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见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说文解字第660课成语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目”部的一个汉字“眚”。“眚”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其详情如下:

眚。读shě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眚,目病生翳也。从目,生声。”形声字。本义是眼睛生翳。

这里的翳,指眼上长的膜。这里的“生声”,也是声中有义。因为“生”的意义就是“象艸木生出土上。”意思就是说,眼上长的膜,像土上生出的一层覆盖的草木。沈涛古本考:“《集韵》云:目障病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眚,今谓目病生点曰眚。”

不常见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说文解字第660课成语(1)

(目生翳)

陆游《岁暮风雨》:“眼眚灯生晕,衣弊虱可扪。”

又泛指病症。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九:“眚,病也。”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目部》:“眚,目病谓之眚,引申为凡病之称。”《汉书·外戚传·冯昭仪》:“孝王薨,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颜师古注:“苏林曰:‘名为肝厥,发时唇口手足十指甲皆青。”

又指疾苦。张衡《东京赋》:“勤恤民隐,而除其眚。”李善注引薛综曰:“眚,病也。言有隐痛不安者,今忧恤之也。”

本义之外,眚还有其他用法:

(1)日月之蚀。徐锴《说文系传·目部》:“眚,《春秋左传》曰:‘日月之眚’,谓日月有蚀若目有翳也。”《左传·庄公二十五年》:“非日月之眚,不鼓。”杜预注:“眚,犹灾也。月侵日为眚。”不是日食、月蚀,不击鼓。

不常见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说文解字第660课成语(2)

(月蚀过程图)

(2)过失;罪孽。《广韵·梗韵》:“眚,过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杜预注:“眚,过也。”(秦穆公说)你们三位有什么罪?而且我不能用一次的过错来掩盖大德。后来,“不以一眚掩大德”发展为成语,指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这里的“眚”由目翳引申为过失;罪孽。

不常见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说文解字第660课成语(3)

(秦穆公像)

(3)灾异;灾难。《广韵·梗韵》:“眚,灾也。”《易·讼》:“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陆德明释文引马(融)云:“眚,灾也。”诉讼中不赢,归来而隐藏,给以其城镇里三百户人口的税收。没有灾难。

(4)败;损坏。《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蒜有百利,独眚于目;茶有百害,惟利于目。”食用大蒜有百种好处,但唯独对眼睛有损坏;喝茶有百种害处,但唯独对眼睛有好处。

不常见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说文解字第660课成语(4)

(大蒜)

(5)消瘦;削弱。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九:“眚,瘦也。”《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晚年肌肉销眚,瞳有紫光。”

(6)赦免。《字汇·目部》:“眚,赦也。”《魏书·源贺传附源怀》:“时有诏,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乃出,并皆释然。”

(7)通“省”。减省。《释名·释天》:“眚,省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目部》:“眚,又假为减省之省。”

眚的小篆写法如图:

不常见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说文解字第660课成语(5)

(眚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6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