既陷贼中,以序则在神宗之后,而瑞、桂惠地远。福王则七不可(谓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也)。唯潞王讳常淓,素有贤名。”(《弘光实录钞·卷一》)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2)

当时有不少大臣是支持这个建议的,但是凤阳总督马士英不干了:

你们在这里拥立潞王都是头功,我连个汤都喝不上能行?那我得先下手为强。

必欲使事出于己,而后可以为功。”(《弘光实录钞·卷一》)

于是他就凭借离淮安近的优势,派人拿着空头笺去淮安找诸藩王,谁第一个在上面写名字,他马士英就拿着枪杆子扶持上位。

乃使其私人杨文骢,持空头笺,命其不问何王,遇先至者,即填写迎之。”(《弘光实录钞·卷一》

先来后到,就很公平,谁也别不服气!

结果杨文骢来到淮安接人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破船过来,里面刚好坐着一个藩王。

有破舟河下,中有一人,或曰:福王也。”(《弘光实录钞·卷一》)

注意看“或曰”二字,只是有人说,这船里面坐的是福王朱由崧。

至于是不是真的朱由崧,你品,你细品。这里面的水分还是挺大的

杨文骢也没有做任何查证,就着急忙慌的把这位福王带回去了,毕竟马士英等着拿拥立头功呢。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关于马士英迎立的人,到底是不是福王朱由崧,南明内部打了不少嘴官司。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3)

因为没有人可以证明这位福王的身份,能够证明福王身份的,只有他随身携带的福王大印。

曾在弘光朝任职的南明文学家钱秉镫,根据自己的见闻著有记载南明史实的《所知录》。

里面就具体提到了弘光帝的上位经过,而且一口咬定弘光帝是假冒的,就是马士英找来的赝品。

马士英担任凤阳总督期间,曾经从民间搜缴过一颗福王大印,于是抓住藏大印的人审问。

询其人,云有负博者,持以质钱。士英因物色之。”(《所知录》)

这个藏印的人居然说,是有一个赌徒拿着大印换钱,所以自己才偶然得到的。

恰好这时候史可法要拥立潞王,于是马士英就祭出了这颗福王大印,找了个假货来冒充朱由崧。

所以钱秉镫不禁发问:

果德昌(朱由崧袭福王前为德昌王)耶?非德昌耶?但据王印所在以为世子耳!”

这东西你没法证明,朱由崧拿着大印是福王,张三、李四拿着印也是福王,这你怎么整?

而矢志不渝抗击清兵,先后在隆武帝、永历帝驾下任职的官员金堡,更是坚称朱由崧是假冒的。

予闻弘光伪福邸也。福邸已被难,其妃有弟与一内侍偕走,诈称福邸。”(《徧行堂集》)

金堡不光说弘光帝是假冒的,就连是谁假冒的都指出来了,就是朱由崧的小舅子。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4)

据金堡听说的消息称,真正的福王朱由崧,其实早已经和家人遇难了。

但是福王妃的弟弟被一个内侍带走,于是朱由崧的这个小舅子,在内侍的教唆下诈称福王了。

弘光朝担任御史的林时对,在自己著作《荷牐丛谈》中,也谈及登基的福王是个A货。

帝实非真世子,福藩有一审理貌类,因冒认。

林时对也一口咬定朱由崧是假冒的,只不过在是谁假冒的问题上,跟金堡的说法有出入。

林时对说的是原先福王的手下,因为跟福王长得像,而且对朱由崧了如指掌,所以才进行了冒充。

2、撼动弘光身份的小女子

如果以上弘光朝官员的记载和说法,只能算是宫廷秘闻的一家之谈时,那童妃案则把对弘光身份的质疑,直接推向了新的高度。

所谓的童妃案是这样的:

一位童氏女子逃至南京,自称为福王朱由崧之元配正妃,但福王立即否认。还宣布童氏为假冒,交付锦衣卫审理,对童氏严刑拷打,不久死于狱中,哗然一时。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5)

由于童氏自叙的,与朱由崧战乱年代的交往经历,过于逼真和可信,所以很多人都相信童妃是真的。

但是架不住弘光不承认啊,他一口咬定童妃是假的,说什么都不愿意相认。

甚至亲自下场写文章进行辩白。

这就让当时很多文武大员迷惑了,你干嘛抛弃战乱中的媳妇啊?你不喜欢她养在后宫还不行吗?

本来这只是对朱由崧人品的批判,但是很快另一种说法流传出来:

童妃千真万确跟朱由崧生活过,只不过那时候的朱由崧是真的,而现在的弘光帝则是假的。

钱秉镫就是这么认为的:

童氏但知德昌即位,以故妃诸阙求见,而不知今日之德昌,非昔日之德昌也。”(《所知录》)

弘光帝自始至终都拒绝跟童妃见面,那他为什么敢跟崇祯假太子对质,却不敢跟一个个小小的童妃对质啊?

