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ai智能食堂(湖南中学校园首个AI实验室建成)

学校ai智能食堂(湖南中学校园首个AI实验室建成)(1)

湖南中学校园首个AI课堂助教系统联合实验室在长沙市十一中成立,学生“刷脸”就可以拿到预订好的套餐。

刷脸考勤、吃饭、借书、进宿舍;考试有智能监考系统协助监考老师防作弊;大数据采集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改变教学形式……长沙已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多所学校也正在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7月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康威视”)三方战略合作签约,成立AI课堂助教联合实验室。作为湖南中学校园首个AI课堂助教系统联合实验室,其将运用探索AI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教务管理、智慧监考、教学课堂评估等领域进行落地研究,并为全国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杨嘉仪 刘静 陈英 黄禧燕

“刷脸”便可完成考勤、吃饭、借书等

作为长沙市首批智慧校园试点校,长沙市十一中是目前长沙唯一“无卡化”管理的智慧校园,在学校,学生只需刷脸便可完成考勤、吃饭、借书等。比如“刷脸”吃饭,家长可以绑定学校食堂微信公众号,提前给孩子预订好未来一周的餐食;学生也可以在校园教学楼的阅读系统上提前订餐。到了就餐时间,排队打饭的现象已经没有了,学生们直接“刷脸”就能拿到提前订好的套餐。学生进入教室后进行人脸识别便完成考勤,系统会自动将考勤情况发送到班主任、老师以及管理老师的手机上。

7月9日上午,该校开始进行期末考试。除了有老师监考外,智能监控系统也来协助对考场纪律的把关。考试中的违规行为都会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精准定位考生姓名、座位号及其作弊行为传送给老师,老师即可快速有效发现考生作弊行为。一方面可减轻监考老师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端正考生的考风考纪。该校校长聂庭芳认为,学校迈入“智能时代”,能极大提升管理效率,让师生都能享受到技术为校园生活带来的便利。

与此同时,目前在长沙市十一中共有34个班级正在开展“智慧课堂”实践,老师们借助云端可以减少批改作业等重复劳动,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备课、分析作业和教学思考上,让教学更精准;而每个孩子也通过云端学习答题做作业,系统会为每个人建立专属电子错题本,以及个性化知识掌握图谱。对此,聂庭芳表示,该校学生每个人的作业都不一样,都只做“对”的作业。“因为都是经过教师挑选后再通过系统给学生推荐个性化作业,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孩子们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通过数据采集,探究师生课堂状态

这个实验室的核心任务,便是通过合力打造一个广泛交流前沿新技术、新理念的校企协作平台,将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理论指导以及课堂观察数据分析技术、海康威视的技术和长沙市十一中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实践探索,通过大数据分析老师的日常教学,协助推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教授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并不能精准地反馈出来。但通过课堂中对师生行为的数据采集,探究师生的课堂状态,可以帮助教师直观观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寻找到合适的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顾小清介绍,借助实验室,将通过海康威视的技术来获取老师的课堂教学大数据,包括提问、师生互动、语言等等,用华东师范大学早期探索的与人体相关的表情、动作、语言等26个元素,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按26个元素进行分析,共同建立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学成果的专业模型,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此外,这个AI联合实验室还突破早期视频技术的局限,利用海康威视提供的视频、音频和传感器等技术将课堂中教师教授时间比例、学生讨论时间比例、课堂中开展活动沉默的时间比例,以及学生汇报的时间比例等纳入分析模型,得到相关图例,以此判断混合类、讲授类、学习类等的学习类型,从学生的反馈结果中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在顾小清看来,这样的技术创新“就像是一面镜子”,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反馈的数据,了解到好的学习状态和教授方式是怎样的,从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时努力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最终引领教育教学新变革。

聂庭芳也认为,AI课堂助教实验室将找到一条精准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道路。“智能化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利用智能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转变学习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