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绵山风景区,因自然景观奇险秀和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而著称,寒食节也源于此。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道观,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道佛人物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山上文物古迹颇多,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游绵山可从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绵山山麓的兴地村,参观第一景点回銮寺古刹。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礼佛未成,至此回銮,故名。唐太宗有诗云:“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尺春。”据寺内碑刻记载,寺原在东山柴谷之间,后遭流寇所毁,唐僖宗时迁到现址,敕名“兴国寺”。现见大殿脊檩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题记”,后明、清重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代遗物。主建筑有山门、过殿、大殿,两侧对称布局。殿阔五间,用减柱造,结构简洁。存元明清历代石碑17通,记录着寺院的兴衰。院内古松、龙槐、杉楸等树木葱茏,形似伞盖,给古刹增添了勃勃生。

离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龙头寺后,沿山腰间小路曲折而行入绵山腹地。沿途两山对峙,怪石嶙峋,风景绝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答薛茸结,泉水垂滴于下面石池中,水质清凉透明,沁人心脾,这就是“峰乳泉”,俗称“母奶头”。过栈道到小须弥、中岩寺,可见白云洞内涌出云团,变幻莫测,令人惊叹。复行2.5公里,过“鹿桥”、“兔桥”,再攀 127级石阶便是绵山中心抱佛岩。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犹如两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后在岩中建寺,称抱佛寺,即云峰寺,有殿宇20余间,为初唐遗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龛内。登高处眺望,远处莽莽苍苍,群峰拥翠,延续不绝。而岩前面临深谷,两侧山峰相望,烟寺相依,给人以启迪。

以抱佛岩为中心,向东行百米有铁索岭,铁索从崖顶垂下,可攀援而上到达山巅,上有银空洞、竹林寺、铁瓦寺、摩斯塔等景点;朝西北下行 5公里有李姑岩,相传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炼处;沿南下石级到断岩边,下云梯可到棋盘洞,洞内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题刻。贺知章有题记百余字,盛赞了绵山的奇险,引游人瞩目。

绵山的景观很多,又有白云庵、光岩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庙、龙王庙、柏龙、说法台、棋盘石、五龙墓、舍身崖等。还有直径 1米的铁锅水,水从崖壁流入,满而不溢,掬而饮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锅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级,行500米,即达沟底深谷,又有“石洞水”与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赏心悦目。

绵山,山古水活,古迹众多,又有大量的古老传说,以其鲜明的个性跨身于我国名山之列。今日绵山,正在恢复其原来的魅力。“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定会给游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千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依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华夏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计划去绵山好久了,说走就走,不能再拖了,有些事情一拖也许这辈子就不可能再做了。正值清明来临之际,去游绵山,了解绵山,现在是最好不过了。下面就跟小编去游一游。我是提前一天从太原出发,在介休待了一晚。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

第二天7:05火车站坐上公交去绵山(车票五元)。坐车差不多半小时,到达绵山脚下换乘中心。买票后乘坐景区大巴前往绵山(大巴车票50元,购买以后景区所有景点之间免费换乘)。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

买票后乘坐景区大巴前往绵山(大巴车票50元,购买以后景区所有景点之间免费换乘)。上绵山的挂壁公路可以称得上是绵山的一绝,心理素质不好的还是不要向外看了。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5)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6)

到达绵山第一个景点龙头寺以后我就下车了。把龙头寺整个景区逛完也得一会了。在龙脊岭山顶吃了点东西(山顶可是有子母像的)休息了一会就打算往下走。(顺便提醒一下绵山景区真的非常大,体力好的一天能逛完也会很累,一般一景点的可以选择一到两天逛完,票上面有五天有效的提示)。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7)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8)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9)

回到龙头寺换乘站以后,我决定改变游玩计划,从最里面的水涛沟开始玩。提醒一下绵山的景点可以分为大致三类: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和自然景观。时间少的朋友可以选择主要有代表性的景点逛一逛就行了,要想全部逛完除了要有好的体力外还很浪费时间。个人推荐三个主要景点:云峰寺天桥栖贤谷。推荐理由:先从自然景观说,绵山的自然景观有栖贤谷,水涛沟,古藤谷等,但我觉得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栖贤谷(哈哈主要是进栖贤谷的那“路”,保证你走过一次就不会忘记)。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0)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1)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2)

栖贤谷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3)

栖贤谷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4)

栖贤谷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5)

栖贤谷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6)

古藤谷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7)

古藤谷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8)

古藤谷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19)

绵山水涛沟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0)

绵山水涛沟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1)

绵山水涛沟

下面说说主要景点云峰寺吧,其实我觉得云峰寺景点最刺激的还是古栈道和“索崖”(这索崖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第一个起的名字,因为就是崖壁上挂两根铁链可以通向山顶),重点说一下古栈道(悬崖上的栈道),胆小的就别尝试了,好多人上去腿软不敢下来。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2)

