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到楚辞的变化(诗经汉广翻译解读)

汉广佚名 〔先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诗经到楚辞的变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诗经到楚辞的变化(诗经汉广翻译解读)

诗经到楚辞的变化

汉广

佚名 〔先秦〕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一、翻译

{南方有乔木树高冠大,不要想着可以用来休息遮荫;汉水河岸有单身女子,不要想着可以追求成婚。

[不禁要问:明明树高冠大是遮荫休息的最好去处,为什么不能用来休息,甚至连想都不让去想?单身的成年女子是求爱成婚的最好对象,为什么也不能想着去追求呀?]

汉水河河面太过宽广,不要想着可以游泳到达对岸;河水永远奔腃不停息,不要想着可以等到水停。

[回答前面的疑问,去往南方太遥远,到乔木冠下人都已晒干了累昏了,所以氷要想着用南方的乔木来遮荫休息。隔着广阔的汉水河,对岸的单身女子虽然多,河水滔滔不绝,难以直接到达对岸,所以也不要想着对岸的单身女子可以追求得到]

高高的灌木与柴草交错,说话间就能砍来使用的牡荆;要把单身女子娶回家,说话间要先喂饱那大马。

[接续上面联想:既然使用乔木不现实,那么有没有其他树木可以替代,刚好眼前有一些树木“翘翘”(比如是灌木)明显高出区别于一役杂木柴草,立刻就可以割去多余的地方,留下树冠用来遮荫休息,也就说话间就能实现的事情。(做完这些,休息间又想到,可惜了大河对岸的单身女子),如果能把其中的一个她迎娶回家该有多美好!刚好割下的这些杂草、枝叶可以用来喂养大马,想到借助骑马一路割草砍树休息喂马绕过水源地就能达到河对岸去追求那些单身的女子,然后把其中的一个她迎娶回家做妻子。]

汉水河河面太过宽广,不要想着可以游泳到达对岸;河水永远奔腃不停息,不要想着可以等到水停。

[接续上面的画面,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残酷的,汉水河依旧那么宽广,河水依旧滔滔不绝,永不停息,真的可以绕过水源地骑着马达到对岸吗?(再次讲水“广”和“永”,对骑马求爱的策略进行省视,把现实带融入理想中)]

高高的灌木与柴草交错,说话间就能砍来使用的水蒿;要把单身女子娶回家,说话间要先喂饱那小马。

[带着对省视计划的疑问,看到已经割出来的清理好的在交错的柴草中“翘翘”突显的休息处,看到了唾手可得的“蒌”和“楚”(权当是水蒿和牡荆吧),突然意识到“骑马求爱”策略中需要的骏马现在还是一只小马驹,所以要绕过水源地达到河对岸去追求那些单身的女子,把其中一个她迎娶回家,就要先喂好小马。(由此可见,诗中男主人翁是一位不纯粹的空想主义者,更是一位思想开放胸怀天真的现实主义者)]

汉水河河面太过宽广,不要想着可以游泳到达对岸;河水永远奔腃不停息,不要想着可以等到水停。

[接续完善好先喂好小马计划,再次讲到汉水河的“广”和“永”,不禁让人诸多疑问:1、主人翁到底认可了自己的“骑马求爱”策略没有,会去实施他的计划吗?2、主人公真的会把小马养成大马,然后骑马绕过水源地达到汉水河对岸去追求那些单身的女子,把其中一个她迎娶回家?3、主人公最终主人公迎娶到“游女”了没有?

