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

笔者在前面几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国家的大致状况,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社会很是动荡,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乱世时期,总是英雄辈出得时期,也是枭雄辈出的时期。譬如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军阀丛生,将星璀璨,谋臣迭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来总是豪气顿生;再比如隋唐时期,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部《隋唐英雄传》读来大呼过瘾。

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1)

五代十国时期,放在整个历史长河里,时间很短,按照占据中原的五个政权迭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代”来计算,也不过从907年到960年,一共53年时间,按照十国计算,时间稍微长点,从最早的杨行密被封为吴王的902年计算,到979年北宋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一共77年,差不多算是一个人的一生时间。然而这段时间,中国乱成了什么样了呢,差不多同一时间存在的国家有十多个,称王称帝的也有十多个,为了那个宝座,儿子杀老子的,弟弟杀哥哥的屡见不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笔者前几天写的文章,顺便可以加个关注。

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2)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小国家,叫南平,这个南平不是现在福建的南平,而是位于荆州的一个小国。这个国家有多小呢?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只有一个州的地盘,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个地级市。后来,经过创始人的不断努力奋斗,一度扩展到了七个州,但后面慢慢地又被别人抢去了三个州,也就是三个地级市的大小。

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3)

南平地理位置(就是中间圈圈那块)

可能三个地级市的面积放在欧洲还行,就是放在春秋时期,这个面积也算是不错了,跟卫、中山之类的三等强国差不多,但放在五代十国时期,显然有点不够看了。关键这个位置也不太好,荆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长江之锁钥,往北是中原必经之路,往南是淮南富庶之地,东西方向顺长江而下,那是指哪打哪,所以谁都想要。

再看看南平周边的几个国家,西面南面是蜀国跟楚国,这两家都是称了帝的,野心勃勃,北方是中原正统,不管换哪家坐龙庭,都是当时的扛把子,往东是吴国,后来换成南唐,一直是南方政权中的扛把子,可以说论实力,谁都可以揍一揍南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南平的历代国君,我想都是要喊上一句“我太难了”。

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4)

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太难了”的国家。

南平,又叫荆南,因此地之前属于荆南节度使驻地,而南平的创始人因为后来被封为南平王,所以国家被称为南平国,都荆州。存国时间公元924年-963年,享国40年,比五代的几个朝代时间都长,不得不说,南平的几个统治者还是很牛的。

南平的历任CEO:

1、高季兴(曾用名高季昌、朱季昌,还有个绰号叫高赖子):924年-929年在位。

高季兴是个贫苦出生,最早在汴州富豪李让家里当家奴,五代十国中有很多出身不好的君主,但家奴出身的也就这一个,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出身,所以高季兴立国后很会察言观色,讨好周边大国,保住了自己的家业。883年,朱温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李让因为贡献了大量财帛,被朱温收为义子,改名朱友让,朱温经常去朱友让府上,要说人长得好看,机会就是多,高季兴相貌英伟,武艺不凡,估计也没少给朱温端茶倒水,所以朱温很喜欢他,便让朱友让认了高季兴当义子,这样,高季兴就从一个奴仆翻身成为了当时大权臣朱温的干孙子了。

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5)

说是干孙子,其实这个干爷爷也就比高季兴大了6岁,不过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个也很正常,活都活不下去了,谁还在乎脸面。在这后面没多少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还认了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国皇帝耶律德光为父亲呢。得亏朱温活得长,要是朱温9岁的时候挂了的话,高季兴完全可以说“我爷爷在9岁那年让人给杀了”之类的话。

不管怎么说,高季兴这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去往朱温军中效力,先从亲兵干起,逐步升职加薪,毕竟自己干爷爷是朱温啊,后来就当上了颍州防御使,成了军分区司令了。907年,朱温篡唐称帝,提拔自己干孙子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这回是彻底成为封疆大吏了。到914年,进一步被封为渤海王,其后,后唐灭了后梁,干爷爷所建的国家被灭了,高季兴要报仇吗?开什么玩笑,就自己手上这点家底,给人塞牙缝都不够,于是很爽快地投诚了,924年,高季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算是终于建国了。

高季兴经营南平的时候,因为地方小,人口少,养家糊口,养谋臣武将养兵丁士卒都需要钱,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每天睁眼闭眼都在想怎么挣钱,荆州交通便利,来往客商不断,最关键的是那会大家都很聪明,很多割据政权都名义上奉中原的扛把子为主,每年都会有各种进贡,荆州作为去往中原必经之地,那会又不能收个过路费啥的,于是高季兴就经常抢劫过往的贡品。碰见硬茬子了,别人找上门了,打不过就赔个笑脸把东西换人家。碰见软茬子了,或者比较远的,也就是被别人骂两句,真金白银就被黑下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不要脸,所以高季兴就被别人喊成“高赖子”了。

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6)

