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

金庸借郭靖之口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为“侠”做了定义——一个真正的侠客,应该是利他的,将别人的事情、将集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处理。利己不过人之常情,利他方显侠肝义胆

所以我们看很多优秀的武侠作品,主人公追求的都不是自己的利益,更多时候,是替天行道,是成仁取义。陈真、霍元甲、黄飞鸿、叶问等等,都是如此

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目中无人》,就很容易发现它的出色: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1)

电影主人公成瞎子,是大理寺在册的捉刀人(原创,实无此职),可以理解为赏金猎人,专门捉拿在逃匪徒以换取悬赏

某日在缉捕的途中,恰逢酒家女倪燕新婚,被其所酿葡萄美酒吸引,讨了壶喜酒喝

就在他酒醉熟睡之时,倪家惨遭灭门,倪燕受辱后死里逃生。令人气愤的是,地方官惮于凶手的权势,不但拒绝帮助倪燕,甚至反咬一口,将倪燕当作凶手逮捕。路见不公,成瞎子仗义挺身,救下了倪燕,并带她走上伸张正义之路……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2)

《目中无人》并不是一个新鲜故事,我们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很多经典的影子,比如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比如北野武的《座头市》。而跟这些经典相比,它的剧本简单到无以复加——喝了人家一壶酒,就要生死看淡为人执仗——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但正是这种简单的、不需要太多理由的利他,才能凸显出侠客的精神。武侠的快意恩仇,讲究的是一个快,人物渊源越深、深思熟虑越多,就快不了,倒像一场精打细算的设计

所以简单是《目中无人》的缺点,同时也是优点,让整部作品的内涵始终处于侠义的统筹下

有了这样一以贯之的统筹,故事的完成度就有了保障。事实上《目中无人》是非常少见的高完成度网大作品,紧紧围绕主题叙事,短小精悍,首尾呼应,形成完整的剧情闭环,值得称赞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3)

说完剧情的概况,我们再来看看演员

饰演成瞎子的谢苗,大家应该不陌生

出道即巅峰的代表,我们玩泥巴的年纪,他就已经和李连杰、梅艳芳、邱淑贞、周润发等一众大咖搭戏了,起点实在是高

后来随着港片特别是武侠作品的式微,以及年龄的增长,谢苗不得不面对转型,这个时候放在他眼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在王晶的支持下继续在影视圈寻找机会;另一个,就是听周润发的话,学习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4)

谢苗选择了后者,也因此一度沉寂。这对一个年少成名的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扰——面对落差,需要足够的耐心去坚持,需要说服自己去相信

嘎子哥去买酒了,失去了耐心,也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这是有目共睹的实例

欣慰的是,谢苗坚持下来了,一直在自己的领域耕作,拍了很多网大,烂片居多。现在终于等来了《目中无人》,也算是对坚持的回报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5)

谢苗的优点很明显,一身童子功,扎实熟稔,能够很好地胜任武戏角色。而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明显——台词功底相当的差。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谢苗的访谈,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

《目中无人》讨巧的是,谢苗饰演了一个身怀绝技沉默寡言的瞎子,台词极少,武戏极美,完美契合演员,扬长避短。正因此,成瞎子成为谢苗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角色

其他两个角色,倪燕与琴娘,也均由名不见经传的网大演员出演

酒家女倪燕,温柔善良,勇敢坚毅,为了公道锲而不舍,只身入狼穴,够硬气

琴娘是成瞎子的知己和合作伙伴,和成瞎子同进退共生死,讲义气

这两个角色,不能说有多么出彩吧,但对角色的塑造,最起码是在线的。可能在线这个要求有点低,但在一线明星屡屡掉线的表演面前,一个网大演员在线的表演确实是值得鼓励的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6)

《目中无人》影像的质感,能够睥睨绝大多数网大作品

我们的网大动作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特效的过度依赖,这些个特效呢,又非常粗劣,所以导致成片给人一种杀马特的感觉——看着花里胡哨,实际乱七八糟

网大和特效,本就是不兼容的,优质的特效往往是拿钱砸出来的,而绝大多数的网大,没这个家底儿

你看《目中无人》就很清楚这一点,没有过分的追求特效,而是依靠扎实的摄影、布光来处理影像,动作戏也一板一眼,不浮夸,有嚼劲

它也有形式化风格化的地方,比如成瞎子在宇文家以一敌众的时候,用剑和护肘摩擦出火花点燃酒喷向敌人,但这样的处理也就仅此一回,反倒是个点缀。另外结局决战的戏,非常风格化,低饱和高对比的色调,有种中国水墨的意蕴。大雪漫天,黑白分明,正邪两立,电影的格调一下子就上来了,可谓点睛之笔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7)

《目中无人》的制片人之一魏君子,影评人出身,对香港电影颇具研究。所以我们看这部电影的动作戏,有港片武侠遗风,干净利落,藏巧于拙,虚实结合,非常精彩。而电影中宇文英豢养的双钩打手,其形其神,都像徐老怪的产物

也难怪众多影迷评论:很久没看到这么正统的武侠作品了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8)

说了这么多,《目中无人》有缺点吗?

那必然有

如前文所述,它的剧本很简单,故事很单薄,但它的完成度可以掩盖这些,所以这也算不上什么问题

但问题恰恰在于,制作团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把它当做一个问题去处理了——给琴娘和成瞎子之间加入了一条感情线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9)

这条感情线实在是一个败笔。琴娘和倪燕出逃,途中独自折回,结果没跑出一里地,就被宇文英的人拿下,所以她回去的意义在哪?我本来以为,她也会三拳两脚,想回去帮助成瞎子,结果她真的就只是个弱女子,被捕被杀,毫无还手之力

一个古道热肠的侠客,如果没有女人为她赴死,似乎身上就少了某种悲壮的气概,所以让琴娘回去为死而死。目的性太强,显得非常刻意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10)

另外背景文化的处理上,也有纰漏

比如成瞎子和倪燕在洛阳城吃牛肉面,旁边是大铁锅在炒菜,这个是有问题的——唐朝冶铁技术比较粗糙,薄底铁锅到宋朝才广泛运用;另外店家说吃的牛肉是自家的,按唐律,怕是要进去的。《目中无人》在服化道上都很考究,但在饮食文化上还是疏忽了,这一点,《长安十二时辰》就很好,张小敬吃水盆羊肉,比较合理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11)

有问题,但瑕不掩瑜。整体来说,《目中无人》作为一部网大,在武侠作品江河日下的今天,能够不搞噱头,凭借实打实的制作脱颖而出,这对众多的武侠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江湖远去,侠义式微,这是人本文明和资本文明角逐的结果。但任何时候,人对于江湖侠义的想象、渴望都会存在,有了这些想象和渴望,就有必要对它进行重构

希望《目中无人》,能是这重构的开端,而不是一种回光返照

眼不近视却始终看不透人心(目中无人眼瞎)(12)


我是文刀,每周不定期推荐好书和电影,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点个关注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