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南沟村苹果产业(风起安塞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发展设施蔬菜一瞥)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民歌,反复向外界传达着黄土地的粗粝。提到陕北、延安,提到安塞,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响彻黄土地的安塞腰鼓,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黄土漫天、干旱少雨的情景。可当你置身于安塞生态农业示范园,置身于一片绿油油的黄瓜藤中,你之前所有的固有印象都会被彻底颠覆。

冬至时节,踏步腰鼓之乡安塞,一排排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棚内的蔬菜瓜果鲜翠欲滴,绿意葱郁的叶菜充盈其间。蔬菜肆意生长,村民低头忙碌,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蔬菜鲜,日子甜

12月21日早上9时,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建华镇桃树湾村,安塞泰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二平,早已戴着口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你瞧,现在给大棚‘盖棉被’方便多了!”站在距离蔬菜大棚500米处,刘二平就按下卷帘机遥控自动按钮,覆盖在大棚上的保温被缓缓卷起,大棚内长势喜人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露出“真容”,青翠欲滴,长势正旺。

“以前大棚保暖都用草帘,哪有这7层厚的保暖棉被!而且以前还要手动操作,一座大棚需要40多分钟才能盖好,现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10多分钟就搞定了。”刘二平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在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支撑下,安塞泰禾专业合作社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引进新品种,以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选择。2018年以来,每年引进各个类型新品种将近120多个。目前,已经筛选出适合大众市场需求的拉菲78-9(以色列辣椒)、安特937(荷兰绿把长茄)、天津德瑞特黄瓜11-9等新品种。此外,还筛选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t04、安纳西、41106等西红柿品种。这些西红柿品种,适合各个季度的种植需求。

特色产业拓得宽,群众增收底气足。谈起蔬菜种植,安塞区蔬菜局副局长、蔬菜营销中心主任郭爱军如数家珍:“这几年,村民们收入好了,村里歪风邪气也都没有了,每天谈论的就是谁家的大棚种得好、收入高。光景好了,村民们对自家的院落进行收拾,添置了不少家用电器,很多村民还开上了小汽车,日子过得也快赶上城里人了。”

据郭爱军介绍,安塞设施蔬菜,棚均产值在7万元以上,像安塞茄子、安塞大羊椒等安塞蔬菜品牌,已在全国蔬菜市场叫得很响,基本销往西安、榆林、包头和武汉等大型市场,真正实现了“走四方”。

两转变,两模式

安塞是陕北地区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县区,农业产业基础好、门类齐全。近年来,延安市安塞区坚持把设施蔬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依托省级“3 X”工程,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了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安塞设施蔬菜实现了由宣传动员农民发展向农民主动要求发展转变,由种植大户、公司统一经营向农户自主经营转变。

延安南沟村苹果产业(风起安塞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发展设施蔬菜一瞥)(1)

“经过多年探索,安塞创新推广了两种建棚模式。”郭爱军告诉记者,一种是政府牵头、统一建棚、分户经营。该模式主要针对贫困村和集体资金薄弱的行政村,由政府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棚,每个标准棚(100米*9米)造价控制在11-12万元之间,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农户通过申请,以每棚1万元/年的承包价格分户经营。该模式不但解决了农民发展产业的强烈需求,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双赢的目标。

另一种是菜农牵头、政府补贴、统一建棚、分户经营。该模式针对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积极性高的村组,由20户以上的种植户选好建棚地点,在镇村两级的监管下,在合作社和区蔬菜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统一建棚,温室建成后,政府对每座日光温室补助20000元,保温被补助5000元,自动卷帘机补助4000元,集中连片20座以上的基地,区政府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剩余资金由菜农通过自筹或贷款解决,日光温室建成后,产权归菜农所有,实行分户经营,安塞区80%以上的日光温室属于该模式。该模式主要优点是产权对开,农民积极性高,管理更加规范,产业发展迅速健康。同时,省市项目资金对建棚投入较大的点给予适当补助,可以大规模迅速的促进产业发展。

在这两种建棚模式的“神助攻”下,一座座大棚变成了一个个宝藏,里面盛着市民的好口福,装着农户的钱袋子。

一业兴,百业旺

“建什么,怎么建?都有专家手把手教。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建明教授团队,就是我们的‘靠山’,他们多次来这边为我们送智献策。‘安塞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声名大振,也是在‘靠山’帮扶下取得的‘借脑’成果。可以说,成功搬来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这个‘技术支柱’,是我们干得最实在、最漂亮的一件事情!”郭爱军告诉记者,针对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和品种更新要求高的特点,在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当地的合作社通过经年累月试验示范,创新建造了陕北山地“九五”式日光温室,在业内外颇为亮眼。

由于采光好,保温性强,空间大,坚固耐用,便于机械化作业,可提高温室内光照强度、室温和产量,目前,这种“安塞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已经在全省推广。

延安南沟村苹果产业(风起安塞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发展设施蔬菜一瞥)(2)

郭爱军表示,在品种引进上,他们利用安塞生态农业示范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内外知名种子公司合作,充分合理利用省市项目资金,及时更新种植技术和品种。同时,当地合作社和区蔬菜服务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40名,专门负责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建棚规划和菜农技术指导,常年在生产一线具体参与指导菜农种植管理,这是安塞设施蔬菜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数据枯燥,却最具说服力;数据单调,却又是民生的生动写照。目前,全区累计发展设施蔬菜6.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1万亩,拱棚1.6万亩。2020年,全区设施蔬菜产量达28.2万吨,新型大棚平均收入7万元以上,实现总产值11.2亿元。

且听一曲大风歌!如今,安塞已成为陕北设施蔬菜种植第一大县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县”、“陕西省设施蔬菜综合能力提升示范县”和“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春潮涌动的安塞农业,正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责编:齐巨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