因为崇祯假太子没见过朱由崧,但是童妃可是见过朱由崧的,而且俩人还生过一个儿子。

一旦俩人见面不就崴泥了吗?童妃压根不认识眼前的朱由崧,那不就直接整穿帮了?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6)

金堡也是这种看法:

童妃至,伪福邸恐事露,遂致之死。”(《徧行堂集》)

这里直接成假朱由崧杀人灭口了。

明末清初文学家戴笠编撰的《怀陵流寇始终录》里,也坚称童妃是真弘光是假:

童妃固德昌王之元配,弘光固不令入宫,恐败事也。”

当然除了撼动朱由崧身份的童妃,朱由崧的亲妈张太后,也顺手就“助攻”了一把。

也就是不太著名的“弘光蒸母”事件。

弘光元年七月的时候,马士英把弘光亲妈张太后送来,俩人的接触异常诡异。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所著史书《弘光实录钞》中称:

帝之不早立中宫,而选立民间不己者,太后之故也。”

弘光为什么不立皇后,却还是一直在民间选妃啊?其实就是因为跟太后有一腿。

为什么弘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败坏伦常啊?因为他压根就不是真的朱由崧,压根就不是张太后的亲儿子。

《怀陵流寇始终录》也称:

弘光在位且一年,自立后,与太后寝处如夫妇。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7)

林时对的《荷牐丛谈》也说:

“入宫后,与帝同卧起。

那张太后明知道弘光帝是假冒的,为什么见面后不揭发他,还愿意投怀送抱败坏纲常呢?

这个也有合理的解释。

在迎接张太后入宫那一天,弘光特意让大侍从,把张太后抬了内殿里进行商谈,跟她密谋后达成了保密协议。

帝不出迎,群臣奉凤舆至内殿下舆,帝掖后至殿隅,密语移时。”(《荷牐丛谈》)

俩人密谋的内容是啥呢?

其实也简单,就六个字:

勿洩,同享富贵。”(《荷牐丛谈》)

“假弘光”的言下之意很简单:

咱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因为是我冒充的你儿子朱由崧,所以你才能当成太后;如果我这个假弘光被打倒了,那你这个真太后也当不下去。

你可得想好了。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8)

所以弘光选择了处死童妃,却光明正大地迎立了张太后,甚至跟她亲近的有点发指。

3、为什么弘光会被质疑

其实从现存的明末清初资料看,朱由崧的身份是无可质疑的,他就是那个真正的福王。

甚至这事意大利籍传教士卫匡国都知道,朱由崧被迎接到南京的时候,卫匡国就是盛大场面的目击者。

那时我正在雄伟的南京,看见一片混乱和惊惶,直到城守镇定下来,决定推立弘光为大明皇帝。”(《鞑靼战纪》)

如果弘光身份真的存疑的话,就算马士英手里有枪杆子,假冒的朱由崧也不会轻易被抬进南京吧?更不会只有一些官员,私底下用笔杆子写文章,而应该是成群结队地去发难吧?

那为什么会有不少人质疑弘光的身份呢?其实说到底还是明末党争的延续。

弘光朝的三大案,乃至于对弘光本人的猜疑,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明末三大案的延续。

明末三大案的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其实都是围绕弘光他爹老福王,以及他伯父明光宗争皇位展开的。

简单来说就是,神宗朝的东林党官员,都是力挺长子朱常洛继位,而反对明神宗立福王为太子。

这也就是常说的“争国本”。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9)

最后据说还因为立太子的事,明神宗怄气二三十年不上朝,不过最终还是朱常洛登上了皇位。

勉强算是东林党取得了胜利。

结果万万想不到啊,明光宗朱常洛这一支,居然最后全军覆没了

朱常洛在位一个月后驾崩,身后只留下了俩儿子: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

天启死的时候没儿子,所以作为兄弟的崇祯继位了;崇祯帝是有三个儿子,但是后来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了。

这对于东林党来说就很气人,按照血缘远近算的话,朱由崧的血统是鹤立鸡群的;如果当初是福王继位的话,那他就是没有争议的太子;就算他只是个藩王,那也是明神宗的亲孙子。

但是一提到福王这些事,江南的东林党官员们,还都是挺排斥的。

尽管福王朱由崧的血统很优越,但是福王家跟东林党不对付啊,主要是让福王的儿子上位了。那东林前辈们不就白忙活了?前辈们白忙活也就算了,万一朱由崧继位后清算东林怎么办?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啊。

所以史可法坚决反对福王上位,甚至有著名的“七不可”之说,对朱由崧花式人身攻击。

但最后朱由崧还是被马士英扶上去了,东林党官员们被迫接受现实,但还是没有放弃“抵抗”。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10)

就算朱由崧当上皇帝怎样?照样可以从身份上攻击啊,就是质疑你假冒伪劣、来路不明,就是想办法把你从皇位上拉下来。

而“弘光假冒论”的提出者和主导者,其实就是著名抗清学者黄宗羲,以及亲近他的学生和官员。

而馀姚黄宗羲、桐城钱秉澄,至谓(弘光)帝非朱氏子,此两人皆身罹党祸者也!”(《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说到底就是党争的结果了。

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戴名世,在自己的史学考究著作,《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中,就很深刻地总结说:

南渡立国一年,仅终党祸之局!东林复社多以风节自持,然议论高而事功疏,好名沽直,激成大祸,卒致宗社沦覆,中原瓦解。

戴名世就认为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跟东林党的“争风吃醋”有直接关系,甚至就把东林党当成了罪魁祸首。

当然这里的党争或者党祸,不仅仅是以前的争国本,还涉及到了前朝与阉党的斗争。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11)

所以对于黄宗羲、金堡、钱秉澄等,关于弘光是假冒的说法,戴名世就认为很扯:

此则怨怼而失于实矣!”

这就是无端的诬陷与发泄,其实就跟造谣没什么区别,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但是也不能认为他们说的没有道理,万一在朱由崧躲避战乱的时候,真有人李代桃僵。

也说不一定啊。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南明弘光帝最后的结局(南明真假弘光帝秘闻)(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