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著作产生的成语(韩愈与成语三)

韩愈著作产生的成语(韩愈与成语三)(1)

  • 三、创造了大量的成语
  • 韩愈不仅善于使用和改造前人创造的成语,同时他还创造了大量的成语,丰富了文学语言。
  • 我们如果在他的诗文中寻找成语,可谓俯拾即是,不可穷尽。有时在一篇文章中或一首诗中,便有很多成语,甚至有的多达几十条,如《柳子厚墓志铭》、《送穷文》等都含有很多成语。
  • 尤其是《进学解》这篇只有千余字的短文,作者便给我们留下了二十几条成语。
  • 让我们先来分类谈一谈《进学解》中的成语。
  • 第一类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如:
  • “业经于勤”、“形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败鼓之皮”、“投闲置散”。
  • 第二类是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成语,如:
  • “提要钩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 “焚膏继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闳中肆外”: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 “号寒啼饥”: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兼收并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第三类则是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语,如:
  • “跋前踬后”:语本于《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疐,音zhi,跌倒。诗的原意是说,狼向前走,便踩着颈下肉;往后走,则被尾巴绊倒。韩愈将《诗经》中这两句话,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用来比喻进退两难。
  • “各得其宜”: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 第四类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经接近成语,如:
  • “左右具宜”、“较短量长”、“绝类离伦”、“安坐而食”、“动而得谤”、“人之瑕疵”,
  • 诸如此类四字短语,在《进学解》中,比比皆是,不可遍举。
  • 在一篇短文中,竟然出现这样多的成语,这在文学史上实属罕见,这充分体现了韩愈的创造才能。韩愈的《进学解》写于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了,这些词语,仍然为人们所广泛运用,并且又经久不衰,从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尤其令人惊叹!
  • 更难得的是,在韩愈诗文中,还经常连续出现成语。例如,
  • 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斗鸡联句》)
  • 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答李翊书》)
  • 陛下恩逾慈母,仁过阳春,租赋之间,例皆蠲免。(《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与孟尚书书》)
  • 刿目怵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攫胃贤。(《贞曜先生墓志铭》)。
  • 前面所举的《进学解》,也基本是这种情形,有时短短的一段话,便有三、四个成语接连出现,如:
  • 玉扎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其中便有三个成语同时出现,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