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

从职业角度看,作家,大约是这个世界上写字最多的一群人(当然,今天的作家们大多早已与时俱进改为“敲字”或更为先进的语音输入了)。

在我国现代,许多作家因为有着深厚的国学传统根基,对书法的造诣都很深,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完全可以跻身书法家行列。作家们籍由钢笔、毛笔创作文学作品,动辄需要书写数万、数十万字,加上常常“数易其稿”,他们在笔墨上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更是惊人。

在我们手捧一本本厚厚的文学著作,享受作家们精心烹制的文学大餐之余,是否偶尔也会想象一下,作家们一字一字,一行一行,一页一页,提笔在纸上耕耘的情景呢?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1)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所著《鲁迅全集》计600多万字。

江南悠久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氛围,在近现代陶冶出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如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语)。品读鲁迅先生留下的大量的书法作品、手稿、书信,世人大多也认可,鲁迅先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书法家。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2)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收入《朝花夕拾》)手稿(部分)

鲁迅先生曾对川岛(我国现代散文家,编者注)说:“不要因为我的字不怎么好看就说字不好, 因为我看过许多碑帖,写出来的字没有什么毛病。”

对自己的字,鲁迅先生是如此谦虚而又不亢不卑,一如他对自己文章那份从容的自信。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3)

鲁迅先生少时习颜真卿的楷书,成年后(主要是1912年至1926年居住北京的十多年,编者注)又长期抄写古碑帖,并热衷于搜集碑帖拓片,他对中国传统书法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的校徽至今仍在使用,他曾为自己的著作绘制了很多精美的封面和扉页。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4)

北京大学校徽是由鲁迅先生在1917年应时任校长蔡元培之邀而设计的。

其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两字为主体,上下排列,左右对称,构成一个圆形。

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印象普遍是严肃、刻板、嫉恶如仇的,他的杂文更是被喻为匕首和投枪。同他的文章相比,鲁迅先生的书法要圆润得多,但这种圆润丝毫不软,丝毫不滑,在转折处,在行笔间,在每个不经意的地方,总能发现一种金石气,正大气。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5)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6)

▲《从孩子的照像说起》

(收入《且介亭杂文》)手稿(部分)

鲁迅先生的字,有颜体的底子,有魏晋人的笔意,受清末何绍基书法的影响也颇深,所以他的书法,无论是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即兴书写的书信,还是创作时的手稿,大多古雅厚重,劲健有力,有十足的文人气,耐读,可爱。

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也深情地感慨“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仔细端详他的书法,我们的确可以这样说,“鲁迅的书法,远看是温和的,越近越觉得其坚硬——就像他的骨头!”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7)

鲁迅和郭沫若

1964年,郭沫若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书法:“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抛开时代和其他因素,这一评价还是准确的,所总结的“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也是客观的。

鲁迅写的文章是怎样的(鲁迅我)(8)

▲ 鲁迅先生致陶亢德的一封信函

2013年,鲁迅先生1934年6月8日致陶亢德的一封信函,最终以655.5万元成交,这件作品当初的估价为180-220万,成交价高达估价的约3倍。

一封信竟然这样值钱,足见鲁迅先生和他的书法在大众心目的重要位置。

-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凌晨 Anna

责编 | Ann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