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

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1)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2)

1、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强,增积成山”。(出自《战国策·东周策》)【译文】由此可见,重臣享有盛名,并非国家之福。所以常言道:“众多成强,增高成山。”

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出自《战国策·楚策》)【译文】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

3、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出自《战国策·楚策》)【译文】灾祸和幸福相通,生与死紧邻。

4、兵不如者,勿与挑战;栗不如者,勿与持久。(出自《战国策·楚策》)【译文】兵力不如对方,不要主动挑起战争;粮食不如对方充足,不要打持久战。

5、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出自《战国策·楚策》)【译文】因钱财而结交的,钱财尽了交情就绝了;因美色而结合的,容颜像鲜花凋谢衰落,情感也就改变了。

6、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

8、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察觉。

9、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违反古代的礼仪不宜非议,遵循古代的礼仪不值得称道。

10、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癫狂的人欢乐,聪明的人为他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兴,贤明的人为他感到难过。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3)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4)

11、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随便怀疑;跟自己不同的意见,不轻易反对。这才是大公无私、寻求真理的态度。

12、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圣人认为,无故得到利益,必然会招来灾祸。

13、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辞顺。(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有才能、有道德的人,肩负重任而行动肃敬,谦逊有礼;聪明、有见识的人功劳大而言辞和顺。

14、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乘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与骏马一同奔跑,五里路就会感到疲惫;而骑着骏马跑,不但自己不累,跑的路还要多。比喻领导者如能很好地使用人才,既可以让自己轻松,又可以将事情做好。

15、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君主的儿子,是骨肉之亲,尚且不能倚仗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长期守住金玉珍玩,更何况是做臣子的呢!

16、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出自《战国策·赵策》)【译文】身上装着贵重宝贝的人不走夜路,能建大功的人

17、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出自《战国策·韩策》)【译文】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但却没有办法让狗别对着自己乱叫。比喻人可以行得正、做得端,但却不能阻止别人的议论。

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

19、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假如祸患能在发生前就被消灭,这比祸患发生了再去补救要容易得多。

20、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早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贤明的君王,功业建立后就不能半途而废,因而才能名垂青史;有先见之明的人,获得名誉后就不可毁弃,因而才能被后人所称颂。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5)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6)

21、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端未必有好的结局。

22、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

23、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道德高尚的人不靠损害他人的手段做有利于自己的事,仁爱的人不危害别人来求取功名。

24、骄主必不好计,而亡国之臣贪于财。(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骄傲的君主一定不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亡国的大臣都贪图财富。

25、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不能用厚禄来偏私自己亲近的人,应该把它授予功劳大的人;不把官位随便封赐给自己喜欢的人,要让能够胜任的人任职。

26、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除患无至者。(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凡善于谋划的人都注重防范灾祸的方法,先把灾祸除掉,使它不发生。

27、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自《战国策·燕策》)【译文】要多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不要总想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

28、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戚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出自《战国策·魏策》)【译文】当专诸刺杀王僚时,彗星遮盖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穿过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预预兆就从天而降,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所以士人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

29、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出自《战国策·魏策》)【译文】糊涂人的祸患是把聪明人当成糊涂人。

3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战国策·魏策》)【译文】别人对我有恩德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于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老记着。说明人应知恩而知图报,应施恩而无所求。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7)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8)

31、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在千里之内出现一个高尚的人,就像和他并肩站着那么近;在百世之间出现一个圣贤,便如一个接一个而来的那么多。

32、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出自《战国策·齐策》)

【译文】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

33、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34、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斗;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处落脚点,尚未能得以高枕无忧。

35、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智者不去做违背时势、有损利益的事,勇士不去做害怕死去而毁掉荣誉的事,忠臣总是处处为君王着想而后才想到自己。

36、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去掉外饰,还原真实面貌,就会一生不蒙受羞辱。

37、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计谋一旦泄露,就不会成功;遇事犹豫不决,就不会建立美名。

38、善为国者,顺民之意。(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顺应人民的意愿。

39、圣人从事,必借于权而务兴于时。(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圣人开创事业,必然借助于权势并利用时机而兴起。

40、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要想使国家富强,务必先扩张领土;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政。这三件事都做到以后,那么天下自然可以获得。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9)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10)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11)

41、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出自《战国策·中山策》)【译文】有相同欲望的人会相互嫉恨,而有同样忧虑的人则会相互亲近。

4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

43、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像冬夏的循环一样;事物发展到它的极致,就会有危险,就像堆积起来的棋子一样。比喻物极必反、积高必危。

44、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奖赏必须落实到有功者的身上,刑罚必须施加给有罪的人。

45、敌不可易。时不可失。(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敌人不可以轻视,时机不可以错过。

4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出自《战国策·齐策》)【译文】如今齐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宫中妃嫔、左右近臣,没有不偏私于大王的,朝中大臣没有不畏惧大王的,齐国上下没有不求于大王的,可见,大王实在被蒙蔽得厉害!

47、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罢免无能的人,裁撤无用的机关,废除多余的官吏,杜绝私人的请托。

48、弗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高谈阔论,便是不明智;如果知道了而不谈论,就是不忠诚。

49、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胜利了不骄傲,所以能使人信服;约束自己不发怒,所以能使邻国顺从。

50、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圣人不能制造时势,但时机一旦来临就不会失去。

51、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出自《战国策·秦策》)【译文】有多个策略,就不容易糊涂;听取意见不忘掉根本,便不容易被人所迷惑。

52、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出自《战国策·楚策》)【译文】法令严明,士兵就不会畏惧困难、贪生怕死。

简述战国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之史学名著)(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