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好吗(直系亲属之间能直接输血吗)

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重大意外的,往往需要输血急救,才可以更快的去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都知与当事人血型最符合的,当然就是他们的一些直系的亲属,但是这样的方式到底会不会有一些致命的风险了呢?

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好吗(直系亲属之间能直接输血吗)(1)

走访:市民多认为直系亲属间可以直接输血

孩子因伤急需输血,父母义不容辞地挽起袖子,对医生说“快抽我的血”……这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场景,许多人并不陌生。对于直系亲属间是否能输血的问题,市民是否了解?

在采访中,大多数的市民都认为直系亲属间可以输血,一名认为不可以的市民表示“医生给我讲过”。认为可以的市民理由大多是,亲人不是更方便配型吗?

但是近日,有这样一则新闻在网上热传。称在影视剧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互助输血这样的桥段是错误的。有网友指出:直系亲属间输血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救。

网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输进了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会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患者的肠胃、肝脏、体内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它对身体的侵害甚至比艾滋病还要凶猛。

事实:直系亲属之间献血有风险

针对这个传言,记者采访了市医院输血科主任医师魏寿忠,首先对直系亲属间互助输血存在风险表示了肯定。“直系亲属间输血可能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指受血者接受了供血者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而受血者对输入的淋巴细胞不能识别和排斥,这些外来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喧宾夺主,在受血者的体内植活并增殖,从而攻击和破坏受血者的器官组织。

“简单地说,输血就等于用血者身体里来了许多‘入侵者’,非亲属之间的免疫淋巴细胞容易被识别、排斥,使供者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内增殖、分化。而亲人间的‘入侵者’由于‘面目相似’,加之受血者免疫能力低下,不容易识别。这些‘入侵者’趁机‘鸠占鹊巢’,产生变化,可能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个疾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受累器官是皮肤、消化道和肝脏。“这种病一旦发生以后,治愈的可能性很低。但是说比艾滋病还要凶猛,有所夸张,因为这种病发生的几率非常小。”

亲友互助献血≠你献的血给你的亲属

“那为什么去年我父亲动手术,医生却叫我去献血?这血不是给他用的吗?”对此当病人要动手术时,医院有时会动员其亲人去献血,这叫“互助献血”。现在很多市民对互助献血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你献血之后,你的血直接给你的直系亲属用。

“事实上,亲朋好友参加互助献血之后,血站会规避直系亲属间相互用血,把你献的血调整给别的患者用,把别人献的血调整给你用。互助献血的血液须经血站多步骤检验合格,才由血站统一调配使用,这要几天时间,此时病人往往已经动手术了,用的是更早采集到的其他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互助献血,可让病人在同等条件下,根据政策优先用血。

电视剧中,一人挽袖献血后,直接输血到患者体内,这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医院用血都是由血站统一采集并调配,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未经处理的新鲜血液,可能会含有各种病菌、病毒等。

魏寿忠还表示,目前在医院中,如果在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几乎很少有人会选择亲属间输血,医生也不会建议患者这么做。

输血小常识

输血为什么有风险?

由于输血后有一定比例的受血者,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用原先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它可分类为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和输血传染病。近年来对输血传染病已加强控制,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感染“窗口期”而难以检出,有极少数受血者会因输血而面临得传染病的危险,所以医务人员、受血者和家属要有风险意识,可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输血前,经治医生应详尽告诉病人输血的风险,并请病人家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什么叫做“自身输血”?有什么好处?

自身输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贮存或收集起来,留在手术或需要时再输入体内。由于人体的血液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抽取少量的血后,体内会很快生长出来,况且平时就有一部分血液贮备在组织器官内,所以不会影响健康。

自身输血最为安全,可以防止输血相关的传染病和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发生输异体血的差错事故;稀有血型或特殊患者(IgM缺乏等)更宜自身输血;适量多次的自身采血可刺激血液再生,使术后患者造血加快;又可缓解血源紧张;节省费用等

平时时候我们都知道,如果是有了问题的情况下一定要多注意,可是在输血时候应该要小心,因为有一些直系亲属输血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在数学的情况下应该保证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健康的才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