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之乡我的家(书画之乡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书画之乡我的家(书画之乡是这样炼成的)(1)

居民正在南钢书画创作中心学习油画。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余红举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余红举)南钢,是原南昌钢铁厂的简称,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街道办事处也是因此而得名。虽然企业改制后更名为方大特钢,名称“南钢”不复存在,但街道一直沿用“南钢”这个地名。因而,在人们印象当中,炼钢依旧是南钢街道产业发展的代名词。谁又能想到,这里还与书画挂上了钩。最近,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2021年—2023年度“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南钢街道在11个艺术之乡中作为唯一全省书画之乡被命名。

往日拿火通条的手,是如何与画笔结缘的呢?近日,记者走进南钢街道寻找答案。

缘起:曾有一支书画创作队伍

南钢街道的书画之乡,缘于“南钢”。

方大特钢退休职工谭力春,现在是南钢街道书画创作中心油画班班长。她说,上个世纪50年代,出于挖掘南昌钢铁厂文化元素考虑,在厂里工会的组织下,组建了书画协会,会员们深入到各个车间寻找典型进行艺术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先后出现了秦玉宝、刘军山、刘贵华、黄刚等书画作者代表,当时他们的作品屡屡在省内外获奖,吸粉众多,钢厂书画队伍由此逐渐壮大。

企业改制以及职工生活区社会化管理之后,这些书画名家散落全省各地。

出现转机是在2010年,这年南钢街道筹备成立,实施民间文化挖掘传播工程。“书画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南钢街道有广泛的群众书画基础,于是将其作为民间文化来挖掘。”南钢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力介绍,他们先后投入近200万元打造了南钢书画创作中心、老年书画协会两个书画活动场所。同时,通过家访让书画名家“回家”。

在南钢书画创作中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陈子瑜有间七、八十平方米的工作室。企业改制后,他到景德镇画瓷器,家访时把他引了回来。街道无偿为他提供场地,他就在这里创作产品、展示作品、交易作品。作为回报,陈子瑜每周抽出两天时间,无偿辅导辖区内的老人和小孩练习书法、绘画。

“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教学,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感觉成就不一样。”谈起回到南钢街道的初衷,陈子瑜兴奋地说,“我的户口一直在南钢街道,我一直就没有离开这里。”这之后,王恩明等一批优秀民间文艺代表逐渐回归南钢街道,他们参加国家级名家书画展、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全国冶金行业美术书法篆刻展……一时间,南钢街道的书画声名鹊起。

活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南钢街道被命名“江西省民间文化(书画)艺术之乡”,离不开名家效应,但最为关键的还是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南钢街道小到几岁儿童,大到古稀退休职工都积极参与书画学习创作,60%以上的居民都以各种形式参与过书画创作活动。

“这些天,南昌画院又挑选了10多幅油画拿去参展。”油画班学员胡春香正在专心创作,她说:“这些画都是我们这些初学者创作的。”

62岁的胡春香用追梦来形容自己学习油画的经历。“我从小就爱画画,可那时条件不允许,后来成为南昌钢铁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家庭,梦想就这样被埋藏在心里。但梦想一直没有丢。”胡春香停下手中的笔,与记者交流起来:“每周五,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平常只要自己有时间就到工作室练习,一幅油画需要四五天才能完成。现在条件好了,画架、纸张都是街道免费提供的。学画画,还能陶冶情操,总比坐在麻将桌上好处多。”记者了解到,胡春香虽然才学两年多,但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南昌市举行的油画比赛并获奖。

常利芳曾是南昌钢铁厂的二级厨师,退休后许多民营企业高薪聘请她去当主厨,她都谢绝了。一个学期培训费才100元,常利芳一有空就到画室画画,她打趣道:“不拿锅铲拿画笔,是不是更有气质。”

事实上,有的学员不用交钱,就可以享受培训。据了解,南钢居民可以通过邻里互助等方式获得“邻里福分”。比如,居民承担一片公共绿地的绿化保洁、帮助一次孤寡老人、站一次志愿者岗等,这些都可获得“邻里福分”。最终,居民可以用“邻里福分”兑换书画课程,培训就不用交一分钱。

“写‘横’要注意笔锋入纸的方向,自左上向右下起笔。”记者走进南钢老年书画协会创作室,墙壁上挂满了各类书法作品,李政贤、李立新两位老人正在耐心指导书法组的学员练习书法,一声声鼓励和指导,让大家心服口服。

这背后,是南钢街道针对辖区内老年退休职工多的情况,将书画艺术与老年教育相结合,通过在老年大学开设书画班、组建老年书画协会的方式,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街道书画文化氛围。

延伸:带动书画艺术向周边传承

南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光裕介绍,学员中的笔墨纸砚有的是非公经济企业捐赠,也有街道财政资金的支持。近三年,南钢街道每年投入5万元,用于各种书画相关文化活动、培训教育、文化用品等支出。

谈及南钢街道对书画文化的支持,张光裕没有讲大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例子,这让记者悟出了“江西省民间文化(书画)艺术之乡”花落南钢街道的道理。

“我们南钢街道办公大楼已经被鉴定为危楼,虽然不是D类危房,但是不少干部职工多次动议,将办公楼搬到崭新的南钢书画创作中心,让创作中心再寻找其他地方培训。”张光裕说,“街道班子成员获悉后,专门开会否决了这个方案。”

正是班子领导有这样的决心,群众书画艺术在南钢街道才日渐兴盛。而当地群众参与民间书画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品牌和名师的带动,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浓厚书画艺术氛围,街道每年举办和参加各类书画比赛展览、书画交流笔会、送春联、书画培训、名师讲堂等活动百余次,书画文化已渗透到居民心坎上。

与此同时,南钢街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书画艺术团队,为带动周边地区书画艺术文化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与学校团委合作的方式,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南钢街道书画创作中心多名书画爱好者,先后被华东交通大学、南钢学校、红谷中学等学校聘请为书画教师,进一步丰富了书画文化的社会传承。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