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

文 | 江隐龙

从历史源流来看,甜甜圈似乎应当是一种极具欧洲“贵族风范”的甜点,然而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甜甜圈品牌Dunkin' Donuts和 Krispy Kreme却都在美国;提起短短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也更多是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小店而非伦敦或是巴黎的百年老店。那么问题出来了:这个如此“欧洲”的甜点,又如何远渡重洋成为了北美的代表性美食呢?甜甜圈甜美的味道与花哨的外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太平盛世的小确幸,然而这种甜点的流行却源于一场战争,那便是一战。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1)

小小的甜甜圈,有没有美到你?

1917年,为应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正式对德国宣战。除了数量庞大的远征军外,宗教慈善组织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也在美国征集了一批女性志愿者奔赴前线,为远征的士兵提供后勤服务。正如二战时期美国为远渡重洋的士兵们供应了大量可乐一样,一战时的志愿者们为了提高士兵们的士气,也在食物上动起了心思——这一次,她们选择的便是甜甜圈。

二战的可乐,一战的甜甜圈

在那些背井离乡的士兵们眼中,甜甜圈沾染了太多家乡的气息,其亲切感大体类似于老北京人之于炸油饼,没有“洋气”只有怀念;而这些为士兵们制作甜甜圈的可爱的志愿者也由此得到了“甜甜圈女孩”(Doughnut Girls)的昵称,个中自有一种邻家女孩的亲切感。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2)

甜甜圈女孩手中的甜甜圈

除了流行于欧洲战场上的甜甜圈,救世军还在美国本土开展了甜甜圈的义卖活动,仅仅两天时间就募集到了50万美元的善款。从此之后,甜甜圈在乐观的精神之上还沾染上了一丝爱国的色彩,二战时期因为物资匮乏,救世军为了帮助国家募集军费开始售卖纸质的甜甜圈,这时的甜甜圈已经成为一个纯粹的符号,见证着美国人在短短一百年时间里所凝聚出的民族精神。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3)

甜甜圈曾给予远征的士兵以极大鼓励

为了纪念这些“甜甜圈女孩”在战争中的特殊贡献,芝加哥救世军在1938年将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定为“甜甜圈日”(National Doughnut Day)。这个节日很快便遍及全国,每年的这一天,美国许多甜甜圈店都会提供免费甜甜圈给顾客,对于一场战争来说,这也算是最别致的纪念方式了。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4)

一个典型的甜甜圈店

除了对战争的纪念外,救世军也曾让甜甜圈成为了“美国梦”的缘起物。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饱受摧残,大量难懂涌入远离战火的美国,而这些难民到达美国时踏上的第一片土地就是爱丽丝岛——在1892年至1954年间,这里曾是美国移民管理局所在地。当时的救世军会给予这些刚刚来到美国的难民一条毯子、一个甜甜圈,这些连同爱丽丝岛旁边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一样,成为了美国精神的象征。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5)

甜甜圈成了很多难民来到美国的第一份礼物

甜甜圈中的美国精神还远不止于此。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时期,价格价廉的甜甜圈成了很多陷入困境的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极少还能保持下来的享受。那时的店家还常常会给客人附上一个小纸条:“盯着你的甜甜圈,而不是整天盯着它的洞(Watch the doughnut,not the hole)。”个中滋味,或许也只有在艰苦岁月中品味过甜甜圈美味的人才能理解,正如一首美国歌曲所唱的那样:“谁用中间的孔制作了甜甜圈?它是如何到达那里将永远是一个谜语。(Who made the doughnut with the hole in the middle?Just how it got there will be always a riddle.)”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6)

甜甜圈的烹制方式

时光荏苒,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大萧条”,都已成为历史书上遥远的回忆。太平盛世,甜点似乎不再如战争年代那么吸引人,即便是在北美甜甜圈的中心纽约,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形状相似但做法不同的百吉圈(Bagel)了。同样是面食,甜甜圈要用油炸,但百吉圈却是烤出来的美食,在追求体形匀称的年代里,终究还是相对朴素的食物容易被人接受吧。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7)

百吉圈,你是甜甜圈子失散多年的兄弟吗

不过,美食之所以被称为“美”食,想来也不是为了健康而存在的。当人们想在一个静谧的午后享受一杯红茶再来点甜点时,有谁能拒绝甜甜圈的绝对诱惑呢?更何况对于美国人来说,小小的甜甜圈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段无序而峥嵘的历史,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美国精神。

关于甜甜圈的故事(小小的甜甜圈背后)(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