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1)

4月21日上午八点半,我和几位朋友从萍乡出发前往张佳坊杂溪村的龙上,去登那里的玉皇山,看山上的玉皇殿。

汽车进山口岩,从坑口入张佳坊境内,然后沿乡政府对面那条弯弯曲曲的山间水泥路到达杂溪龙上。车停在一条叉路口,直走可以通往莲花县的高洲,向左则是去玉皇山。登玉皇山的路是一条较宽的沙石路,走了不到二十分钟,便有一幅巨大的画面在眼前展现:路的左侧是一大片梯田,田里刚犁过,卷起的泥土和水面行行相连,从高处看下去,层层叠叠的就像孔雀散开的羽毛。梯田的左侧,是繁密的枫林,叶子绿得诱人。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2)

路的右边是一条溪流,泉水哗哗地在灌木丛中出没。各种树木拥着挤着,有红的、白的和紫的花儿眼睛似的从树丛中向外张望。几棵山樱桃树挂满了深红的果实,虽没有市场上买的个大,但吃起来一样的甜而清新。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3)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4)

梯田的顶端,是几幢民居,石头垒的岸,黄泥筑的墙,木板铺的廊,竹片围的园。房前屋后,竹林、山石、溪流、枫林随意地点缀,很自然,自然得像一幅幅画。不息的水声,偶尔的鸟啼,也很自然,自然得像一首首欢乐的歌。看着画,听着歌,任雾气在身边围拥,亦真亦幻得像是进入了天界。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5)

再往上,便在迷朦的雾中穿行。走了约四十分钟,向导说到玉皇殿了。我抬头看去,雾中出现一个院落,进去见一寺庙,墙面粉红,三门一字排开,正门上端是“玉皇殿”三字,左右二门各书“文臣”、“武将”。进得正门,见一座高约6米的玉皇大帝塑像端坐上首正中,威仪万千,另有30余尊菩萨立于左右。庙里的王师傅见有人来,便撞钟击鼓,一时间,悠扬的钟声和隆隆的鼓声便带着禅意像雾一般在山野、在人的心中弥漫开来。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6)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人写过,当年毛主席在莲花王佐的陪同下,特意到玉皇殿参观过。红军长征后,陈毅留在南方打游击也到过此地,并被这里的风景所感染,在玉皇殿墙壁上提诗两首。后来陈毅在文革中罹难,墙上的诗被铲掉了。诗一:“久仰玉皇山,今日得赏玩;古神特别多,显灵在人间。”诗二:“石级层层,荒草簇簇,啊,这是古今名山。这里有威武的神像,有和谐的钟磬,无苛政,无吏患,与世隔绝,如桃源仙境,真是古今名山。”我知道当年红军上井冈山的确从这里经过,但陈毅是否到过这里并提诗两首就不得而知了。

守庙的王师傅: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7)

玉皇殿后有一棵不知名的古树,树中有洞,可容纳两人,有人早在洞中放一石块,我进洞后坐于石块之上,双手合拢于胸前,闭目养神,果真宠辱暂无,心平如镜。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8)

曾听人说过,从玉皇殿左侧上去不远,有一个中殿,是一幢两进的庵堂。从中殿的右边上去,还有一个顶庵。可朋友的亲戚在龙山早为我们安排了中饭,我们也感到有些饿了,所以放弃了去中殿和顶庵。返回的路上,一丝没有走完全程的遗憾袭上心头,但不久我就想,也许这是玉皇大帝故意将这份遗憾作为我们下次再来的邀请吧。想到这里,我的心情便如刚从迷朦的雾中走进明媚的阳光里那样舒畅。

书生把十八殿阎罗背回家(21初上玉皇殿)(9)

(2013年4月22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