至于要如何去评价诗中的主人公,傻、天真、痴情、疯狂还是白痴,这不是诗的重点,重点在于本诗给了人们,如何平衡现实与理想距离提供了参考]

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22时57分 

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22时50分}

(《诗经》思无邪,被污读千年荒译成淫邪,是以翻译解毒)

二、解读

{这是一首讲如何处理,理想和现实的诗。

全诗意境分析:南方有乔木,树高冠大是遮荫休息的最好选择,但距离太遥远,不要想着可以直接用来休息。汉水河对岸,有许多成年待嫁的单身女子,但河太宽水太急,虽然能看得到,但不要想着直接就能追求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就是那宽阔的汉水河面;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那河水的奔腾不息。河水不可能干涸,河面不可能变窄,要实现理想到达汉水河对岸追求到那单身女子。就要先砍下就在身边明显高于一般柴草的牡荆、水蒿等高大的灌木,可以直接用来遮荫休息,保证自己不被晒死,可以喂饱大马、马驹,把小马养大养壮,增加自己远行的能力,这样骑着肥壮的大马才能跑到汉水河那对岸迎娶那单身的成年女子。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理想和劝言]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理想和困难]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现实和打算]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理想和困难]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现实和努力]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理想和困难]

上述可见,全诗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穿插。

第一句讲理想的“乔木”和“游女”“不可思”;第二句讲“不可思”的原因是“汉广”和“江永”,要实现理解困难重重;第三句讲现实中“翘翘错薪”可“休”,有“楚”可刈,想到要迎娶“游女”应先喂饱大马,这样就能骑马绕过水源地克服“汉广”、“江永”。第四句再强调“汉广”和“江永”在困难,就能从把人从绕过水源地迎娶“游女”的想象中拉回现实。第五句讲现实中有“翘翘错薪”可“休”,有“蒌”可刈,想到要迎娶“游女”应先喂饱马驹,再次强调要从现实出发,没有把马驹喂好不可能有肥壮的大马,就更不可能绕过水源地迎娶“游女”,使克服理想路上的困难措施更加具体化可实施化。第六句依旧强调“汉广”和“江永”的困难存在。就是要诗中主人公马上刈“蒌”、刈“楚”、伐“薪”行动起来,不要心存幻想,要从现实出发,做好长远努力的打算。

全诗意境分析,诗中主人公,没有因为理想太遥远而真正放弃想象,而是通过不可“泳”、不可“方”之后,想到可以用“秣其马”来解决困难,“秣其马”先要“秣其驹”把小马养成大马。全诗是确实目标和追求,发现困难和不足,想出对策,从现实出发步步去实现的四段论,用四个阶段来实现远大理想的追求观点。

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23时56分}

三、注释

1、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2、游女:可以理解为单身的成年女子。有注释认为是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从“游女”本“可求思”,反推出“非游女”本就“不可求思”。游女可追求,古代的女神不可以追求与凡人成婚,所以游女不能作汉水之神理解;游玩的女子有的可以已经成家,有的可能还未成年,也不是可以追求的对象,所以游女也不能作游玩的女子来理解。

3、江:古时对河流的一种统称,可以理解成河水,河中流水。有的注释认为是江水,即长江。“汉广”、“汉之广”汉水本是江水(长江)的支流,全诗在讲汉水、汉水游女,讲汉水河这一长江支流的宽广,没必要突然说到整个长江水系。一边讲长江支流很宽,一边讲整个长江水系统很“永”,这诗就成了《水经注》了。

4、永:指流水滔滔不绝,永远不停。但有的注释认为是,水流长也。

5、方:对应前面把“永”理解成流水永续,这里我把方理解为水干,水停。我自己也觉得比较牵强。但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理解了。有的注释认为是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6、秣(mò):喂马。

7、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8、驹(jū):小马

9、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10、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四、感悟

{

(一)有些美好太过遥远,不要过多幻想马上得到,要着手当前唾手可得,来养好自己的马,让它带着你到远方追求美好。

(二)理想和现实只有四步距离:第一步是确定追求和目标;第二步是发现困难和不足;第三步是制定解决或者替代方案;第四步是执行和完善方案。

(三)不论现实多么现实,多么残酷,诗和远方永远存在,也许距离不仅四步,但跨出第一步,人生就得被现实摧残。

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23时56分 

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23时20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