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笛是一种什么样的吹管乐器 讲述陈正生分孔型六孔笛

陈笛是一种什么样的吹管乐器 讲述陈正生分孔型六孔笛(1)

笛箫先生有个梦想,让流行音乐流行起来

……

- 民族 | 文化 | 音乐 | 交流 -

分孔型六孔笛

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传统的笛子都是六个音孔,六孔连同底孔只能奏七声。这种六孔匀孔笛,在汉魏时期能奏三个调(即同均三宫)。这三个调门相当于今日曲笛的D调(小工调,当时称正调)、A调(乙字调,当时称下徵调)和G调(正宫调,当时称清角调)。到了明代则要求转七调,但由于做工和演奏的不得法,七调转起来很难符合十二律的音准要求。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民族音乐界大力推广十二平均律,按照十二平均律制作、校音的笛子普遍被采用。这种有一定音准要求的六孔笛,严格来说是很难转调的。转调得改变第二和第五孔与相邻音孔之间的音程,其法便是按半孔。按半孔之法可能起自宋代,陈旸在《乐书》中介绍了宋代太常笛六孔奏十二律的方法。竟管那是空话,但各孔只要符合十二律,还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分孔型六孔笛,第二和第五两个分孔,实际上就是传统按半孔指法的固化。按半孔的演奏方法不足之处在于:一、手指掩按半孔时多时少,音高不稳定;二是手指按半孔,边沿是指肉,发音暗淡欠清晰,如今将第二、第五孔改成两个小孔,正好弥补了按半孔的两点不足。演奏时它除了保存着传统的演奏技法而外,另一长处是第二孔的位置可以下移;音孔位置的下移,不仅方便了按孔,而且改善了第二孔两个小孔的音质。此笛更大的方便是,对于想转调而技术不熟练的人,可以贴没上方的小孔,以达到改变音程之目的。此笛明为六孔,实际上本人用“提位缩孔”法校好第六孔的音准之后,可以准确地奏准十个半音。因此制作的难点在于第六孔位置的确定和音孔大小的掌控。此笛若在第一孔的下方开一小指孔,另在第三、四孔之间再开一小指孔,那十二个半音就齐全了;小指孔不用,那就是普通的六孔笛。这种笛转调方便,再学习的时间成本耗费极低。分孔型六孔笛加了两个小指孔的八孔笛,我曾撰文《分孔型八孔笛》,刊载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年6月第2期上。

此笛的音域超出二组半,即a1~d4,或更多一点。1985年制作成功时本人所奏出的音域为a1~b4(三组缺一个大二度),如今只能吹至c4。究其原因,本人终究不是专业演奏人员,加上已进入“80后”行列,又是满口假牙口腔打不开。若细观此笛的音孔位置,第二孔与匀孔笛明显类似,而匀孔笛的音域只有16度(a1~b3)。此现象还是值得研究的。这支笛的制作还存在一个不足,那就是所将第二孔(两个小孔)向上移三毫米,两个小孔更小一点,可以更靠近一点,中指按孔会更方便。

此笛的转调比匀孔笛方便。匀孔笛转七调必须考虑气口同指法的密切配合,而分孔型六孔笛的转调只需要注意指法就行了。此处选取D调(小工调,筒音做sol)、G调(正宫调,筒音作re)、F调(六字调,筒音作mi)和C调(尺字调,筒音作la)和A调(乙字调,筒音做do)。这几个调的演奏,音准都远胜于目前所使用的笛。此处只缺E调(凡字调)和B调(上字调),这两个调的演奏,除分孔型八孔笛以外,用六孔笛演奏,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这支笛的吹孔内侧还开有一个1.7毫米的增音孔,打开此孔,所有音就能升高30音分。

笛子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上海大同乐会制作两节套筒笛以后,此法逐渐被采用。拉开套接,笛管增长,音便降低;但是天冷音降低时人们就没办法将它增高。增音孔打开后,由于笛管内气柱振动的粘滞阻尼减小,音即增高。音嫌高而将管子拉长时,音是低了,但由于各音孔增长不成比例,容易影响音准,而增音孔由于是改变声波速度,故不会影响音准。当然,增音孔开得越大,音增得越高;但过大则会影响音色。

陈笛是一种什么样的吹管乐器 讲述陈正生分孔型六孔笛(2)

陈正生,(1937年2月生)音乐理论家,笛箫制作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顾问。

退休前曾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编辑部副主任、责任编辑,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在上海艺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工作,在全国各种音乐杂志及台湾地区的刊物上,发表有关律学、音乐声学、音乐史学、乐器工艺研究(主要为箫笛制作研究),以及音乐考古方面的论文百余篇,深得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陈笛是一种什么样的吹管乐器 讲述陈正生分孔型六孔笛(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