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钙盐是食用盐吗(号称可补钙补锌)

  近段时间以来,充满异域风情的各种“网红”进口盐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火爆。这些“网红盐”均以“天然”“特定原产地”“含有特殊矿物质”等为“卖点”,号称可补钙、补锌。这些高价“网红盐”是真有效果,还是在收取消费者的智商税?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广大消费者应审慎看待“华丽外衣”下的“网红盐”等网红商品。

加钙盐是食用盐吗(号称可补钙补锌)(1)

“吃盐补钙”不靠谱

  “100平方米仅产1公斤,唯有夏季充足的日照和海风,盐水表面才能形成薄如雪花的片盐”“必须选在阳光充足且风速缓慢稳定的午后,赶在露水来临前采收,而且只取顶层半透明结晶”“不加碘和抗结剂,富含数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少商家在销售“网红盐”时,除了打颜值牌、故事牌,还打出了健康牌。那么,“网红盐”的营养价值确实更高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以喜马拉雅玫瑰盐为例,商家宣称该盐在两亿五千万年前形成,纯天然、无污染,含氯化钠98%以上,含有铁、钙、镁、钾、锌、硅、铜等80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就算这些都是真的,但其中所含有的很多微量元素,人体并不全都需要,有的甚至对人体并无益处。”重庆体育局营养学博士李文建说。

  还有商家声称喜马拉雅玫瑰盐比普通食用盐更天然。对此,重庆大坪医院主任医师李庆说,事实上,对于食用盐而言,“天然”这个词的意义并不大。据介绍,食用盐主要包括海盐、湖盐、矿盐,分别来自海水、天然卤水、地下盐矿床。所有食用盐均来自自然,而非人工合成。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只要纯度达标,不同产地盐的营养成分和价值并没有太大差别。

  对于“吃盐补钙”的说法,业内人士直言,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事实上,多吃盐不仅不能补钙,反而会导致钙质的流失。钠摄入量过多时,身体会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因此“吃盐补钙”的说法并不靠谱。

  李庆认为,盐里的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加入的营养强化剂除外),毕竟每天食盐摄入量太低。按照《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盐不允许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至于钙、铁等矿物质,通过吃盐来补充是不靠谱的。

  重庆市消委会近日对重庆市面上流通的8个品牌、共计27组食用盐样品进行比较试验,主要针对食盐样品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营养强化剂和主要成分含量等20项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27组样品均未测出锌,有4组样品测出有硒,有18组样品测出有铁,有23组样品测出有镁,有22组样品测出有钙。虽然硒、铁、镁和钙这些矿物质元素对人体有益,但从测试结果看,无论盐的档次与价格高低,其所含矿物质元素都十分有限,因此通过吃盐来补充矿物质元素的意义不大。

因人而异科学选购食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如此少的摄入量,即便“网红盐”里含有微量元素,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湖南长沙市第一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琳表示,面对“网红盐”的各类宣传,消费者需保持理智,注意减少钠的摄入,坚持平衡膳食的原则。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指出,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出现障碍,继而出现甲状腺功能的紊乱,对于儿童的智力、体能和生长发育都会有影响,因此摄入适当的碘还是很有必要的。除了甲亢患者之外,大部分人都可以吃加碘盐。而且,没有添加抗结剂的盐很容易受潮结块,使用前常常需要先将结块的盐敲碎,如果盐块碾得较大的话,容易导致摄入的盐量过多。目前,食盐中合规使用的抗结剂性质稳定,且添加量极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顾中一表示,基本上不推荐人们吃大颗粒盐,它比较适合用来烧烤或者腌制食物,平时炒菜用既容易放多,也难入味。此外,对于“喜马拉雅盐更健康”的说法,相关的研究非常少,除了吃起来一样有咸味,没有什么特殊效果。

  “面对网红盐,我们应当保持清醒认识、理性看待。”专家指出,有的网红盐宣称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排毒、调节酸碱平衡、增强免疫等功效,这些说法毫无科学依据,“没有证据显示高价网红盐跟一般食用盐在健康功效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蒋卓勤教授则表示,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是最便宜且有效的调味品,其他都是噱头,不同产地的盐可能含有一些其他矿物质或者微量元素,但人们吃盐的量比较少,通过盐来补充矿物质作用不大。他强调,盐尽管是一种很好的调味品,但是吃多了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为补充矿物质元素而特意选择微量营养强化盐没有必要,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口号。”重庆市消委会相关人员说。“网红盐”不过是利用部分消费者好奇、尝鲜乃至迷信国外商品的心理,用模棱两可、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推销产品,对其不可等闲视之。重庆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张载荣说,一方面,监管部门、平台要依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约束、规范商家的不实宣传,严格查处违规营销行为;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审慎看待“网红盐”等网红商品,不要轻易上交智商税。

  李文建建议,监管部门既应强化监管,严查违规营销、欺诈诱导等违法行为,同时也要注重科普宣传,让更多人知晓“网红盐”与普通食盐的功能并无二致,进而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让人们不要掉入消费“陷阱”。

  消费者如何选购食用盐?广东省盐业协会相关专家建议,一是要到正规渠道选购食盐,选择具有食盐电子追溯功能的食盐。二是要科学补碘,食用加碘食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因治疗疾病需要的可遵医嘱选购未加碘食盐。三是要合理减盐,低钠盐具有“减钠不减咸,低钠更健康”的特点,建议健康人群食用低钠盐。四是要科学认识食盐抗结剂,也可基于个人消费偏好选购未添加抗结剂的食盐。

  业内专家建议,患有甲亢或者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可以选用非碘盐;对于普通消费者,建议选用碘强化的食盐,更有利健康。

  (朱美乔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