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芦台开发区(汉沽推进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综述)

直挂云帆济沧海——芦台、汉沽推进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综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芦台开发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京津冀协同发展芦台开发区(汉沽推进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综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芦台开发区

直挂云帆济沧海

——芦台、汉沽推进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综述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杜庆君 孙美 通讯员 贾志兴 刘盼侠)潮起拍岸,双帆并发;凯歌高奏,奋勇当先。

新春伊始,喜讯频传!2月22日,位于汉沽临津产业园区内的亚通制冷公司出口塞内加尔的4套机组已整装交运;位于芦台开发区内的希典巨能空调设备公司已进入试产阶段……这一幕幕情景,凸显出芦台、汉沽两区齐头并进,变“飞地”为“宝地”,全面发力推进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加速实施文化、医疗、教育、交通、市政等领域一体化,推进津冀展开深度对接合作呈现的“红利”账单。

项目合作一路高歌

近年来,芦台、汉沽两区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唐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桥头堡”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致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翻开天津市版图,引人注目的是,两块嵌入该市腹地的区域被另外一种颜色隔离出来,这就是唐山在天津独有的两块“飞地”——芦台经济开发区和汉沽管理区,更是我市推进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重要承载地,可以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近年来,两区抢抓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地域优势,把过去行政区划造就的“飞地”,变成了吸引津冀合作项目落户的“黄金宝地”。

扬帆而起,行稳致远。芦台、汉沽两区作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通过承接平台的搭建,积极展开重点项目及多领域的合作,项目合作呈“四面开花”之势,营造出重点项目春色满园的可喜场景。

芦台经济开发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关键支撑,严把“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建设周期、规划设计”四道关口,坚持机制推进、依约推进、督查推进、服务推进,落地京津产业项目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2017年成功举办3次集中签约仪式,签约亿元以上京津项目10个,涉及总投资38亿元,打造了装配式建筑、印刷包装等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新突破,引进了富力地产集团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2018年,芦台安排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82个,总投资340.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8个,总投资243.5亿元;计划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97.3亿元。亚联机械、天越门窗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东方诚钢结构、诚栋集成房屋等31个项目加快推进,华舜汽车零部件等24个项目提前开工。

通过扎实推进“双创双服”,打造唐山在天津地区的“四最”品牌,芦台开展深度银企对接,促进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全年实现园区销售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5.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到68家,增长为历年来最快。数字显示:自2010年以来,芦台开发区落地京津项目累计达101个,总投资488.2亿元,其中天津项目35个,总投资130.4亿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远离唐山母城的“飞地”,拥有毗邻港口、高速纵横等独特区位优势,同为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汉沽管理区,理所当然成为协同发展的又一个主战场。

2018年,汉沽管理区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省委“双创双服”和市委“十项重点工作”部署,扎实推进项目、园区、生态、城乡、民生五大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实现GDP 29.1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35.4%;实际利用外资715万美元,增长69.4%。不仅如此,该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0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累计完成投资89.6亿元。组织开展百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安排重点项目148项,总投资390亿元,完工或部分完工项目35个,在建项目84个,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蓝欣玻璃熔窑烟气治理备用系统项目等16个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实施杰德儿童家具生产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项,总投资12.2亿元;实施伦登风机一级能效等两化融合项目5项,总投资11亿元;实施多麦机械设备生产等耗钢项目3项,总投资6.8亿元。通过开放招商工作的全面提升,承接京津转移项目成效显著,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210.8亿元。产业聚集全面提升。家具产业上,38个家具项目开工建设,阿贝尼、格林安、强力等26家企业部分投产。商用厨具产业上,5个项目开工建设。食品、制冷设备、建材、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正邦种养加生态循环产业入园项目相继建设完工或投产。会展产业上,优驰、世杰名涛等15个入园项目开工建设,4个已初步投产。