925年,后唐庄宗发兵灭蜀,不多久,蜀国被灭,后唐军押解蜀地的财物准备上交朝廷,然而926年,庄宗因兴教门之变被人杀死,高季兴立马杀了押送财物的兵丁,将这些财物据为己有。值得一提的是,庄宗灭蜀之时,高季兴说是要出兵助唐灭蜀,实际上是打了个嘴炮,并未出兵,但蜀亡后,高季兴顺便抢了蜀地的几个州,至李嗣源继位后,高季兴上表请求将几个州郡划给自己管辖,李嗣源当然也不傻,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呢,李嗣源回复说同意划给南平,但刺史得朝廷委派,高季兴说这种事就不劳烦朝廷了,我已经派人过去了。李嗣源大怒,于是在927年发兵讨伐高季兴。

凭高季兴手上的三瓜两枣当然打不过啊,很快,占据的几州又没了,高季兴倒也聪明,立马率仅剩的三州之地向南吴称臣,被南吴封为秦王。当然,换了个东家,后唐也没办法继续死刚了,毕竟南吴那也是南方的扛把子。

高季兴的秦王没当两年,在929年,因为脚气病去世,这个真有点滑稽,脚气病也能死人。不过高季兴的寿数挺长,享年71岁,这在五代时期绝对算是高寿了。高季兴去世后,其子高从诲继位。

2、高从诲(929年-948年在位)

929年,高季兴病逝后,高从诲继位,被南吴封为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其人聪明圆滑更甚乃父,他认为自己离后唐很近,离南吴有点远,还是不要舍近求远,毕竟真打起来,南吴可不一定愿意跟后唐真刀真枪的拼家底。于是,又改向后唐称臣。李嗣源最后也原谅了他,并于934年封高从诲为南平王。

高从诲其人十分礼贤下士,南平在他的治理下过得还算比较滋润,但确实地方太小,进项不多。于是高从诲继续发扬乃父遗风,一方面到处煽风点火,先后劝过刘知远、徐知诰等人称帝,想趁乱打个秋风,中间好几次,自己也出兵想抢些地盘,不过都没有成功。至于抢各地上交中原政权的贡品,那更是轻车熟路,别人带兵来要的,就赔笑脸还给别人,口头来要的,就厚脸皮不给,所以也被称为“高赖子”。

作为一个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真不容易。高从诲继位期间,到处认主,从后唐到后晋到后汉,甚至依附于南唐跟后蜀。为了换点赏赐,只要称帝的,高从诲都会上表称臣。甚至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南汉、闽国当权者称帝,他也要遣使称臣,换点打赏。

南宋襄阳守将(靠打劫和进贡维生)(7)

但从治国理政方面来说,高从诲绝对是个明主,生活简朴,礼贤下士,深得荆州臣民爱戴。948年高从诲病故,其子高保融继位。

3、高保融(948年-960年在位)

高保融比起自己的父祖水平就要差远了,不过此时天下大势已经逐渐明朗,任凭他再有天大的才能也难以逆转,当然,此时无论是后汉还是后周,都忙着先干些大的,况且高保融态度还不错,也没有必要非把南平这个弹丸之地给吞了。

高保融性格迂腐,没啥才智,政事基本上让他弟弟高保勖决断。高保勖跟高保融是一母同胞的,倒也没啥坏心眼,所以南平在高保融手上还是比较平和,中间倒是出过几回兵帮着后周打仗,当然赏赐也没少。

960年,北宋建立,高保融更加害怕,一年三次朝贡。同年,高保融病逝,因其子年幼,遗命其弟高保勖继位。

4、高保勖(960年-962年在位)

高保勖继位后,继续向北宋称臣,赵匡胤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高保勖身体不好,但还喜欢淫乐,在位期间荒唐事没少干,没两年就把自己给折腾得不行了,962年,高保勖39岁时病逝,传位给自己的侄子也就是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

5、高继冲(962年-963年在位)

高继冲继位后,被北宋封为荆南节度使,962年,湖南的割据军阀周行逢病故,其11岁的儿子继位,部将谋反,求救于北宋。963年,北宋出兵湖南,借到荆州时,顺手将南平控制了。高继冲只得纳土投降,南平灭亡。南平亡后,高继冲一度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不久改任武宁节度使(苏皖一带),973年在任内逝世。

总得来看,南平在高氏一门手中经营得还不错。高季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奴仆出身最后当上一国之主的。南平虽然地小,兵少。但高氏一族普遍比较礼贤下士,对百姓挺好。至于说当了老赖,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养家糊口不容易,在乱世想立足的话,不盘剥百姓,只能从其他方向搞点钱了。

行文最后,还是要给大家求个关注。五代十国中还有几个国家没写完,笔者会在接下来继续给大家分享,感谢大家花费几分钟时间阅读本文。最后还是要求赞求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