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反应后强度对高炉的影响(焦炭在高炉中的反应和灰成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文|汇锦数能-掌上煤焦

焦炭反应后强度对高炉的影响(焦炭在高炉中的反应和灰成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1)

1 焦炭作为高炉炼铁的热源、还原剂和骨架作用

焦炭在高温下发生以下反应:

燃烧产生热能:C O2=CO2 ↑ Q ;

发生碳溶反应制造还原剂:

CO2 C=2CO-165.6 MJ

上述反应提供炼铁所需的热能和还原剂。

2 焦炭灰成分中钾、钠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焦炭带入的碱金属多数是硅酸盐和碳酸盐。在高炉内,碳酸盐分解生成氧化物,硅酸盐则在高炉中被碳还原生成碱金属:

K2SiO3 C=2K SiO2 CO

钾和钠的氧化物分别在815 ℃和1020 ℃还原。金属钾和钠的气化温度分别为766℃和 890℃,在高炉下部被还原而生成的金属钾和钠呈气态,并能与高温区的焦炭、氮化合生成氰化物:

K(气) C(固) 1/2N2(气)= KCN

加速碳溶反应;焦炭中的碱金属钾、钠对焦炭的碳溶反应起正催化作用:其中,钾的催化作用最显著,钾、钠及其氧化物能掺入焦炭的结构,形成嵌入式化合物如:KC8、NaC8,使碳原子之间的键松弛,从而距离增大,使炭结构变形、开裂,加速碳溶反应。上述反应直接降低了焦炭的热态强度。

3 焦炭灰成分中酸、碱氧化物的固相反应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假设焦炭中的灰成分基本为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灰分自身的熔点是很高:氧化钙的熔点为 2580 ℃;氧化镁的熔点为2852 ℃,高于酸氧化物的熔点(三氧化二铁的熔点为:1565 ℃;二氧化硅的熔点为:1 723 ℃;三氧化二铝的熔点为:2050 ℃),酸、碱氧化物的熔点都高于高炉炼铁的温度(1480~1 530 ℃)。

因此,无论是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在高炉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煤的灰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铁,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的含量高于碱性氧化物。酸、碱氧化物在 400~1100 ℃之间就会发生固相反应(表1)。

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CaO MgO)/(SiO2 Al2O3)} 在 0.8~1.2 的矿石在炼铁时不需要添加或少添加熔剂,酸、碱氧化物在高温下会发生固相反应,产生自熔性矿石和半自熔性矿石。

焦炭反应后强度对高炉的影响(焦炭在高炉中的反应和灰成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2)

酸、碱氧化物在焦炉或高炉中就会发生固相反应,生成低熔点(低于任何单种酸、碱氧化物的熔点)化合物。也就是说,焦炭在高炉中,焦炭灰成分中相互接触的酸、碱氧化物会发生固相反应,在焦体内部形成“液滴”,使焦炭的强度迅速降低。低灰精煤(煤泥)的灰分质点形成焦体的内部微小“液滴”。微“液滴”对焦炭在高炉高温和一定承载压力下,对焦炭强度和块度的破坏是一个“点”。

同样,存在于焦炭中的碱金属钾、钠在焦炭中的分布也是均匀的,对焦炭的碳熔反应也是一个“点”,在高炉环境中循环的钾、钠以气体状态存在,因此对高炉中焦炭的碳溶反应是在裸露的焦炭表面上,对焦炭的碳溶反应因该是一个“面”。不同粒度(50~0.5 mm)的中煤、矸石在焦炭(体)内形成了不同直径的大“液滴”。焦炭灰分的酸/碱氧化物的比值越接近0.8~1.2,焦炭内部的“液滴”直径越大、数量也越多,对焦体、焦炭的强度和块度破坏力越大,它对焦炭的破坏的表现是一个“块”。

更多煤炭知识、配煤软件、自动配煤、煤质评价等相关内容,关注“掌上煤焦”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