云峰寺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3)

悬崖上的栈道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4)

索崖

下面是该说天桥了。体验过云峰寺和栖贤谷的险以后,天桥的险就不算什么了,悬崖壁上的道观还是非常不错的。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5)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6)

古栈道天桥是一处长300余米,宽不足1米的世间奇特的云中栈道。 上离山顶200余米,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半空。多云天气漫步桥头,人从桥上过,云在脚下涌,平步青云,飘飘欲仙。 此处不仅有绵山龙王化作柏龙驻足悬壁、神兔助高僧志超通过断崖的神奇景观,更有中国最险绝的军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为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宫。正殿主要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宝君塑像。两侧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众仙殿。桥下长洞内塑有老君历世应化身,以及我国古代四位发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为唐宋风格。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精通天文、阴阳、历算的唐代李淳风、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等都曾在这里打坐修行。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7)

正果寺

正果寺也叫做五龙躔,位于云峰寺游览区上方,因五龙曾在此听空王佛讲法,飞升时留下的五条沟壑而得名的。北宋诗人皇甫韶有诗“寺楼今不见,唯有五峰高”的名句可证。现有上方院、正果殿、弥陀殿等主要景点,其中上方院是北魏时期高僧昙鸾来绵山修行场所之一。正果寺位于绵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位置,密林深处,一簇簇精巧别致的寺院在其中若隐若现。正果寺没有云峰寺那样巍峨磅礴的气势,却是一个群鸟鸣啾啾戏蜂蝶,繁华峥嵘松柏青的幽静净土。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正果寺得到很好的证明,1700米高的山岭上,一口石井中清泉冽冽,饮用之后令人神清气爽,有蜕去肉体凡身的感受,因此井旁供奉有井神,系宋代保留下来的彩塑。正果寺最为奇异的是自唐代至明代以来遗存下来的12尊包骨真身舍利像。这12尊得道高僧高道,生前历经红尘劫难,顿悟不二法门,普渡苍生,济世救民,修炼成为正果,坐化成为绵山千古之谜――包骨真身舍利像。12尊包骨真身舍利像,历史年代不同,个人形象也迥异不同,身材有高有低,体形有胖有瘦,面容有张有弛。最为奇异的是,包骨真身舍利像历经千百年,寺院几毁几修,包裹真身的泥坯几脱几补,但真身真骨修到金刚舍利不坏的境界,筋骨不断,身形不朽,灵气不散。

从天桥下来可以徒步前往龙头寺换乘站,路上可以观看圣乳泉等小景点。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8)

圣乳泉1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29)

圣乳泉2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0)

圣乳泉3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1)

圣乳泉4

本来还计划在绵山过夜玩两天呢,但是看了下其他景点兴趣也不大了。大罗宫和朱家凹景点在下面就可以一眼看全,由于体力问题,这两个景点我也没上去。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2)

顺便给你几张看看大罗宫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3)

各大神仙齐聚大罗宫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4)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5)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6)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7)

绵山朱家凹,一斗泉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8)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39)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0)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1)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2)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3)

很早以前,绵山缺水、树木很少。玉清元始天尊云游到此,见此情景,动了慈悲之心,用拂尘将东海中的水洒到绵山上,顿时绵山绿树成荫。为了让绵山上的水世世代代永不干枯,又留了几滴变成泉水。这里的一斗泉,便是其中的一滴。另外几滴留在了铁瓦寺、云峰寺、五龙寺、李姑岩等处。人们为纪念他老人家普救众生,在此修了洞真宫。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4)

铁瓦寺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5)

铁瓦寺

《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

回到龙头寺差不多就四点了,吃了点东西就准备下山了,回到绵山脚下换乘中心就差不多五点了,然后就坐车回车站了。(顺便告大家一下,回市里的公交一个小时一次,末班车是下午六点。)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6)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7)

写到这里也差不多该结束了,总的来说我觉得我推荐的这几个景点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适合一般人的游玩需求,如果要是体力好的朋友也可以全部景点都逛一遍。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8)

介休绵山文化简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49)

住在悬崖上 吃在岩沟边 游览绵山,除感悟绵山深厚的历史、宗教、人文文化外,绵山的住宿也别具一格,在这里可以真正感受到“住在悬崖上,行在云雾中”的奇妙。 绵山住宿较为方便,龙头寺、一锅泉、云峰寺、水涛沟均有旅馆接待游客。绵山共有宾馆7座,其中最大的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悬崖宾馆——云峰墅苑,最显悬崖宾馆精要的是卧龙宾馆…有时间的话建议住在绵山,多游几日。总之这次绵山之行还是非常不错的,除了累点其他的感觉都很好!绵山值得一来!下次再来再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