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理学家说地震(中华历史两千问102)

第一题

故事的第二段,提到了“太史令”的职责:A“观察天象、研究历法和数学”。

“天象”、“历法”、“数学”,在封建社会,这三者是相关的,其目的,就是制定更精准的历法。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春种秋收是根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如果不能精准地测试公转位置,就会导致歉收。

小朋友,可以回忆下,之前,也有一个名人做过“太史令”。还记得是谁吗?对,司马迁。他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

张衡、周兴两个人,根据观察,认为月亮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建议采用更精准的《九道法》,可惜未被采用。

第二题

题目中提到“天体模型”,——张衡制作的是“浑天仪”。小朋友,注意下,“浑”这个字。当时对于天地模型,有“浑天”、“盖天”两种主要的学说。当时有过一个大讨论。

“浑天”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

古代地理学家说地震(中华历史两千问102)(1)

紫金山天文台现存最早的浑仪

为了观测方便,浑天仪越做越复杂,到了郭守敬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大的改进,制作了简仪。北京建国门附近有古观象台,也有郭守敬纪念馆,疫情结束之后,读这节的前后可以预约参观一下。

古代地理学家说地震(中华历史两千问102)(2)

北京古观象台现存明代简仪

对于日晷,小朋友们都很熟悉。大家也都亲手做过一些简单的日晷。但实际上,要用好这种“太阳钟”没那么简单。主要原因是太阳每天的日出时间不同、12点时到达最高点的位置也不相同。

第三题

首先说明下,这张图,并不是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复原图。这张图已经从中小学教科书上删掉了。

《后汉书·张衡传》中,关于地动仪,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南北朝时的北齐信都芳撰《器准》,隋初临孝恭作《地动铜仪经》,都有图式和制作方法。可惜的是唐以后,二书均失传。现在看到的,都是今天的人根据记载,重新设计的。

地动仪,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而是地震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感应到。封建社会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地震发生后,中央政府必须及时调配物资救援。

第四题

地动仪的作用,就是“观测”,没有“预测”的功能。这个仪器能够非常及时地“弹窗”,给出相对的位置。这已经非常先进了。

第五题

张衡,字平子,他是南阳人。他的代表作就是《二京赋》,据说写了十年。《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二京赋》由于其结构的严谨精密,被多数人认为是汉赋中的精品。

《二京赋》中,除了东西南北所有以及宫室、动植物等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西京赋》里写了商贾、游侠、骑士、辩论之士以及角抵百戏杂技幻术等,《东京赋》里写驱逐疫鬼的大傩、方相等。

古代地理学家说地震(中华历史两千问10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