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1)

【作者简介】张娟,陕西渭南人,又名张小雨。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渭南诗词学会会员临渭区作协副主席,《水墨秦岭》执行主编。1993年起在渭南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发表作品至今。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明御史杨爵》。《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2)

一大早我们就驱车上了连霍高速,往东去天龙山公墓。

路上车流不小,然而井然有序。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就无比感念伟大的毛泽东。不记人的好处,不从整个大局去看待这位伟人的思想、功德,有些人是无法理解我的这种感觉的。平生最讨厌那些受人恩惠又不摸着良心说话的烂人。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3)

大约半小时不到,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自进入公墓的弯道开始,就看到有交警在指挥交通。这一段路弯子大,坡度也不缓,柏木森森显得十分肃穆,然而也颇能遮挡些视线,平日还行,似今日这样大的人流、车流,就有安全隐患。路口一边一个交警,这路走的就极其顺畅。只是那两个警察忙得很,挥舞双臂、吹着哨子,着实不容易。

园子里面的管理也是今年比往年更好:新扩建的停车场正式启用;雇佣了当地数位农人帮忙协调车辆的出入。我们看到此刻车进车出几乎没有一刻停息,人来人往还是有点拥挤,却没有任何摩擦,甚能保持墓园清净,达到不打扰逝者的至高境界,我十分感动。这在五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有国人素质提高的一面,但我觉得还是国家机构执行力提高的那一面更多一些。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4)

这个墓园因采用传统土埋的墓葬形式安放骨灰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已经相当具有规模,据说是在陕西甚或是西北地区也算是排在前头的名园。前来扫墓的多是拖儿带女的一家人,卖鲜花的、卖冥币的数家摊位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园子里头各自坟头烧纸上香的人更多。

我们一行四人,抹洗墓碑、除草、装饰,各有分工,依俗祭拜,有条不紊。娘亲的高邻家人丁兴旺,来扫墓的子子孙孙近十多人,看样子都是文化人——戴眼镜的多且斯文有礼貌,素不相识,还能点头打个招呼,挺有教养。其中一个小孙子写了祭文,正在给先祖父念。隐约听得是汇报学习成绩,当选班干部什么的,童言童语,引得家人轻笑出声。当然按照墓园划分,这一片属翰林苑西区,墓碑是黑色大理石,拜台上有白色大理石雕刻成的一本打开的书,能挑选这块地方做百年去处的,多是书香门第。根据我们家乡的说法,烧过的纸灰高高飞起来,预示着那边的亲人心情好。我们的纸花悠悠升空,大家都很欣慰。三年已过,清明就不再是哭泣的节日,而是感恩的节日。只要她老人家在那边安好,万事都好。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5)

返回依然很快,可惜堵在了七岔路口。实际上,渭南传说中铁拐李为了迷惑儿子,用手指头由一个点画出的七条路只剩下五条,不过节假日还是常常拥堵。同样的,这里交警有五六个,有两个指挥交通的,还有几个骑着警车来来回回、跑前跑后维持车辆排列顺序,不使有些不讲原则的人胡乱插队。所以车只是走得慢,路并没有堵死。以人行般的速度出了城,发现渭花路每隔半里路就有一个交警,一直到湭河塔园。我家解放军说:我们国家现在真的是生机勃勃!职能部门在想方设法办实事,那种坐在办公室闲聊的现象再也看不到,当代国家领导人很了不起!

清明是下雨的轮头。今年先一天下过,正日子是微雨,带下不下,时而阳光一闪,很适合出游。烟雨湭河川端地好看:路两旁新绿的杨柳依依,枝叶随风摆动,比美人窈窕百倍;树后是麦田和油菜相间,如彩色的地毯。因风调雨顺的缘故,这地毯肥厚,黄色耀眼,翠色欲滴;偶尔一树樱花,花瓣随风飘舞,粉色的花雨绝美无比;也有几树黄色的野蔷薇,花朵繁密,使得风丝里隐隐约约夹裹着香气,令人陶醉。我一惊一乍的拍摄视频发朋友圈,解放军摇头失笑,说我:“你瓜滴丢哈些!”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6)

桥南老家有很多苹果园。村里人先祖的坟茔有不少就在里面。烧完纸,我去拍苹果花,发现田头巅边有许多野韭菜。想必是以前农民种的,后来失于管理,就长野了。野韭菜根红,叶子细小一些,味道典,就是辣味重一些。这是稀罕物,在城里的超市,好几块钱一斤,还不经常有。我兴致勃勃的割下一小捆。

在路上碰到本村乡亲,就笑着说:要吃菜,到咱地里割家养的去,要那干牟牟子野菜弄啥!过去咱们种上卖菜,现今都是自己吃,往往吃不完割下来扔!菠菜、香菜,你随便拔去。我连忙答应,发出跟解放军类似的感叹:我们国家真的富裕了!自古及今,还没有哪朝哪代的普通农民这么大气过,还是不缺东西!我们家乡的问候语是“吃了么”,说明有一阵吃饭是天大的事,在公元2018年4月,他们说,咱们地里的东西,你随便拿。我们国家、我们政府用了不到70年,改善民生若此,古今中外鲜见矣。诚然,阳光下有阴影,但春天是整个中国人的春天,真好。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7)

村中远远的传来哀乐,打听得知,有个人不想让儿媳妇出外打工,儿媳妇生气说,我有儿子要上大学,要结婚,没钱不行,老汉就上吊寻死。他存了必死之心,骗老太太外出买东西,回家时他已经咽了气,回天乏术。

村里人多半不理解他为何要死。儿女们勤快,爱过日子是好事,他们说。我却是能想通这位老人的选择。时代的变迁,超出了他的承受力而已。人老几辈子都以种地为生,离开土地,不是他能接受的。现今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老人没想通,做了大潮奔涌下,沉底的一粒泥沙。这种事情,在任何历史的岔道口都屡见不鲜,创下端午节的屈子就是。我们纪念他的爱国情怀,同时感念秦始皇统一国家的不世之功。大浪淘沙,个人的感情,跟时代的前进没法相提并论。我写这段文字,却是在希望我们国家的农业专家要有远见卓识,在这大变革的关键时刻,多做些论证,多提些有建设意义的提案,让这个变革稳步进行,让老汉的悲剧,只是一个个例。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8)

悲伤的音乐能左右人的情绪,我实在是听不下去,就带着我的野菜匆匆回城。

岁月静好,感谢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继往开来,寄希望于中华民族那些大写的人。

戊戌年清明于渭水之南

香港作家张娟作品(张娟作品清明节记事)(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