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这里是百期经典文化传播系列《诗行天下》,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草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在这里,他写下了大量诗作,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当是这首《滁州西涧》。

许是春日的一天,诗人乘着明媚春光,寻幽访胜,来到了滁州西涧赏景。此时已是暮春时节,群芳已然凋零,诗人闲闲踱步来到了西涧边,但见一片芳草萋萋。

幽草、深树,虽及不得百花的娇艳妩媚,然而那种青翠欲滴的身姿,那种自甘寂寞的风标,却更得诗人的喜爱与怜惜。繁茂葱茏的树荫间,不时传来黄莺婉转的啼鸣,在诗人闲适恬淡的心田里荡起一层层涟漪。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2)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的水势变得愈发湍急起来。在这原就荒凉冷漠的郊外渡口上,更难见到旁的行人,水面上只有一叶空舟,随波纵横。

作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韦应物的诗歌风格冲淡闲远,别有一种清幽情调。然而这首《滁州西涧》,在恬淡的氛围中,却又隐隐透出一股凄清。

韦应物生在一个官宦家庭,高祖、曾祖都曾在初唐时位及三公。有赖家族的庇佑,韦应物15岁的时候就入宫成为了三卫郎。天宝年间,更是作为皇家卫队的一员,扈从唐玄宗与杨贵妃去往骊山脚下的华清宫避寒。

然而短短五年后,安史之乱便爆发了,长安沦陷,玄宗西逃,贵妃殒命,过往繁华尽如一梦。山河破碎、国仇旧恨,终于激发起了这位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少年的别样情怀,他从此立志读书,以家国为己任。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3)

从代宗到德宗年间,韦应物曾经多次出仕,却因为个性耿介,触犯权贵,而屡次遭到贬谪。每一次辞官或者被退职之后,他就隐居在各处僧舍之中。苏州刺史任满后,他一贫如洗,甚至没有盘缠回京,只得寄居在苏州的无定寺中,最终客死他乡。

因而那“独怜幽草涧边生”的“独怜”二字,其实不仅仅是对萋萋芳草的单纯喜爱,更是对那种高标傲岸、不随俗浮沉人格的自我保全与坚守。

而那野渡里、风雨中独自横着的一叶孤舟,也许亦是那个国势动荡、风雨飘摇时代里诗人自己的写照。

滁州是吴文化和淮扬文化的交汇地,因而有“吴风楚韵,气贯淮扬”的美誉,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亦是流连不绝。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4)

除了韦应物外,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千古词人苏轼都曾在此挥毫泼墨,留下名篇;一代清官包拯、西晋琅琊王司马伷也曾在此留下佳话、传说。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正是令滁州千古闻名的人物——欧阳修。

公元1045年,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相继被贬。欧阳修也参与了革新,然而当时的他官职低微,尚不在被贬之列。政敌们便故意捏造一起丑闻,欧阳修遂被贬到了滁州。

来到滁州的第二年,欧阳修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醉翁亭记》。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5)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文章的开头,便是一段清新细致的环境描写。“环滁皆山也”,寥寥五字,点出滁州的地理特征。而在众多滁州名胜中,最为人美誉的便要数“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琅琊山。

琅琊山中有大片天然次生林,繁树葱茏,流水淙淙,密林之中还掩映着建于唐代的琅琊寺,和建于宋代的醉翁亭及丰乐亭。

关于醉翁亭的建造,欧阳修写道:“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二字,可谓文章的题眼,同时也是作者本人人格的一种诗意化的呈现。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6)

《醉翁亭记》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后,然而全文的主线却是一个“乐”字。由“山水之乐”到“游人之乐、宴酣之乐”再到“与民同乐”、“乐万物之所乐”。

可以说,“醉翁之乐”正是涵韵了以上所有的乐趣,而它所呈现出的,也便是一种心怀万物、随遇而安、旷达自放的“醉翁精神”。

被诽谤中伤而贬到滁州的欧阳修,没有一意沉溺在个人的抑郁不平里,而是以随遇而安的精神,积极勤政。倡导农桑、修筑城墙、训练强兵、宽简持政,使得“政成民安,州以无事”,还先后开发、建设了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幽谷泉等,并立碑作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7)

一双脚踏遍了滁州的山山水水,一支笔写尽了滁州的四季变幻,欧阳修真正地将自己融入了这方山水中,因而才能写出这样令人倾心的风光旖旎。

除了《醉翁亭记》外,欧阳修还写有六首小诗,题为《琅琊山六题》,分别吟咏了归云洞、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庶子泉、惠觉方丈,字句间别有一种清新秀丽的怡人风姿。比如这首《琅琊溪》: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8)

春日里,山中的冰雪都消融了,化作涓涓流水,汇入小溪中,使得溪水不断上涨。如作者一般的游人们,都趁着这绝好春光外出踏青,他们穿过横跨在小溪上的简易小桥,去到对岸。

作者看着那溪水蜿蜒,心里想着,不知这溪水的源头是远还是近呢?视线里,是一朵朵山中落花顺着溪水而来,又打着转儿往更远处而去......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9)

竹枝词古诗其三刘禹锡(诗行天下滁州春草带雨晚来急)(10)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