深入对接激发新动能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汉沽管理区先后与天津东丽区委区政府、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全国工商联厨具业商会、中国酒店用品协会、天津制冷设备协会等单位建立了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出了“行业协会 企业联合 专业团队 当地政府”的招商模式,累计签约项目215个,签约金额42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85个,累计完成投资290亿元,84个项目建成投产。京东、正邦、首农、北控等行业知名领军企业集团成功落户,蓝欣玻璃、六和饲料、三元食品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绿色家居、商用厨具、绿色食品、制冷设备、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生态农业、文创会展八大产业集群。

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芦台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自身定位,主动争取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接平台。该区注重产业集群发展,装配式住宅产业化项目达到7个,总投资22.49亿元。京泰办公家具、爱依瑞斯软体家具等4个项目列入河北省重点项目。芦台落地京津产业项目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累计达101个,总投资488.2亿元,其中天津项目35个,总投资130.4亿元。今年芦台通过引入京津高科技项目、外向程度高的项目,力争华舜汽配、雷鹞无人靶机等20个项目年内投产,泓创智能设备、京工建导光材料、蓝盾防火门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中南高科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在谈项目,争取尽早落地。

从天津迁到汉沽的玉晟鑫(唐山)机械设备制造公司,投资运营的钢铁深加工项目入驻汉沽东部产业园后效益可观。正月里员工们上班后便开足马力,为出口澳大利亚的订单产品加紧生产。“虽然地处天津飞地,却是河北的生产成本。落户这样的园区,我们感到放心、踏实!”公司总经理张玉鑫对当初的选择十分满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众多企业纷纷落户汉沽。目前,汉沽管理区已承接天津外迁企业近70家,总投资81亿余元。同样,2014年落户并投产的芦台开发区明和(唐山)科技公司,春节刚过,出口欧美地板的这家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厂长冯广义谈到津冀合作时一脸的欣然,他说,芦台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服务堪称一流,由于看到可期的未来前景,公司在二期项目的基础上今年还要进行新的扩建。据了解,仅示范区起步区,芦台开发区内京津项目已有近90个,总投资309.8亿元。

宽领域融入互利共赢

协同发展领域广泛、前景无限。芦台、汉沽两区在城建、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与天津展开了多方深度对接与合作,使得两地之间获得更多的惠利空间。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芦台、汉沽两区提出的“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目标要求,芦台经济开发区在文化、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多领域强化与天津的合作。该区与天津宁河建立了友好的“邻里”关系,合作共建农业高新区,其中涉及芦台19平方公里。宁河南水北调管网在该区预留日供水量1.5万立方米出口,为该区远期水资源保障打下基础。该区与天津方面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机制,合力推进断头路、电力、环保联防联控设施建设,海北镇领头村与宁河七里海镇的断头路建成通车;天津电力1001工程途经该区部分进展顺利。宁河区高架视频监控系统在该区及周边设置9个视频点位,两地实现秸秆禁烧联动;区内9所中小学校和天津宁河区23所学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京津冀平台医院实现联网结算。同时,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开展公共服务对接,在农业发展、产业对接、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合作、交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互惠互利,实现资源共享,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构成了“半小时上天入海,一小时进京下卫”的区位新格局。

汉沽管理区在对标与融合中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张尹路加宽改建及滨玉线至马庄村公路改建工程完工通车;高大路改线及干渠路至滨唐路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205国道至滨海公路连接线积极推进;宁河区公交线路延伸至区内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通过加强产业合作,与天津宁河区共建的商贸物流市场进入选址阶段。同时,强化与相邻天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医保互联互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路政交通执法沟通合作,协同效率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汉沽区全面推进园区建设,促使各项配套设施更趋完善,临津产业园雨水泵站及污水处理厂、汉丰产业园供水泵站等关键性工程全部建成。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当前,芦台、汉沽两区立足原有基础、产业、资源、土地、服务等优势,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扬帆破浪,描绘出协同发展最美的春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