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

《小时代》的接连上映,在收获了高票房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在大众舆论场里一时成为传播的焦点。本文并非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讨论,而是主要聚焦于这两部影片在生产、营销、接受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新鲜特点,进而从市场运作、商业定位、资源整合、新兴力量、受众特点这些角度简要勾勒出这两部电影对于时下国产电影生态的一些启示和意义。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1)

总体来看,《小时代》堪称一次成功的市场运作,从制作的角度来看,前两部电影其实是同期拍摄的,同样的制作班底集中在同一个周期里拍摄的内容,最终剪辑成两部电影,首先就极大的节约了成本,从市场运作的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部电影看作一个完整的电影项目。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2)

“小时代”电影项目是一个商业定位清晰的电影项目,电影商业定位的清晰又来源于两部影片相对清晰的类型特征和锁定的目标受众。应当说,《小时代》还并不是好莱坞意义上的严格的类型片,但整部影片的主要角色都是少男少女,故事也以都市中这些少男少女们的职场经历和家庭、感情纠葛为主线,其中时尚产业又成为角色活动的主要职场舞台。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3)

这些都使得影片呈现出与青春偶像类电视剧非常类似的类型特征,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把《小时代》姑且称为“青春偶像片”,这类影片与好莱坞电影中的“小鸡电影”(chick flick)不无类似之处。影片的内容决定了“小时代”电影项目在商业开发上对于时尚类消费品有着广泛的植入空间,于是,在影片的场景营造和角色的道具使用中,大量的时尚消费类品牌闪现其间,也成为“小时代”电影项目的“第一桶金”。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4)

而整个“小时代”电影项目在影片的发行定位上,也主要锁定以原著小说粉丝为主的核心受众,同时坚固几位主要演员的庞大粉丝群,保障了电影的受众基础。毋庸讳言的是,当下的国内电影市场还处在火热的高速发展期,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观影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小时代》显然在银幕上塑造了让青少年观众追慕的青春偶像形象,并且讲述的是新世纪以来大陆青少年自己的故事(故事发生地主要在上海)。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5)

虽然内容纯属虚构,但在类型模式上让本土的青少年观众有着感同身受的切身性,在相当意义上填补了国产电影的某个空白,而且选择了一个比较充裕的档期,因而在电影市场上有了差异化竞争的优势,直接表现在其关注度和首日拍片率等指标一直居高不下,也为整个项目获得良好的票房回报打了了坚实的基础。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6)

“小时代”电影项目有着鲜明的“粉丝文化”特性,有原著小说庞大的受众基础支撑,在制作过程中又进一步整合了相应的优质资源。原著作者郭敬明亲任导演,已然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名人效应。制片人和相关的项目发起人聘请台湾资深电影人柴智屏担任监制,柴智屏此前曾一手打造过著名的偶像明星,且参与过众多青春偶像类影视作品的制作,与“小时代”电影项目的调性非常契合。有了柴智屏的“掌舵”,郭敬明本人和相关片方无疑对这个项目的信心大增(不过后来柴迅速淡出)。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7)

在演员方面,“小时代”项目集合了大陆和海外的诸多青春偶像,这些演员各自都有着庞大的粉丝群,而且其粉丝群体跟原著小说和郭敬明本人的粉丝群体契合度很高,在整个电影项目的宣传和营销中,这些粉丝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属于这两部电影的核心目标受众,而电影也极大的满足了这部分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并进一步利用了这些粉丝对这两部影片的积极讨论和消费,使得影片有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8)

作为一个以“时尚”为卖点的电影项目,“小时代”特意聘请了有台湾“时尚教母”之称的黄薇担任前两部影片的艺术总监,她本人曾有过顶级时尚杂志的履业经历,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也非常契合。此外,影片还邀请了在青少年群体中知名的台湾乐队“苏打绿”演唱主题曲,也给影片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效果。总之,整个“小时代”项目,围绕着影片的核心粉丝群体,幕前幕后都配置了较为强大的阵容,整合了优质的人力资源。再加上在发行和宣传营销方面,也有业内一线的发行公司和营销宣传公司担纲,夯实了“小时代”项目商业成功的基础。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9)

“小时代”项目应当算是一次国产电影新兴力量的崭露头角,客观的说,郭敬明作为一位新人导演,首次执导电影就取得如此大的票房成功和关注度,也是国产电影新兴力量的一次胜利。从导演到演员,“小时代”的阵容是空前年轻的,而其成功的基础,显然是近年来国产电影制作力量方兴未艾的更新换代浪潮。从2012年底开始,徐峥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相继成为国产电影中的票房“巨无霸”,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两位导演的电影导演处女作。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10)

如今的国产电影,很难出现“第五代”、“第六代”那样在美学风格上带有整体代际特征的导演群落,而是随着市场的兴旺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时代。与以往基本上是体制内科班出身的导演不同,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在逐渐加强、从业队伍在扩大,使得电影制作的门槛大大降低,电影导演更多的乃是从整体上把控电影的制作即可,并不需要对每一个技术细节都事无巨细的掌控,相应的制作环节交给专业人员,便可保证电影制作的水准。同时,专业的发行和宣传营销团队也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锤炼出来,这些都使得《小时代》这样完全有没有经验的新人担纲主创的电影作品,有了成功的保障。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11)

《小时代》的核心受众在大众文化中常被称为“脑残粉”,就词源而言,这是一个带有人身攻击意义的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使用者的语言暴力。但在网络条件下流传日广,不少“小时代”的忠实粉丝也用这个词汇来自嘲。而这群所谓的“脑残粉”大都是互联网的重度使用者,从他们在社交网站、微博等互联网工具的使用中,或可看出其特性端倪。根据一份来自于微博的大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小时代》的观众平均年龄为20.3岁,在与《小时代》有关的微博发送者中,女性达到了80%以上的比例,而且相当多的用户都是网络的重度使用者。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12)

而在地区分布上,传统的票房重镇北京、上海、广州的观众在《小时代》的舆情参与度指数上并不高,一些中西部的省份反而异军突起,由此也可见《小时代》观众的某种地域特征。在这些“脑残粉”观众所关注的品牌中,不少奢侈品品牌都榜上有名,由此,这也印证了“小时代”电影项目商业定位的成功。【1】不过这些“脑残粉”受众的消费倾向及电影为迎合其趣味的展现,也使得《小时代》招来了“拜金主义”的骂名。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13)

总的来说,《小时代》是一个商业定位清晰、目标受众鲜明的电影项目,这个电影项目整合了优质的电影资源,辅助新晋电影人完成了电影的生产和销售、传播,“小时代”的票房成功也反映出国内新一代年轻观众逐渐具备有效的票房购买力。关于电影在思想内涵和文化艺术上的缺失,应当允许自由的批评,但放在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大环境下,《小时代》的成功更多的说明了一个现实: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14)

“我们的电影创作让青少年“饥饿”了太久”,而从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曾经被我们命名为“脑残粉”的观众必然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选择也将决定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今天的中国电影为孩子们做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就是《小时代》的大意义。”【2】

小时代到底说什么的(小时代的大意义)(15)

【1】以上数据来源于:刀刀《属于谁的小时代?》,载《影视圈》

【2】刘阳《青少年电影“饥饿”太久》,载《人民日报》

(刊载于《当代电影》)

【微信公号:moviedianyi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