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道桑椹采摘园(黄河故道的桑椹熟了)

“黑眼睛、黑头发,我生在大中华,黄土地、黄河水哺育我长大......”临清市先锋办事处郭堤村,盛传着这样一段民谣。在临清市境内长达70公里的黄河故道上,有一座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公园内现存一处古桑树群落,桑树数量大约一万多株,树龄大多都在300年左右。今年5月份又到了椹果成熟时节,此时的这座黄河故道小城热闹非凡,临清市及周边地区的市民争相采摘鲜果,孩子的欢呼声,悦耳的鸟叫声唤醒了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黄河古村。

金道桑椹采摘园(黄河故道的桑椹熟了)(1)

守着桑树,念了“商”经。相传在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淇河、卫河合流处决口,自南向北畅流,行水613年。黄河故道即为老黄河的遗迹。该村因在黄河古堤(陈公堤)高处建村,故命名“郭堤”。该村现有村民612户,村民1900余人,以桑叶茶晾晒/桑葚经营加工为主要收入。桑树全身都是宝,不单止桑葚、桑叶,桑树的根和枝,甚至寄生在桑树上的植物(即“桑寄生”),还有桑树上的蛀木虫皆可食用或药用。为发挥黄河故道桑椹园这所“天然宝藏”,临清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当地政府,由该村村委牵头,百姓守着桑树,念了“商”经。

金道桑椹采摘园(黄河故道的桑椹熟了)(2)

金道桑椹采摘园(黄河故道的桑椹熟了)(3)

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徐大哥在一片“白桑”品种桑葚树下,忙着将刚采摘出园的新鲜桑葚装车。“农商行真是咱们能听到老百姓心声的银行。早先村子里穷,桑葚熟了送不出去,我们只能眼看着果子烂掉,别提多可惜。现在你看我这台新车,我自己有3万,在农商银行在我们村做整村授信时,又申请了一个5万元的“信e贷”贷款,而且当天申请当天放款,第二天我就提了新车,这椹果保质期又短,就今天已经往市场上送了三波新鲜桑葚了。”徐大哥乐得合不拢嘴。自2022年起,为加快推进该村椹果产业的发展,临清农商银行将该村作为整村授信示范村,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保证现金流的供给,大力发展桑果产业,该举措得到百姓的积极响应。

金道桑椹采摘园(黄河故道的桑椹熟了)(4)

在老百姓眼中,桑葚就是他们的“致富果”。林上种果,林下养鸡,市民在采摘桑椹的同时,还能把自家养殖的桑叶柴鸡蛋一并销售,收入又增加一倍。守着黄河故道椹果园,借着临清农商银行资产支持,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连年攀升。

金道桑椹采摘园(黄河故道的桑椹熟了)(5)

农商助力,“扶”了产业“富”了经济。2021年,该村将临清“桑叶茶”做成规模,该茶一经推出竟成为临清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被授权使用“聊·胜一筹”特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同年由政府牵头该村注册成立了临清市郭堤村经济合作社,并在农商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此举既方便了村民,又推动了经济。“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持,农商行的服务队,挨家挨户做动员,一户一策定方案,他们的不放弃才实现了我们村经济的大发展。我们将利用农商银行的政策支持,以村集体合作社为依托,打造特色品牌,拓展产业链条,让生生不息的黄河水滋养的果子、培育的结晶送到千家万户!”郭堤村党委书记有信心的说。仅4月份该行共计发放贷款854户,金额6181万元,开立二维码321户,手机银行2205户,新增绑卡支付6097户。

一株株古桑椹树,俊秀苍然,临清人正在把黄河故道的桑椹树,做成一种融历史、自然、养生、旅游于一体的大文化,“黑眼睛、黑头发,我生在大中华,黄土地、黄河水哺育我长大......”耳边再次想起了这熟悉的民谣。

(孙灵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