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的深刻内涵:从门槛精谈起

广东和上海是近代时期中国人同西方人最早打交道的地方。在这两地的方言词汇中能找到不少来源于英文的词源。

上海人常把会算计、找窍门、精明老练、能占便宜的那套本领称之为“门槛精”。这里的“门槛”来源于英文“MONKEY猴子”。门槛精就是猴子精的意思。本来,人比猴子聪明,上海人却要用猴子形容人聪明。

门槛的深刻内涵:从门槛精谈起(1)

广州人说一个人咋咋唬唬,会说这个人好“巴闭”(或者“巴巴闭闭”)。“巴闭”就是英文中的“BABBLE 唠叨”。

广州话和上海话中有些共同的外来方言词汇。例如,两地方言中的“大班”源于“BANKER 银行家”。这可能是广州的买办商人传入上海的。

上海话骂人的词汇与其他方言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上海话里骂人的词汇往往来自于英文。上海人遇到看的不顺眼的人或事,经常说“碰到赤佬了”。“赤佬”是英语“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赤佬”还有衍生词汇“小赤佬”。小孩捣蛋,大人开骂 “小赤佬,……”。英国人认为雄鹅(GANDER)比较愚蠢,他们把傻瓜骂作“GANDER”。所以,上海人骂别人笨蛋,叫“戆大”。我年轻时在上海读书时,经常发不准这个词,干脆就用“港督”的发音替代,反正同学们都听得明白。“瘪三”来源于“BEG SIR,乞丐先生”,用来形容叫花子、难民、逃荒者等各式穷人,这是全国人民都熟悉的上海话骂人用语之一。

相比之下,在广州话的骂人词汇里,很少找到外来语。广州话的骂人词汇和其他大多数中国方言一样,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年大学里有些同学的语言学习能力特强,一个月的军训他们就能学会全中国的骂人的话。

上海人为“Shanghai”这个词感到非常骄傲,但“shanghai”这个词的一个英文用法会令上海人感到很不愉快。“shanghai”在英文里可以用作动词,原义是指用麻醉剂或烈酒使人失去知觉而被绑架当水手;现在的意思是指用武力、威胁进行拘留或诱拐。19世纪时,在欧洲的一些港口有人被灌醉后拖到船上,稀里糊涂就做了水手并随船远航至远东的上海,他们被称为Shanghaier。

汉语的方言词汇进入英文的,我就不多谈了。举一个大家陌生的例子,枇杷的英文是“loquat”。这个词其实来源于广州话的“栌橘”,是指“枇杷”。但现在的广州人大多不知道“枇杷”曾经被他们叫做“栌橘”。我查了一下《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兰登书屋韦氏大学辞典》,证实“loquat”这个词是1810年至1820年期间进入英语的。

就写到这里,对此话题感兴趣的读者,请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