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之战最新消息(乌克兰独立日遇上俄乌冲突半年节点)

8月24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乌克兰将迎来独立日31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俄乌冲突半年的重要节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乌克兰之战最新消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乌克兰之战最新消息(乌克兰独立日遇上俄乌冲突半年节点)

乌克兰之战最新消息

8月24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乌克兰将迎来独立日31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俄乌冲突半年的重要节点。

6个月前,随着一场特别军事行动的降临,乌克兰局势风云突变。世界目光都被这场“二战以来欧洲最大地缘政治危机”吸引,媒体以日志方式记录点滴,在铭刻历史的同时,也希望能等到冲突画上句点的那一天。

但是,不知不觉,冲突已绵延半年之久。至今,双方仍在缠斗,乾坤似未扭转。复盘半年战事进程,战局发生了哪些深刻演变?是否即将来到决定性的分野时刻?

攻与守

对身处冲突旋涡的乌克兰来说,今年的独立日恐将不复往年庆祝脱离苏联独立的欢快,取而代之的将是高度戒备。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敦促保持警惕。他表示,俄罗斯可能会在独立日前后加强攻势。

更微妙的是,今年的独立日恰好与俄乌冲突半年节点“撞车”。

近期,一系列突发事件也在为俄乌冲突“加料”。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的交火引发核事故担忧;“普京智囊”、俄理论家杜金女儿命丧“车弹”;克里米亚发生数起无人机袭击事件,俄黑海舰队遭袭……

不过,与此同时,在冲突陷入僵持之际,俄乌双方近期都宣称取得“重大进展”,战局将取得“重大突破”。

俄军宣布在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方向夺取两处战略要地,为赢得“顿巴斯之战”奠定重要基础。

乌方也似乎显露反攻迹象,包括主动向克里米亚发起攻击、对被俄方控制的赫尔松积聚反攻势头,迫使俄在乌东的军力分兵回援。

激战半年以来,双方攻守之势是否发生变化?战略战术又作出哪些调整?

军事评论员王强认为,从俄罗斯方面来看,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进入“2.5阶段”,即第二阶段的半程。

第一阶段,俄方显示出一定的军事冒险意图,试图通过突然军事打击对乌形成高压态势,以实现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目标。同时,俄方在军事组织层面犯了一些错误,也低估了乌克兰抵抗的烈度。

之后,俄罗斯作出重大调整,即放弃进攻基辅,转而重点进攻乌东顿巴斯地区。一个标志性节点是,3月25日,俄方宣布总体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主要任务,开始转入第二阶段,即集中力量实现在顿巴斯地区的主要目标。之后,俄军在上月拿下乌东两州之一的卢甘斯克,被视为取得“里程碑式的胜利”。现在重点目标是控制另一州顿涅茨克,以便掌控整个顿巴斯地区。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近期俄军轰炸了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乌南部港口,但更多只是对克里米亚遇袭的报复,同时对打算向南部发动攻势的乌军进行震慑。

王强认为,从目前态势看,控制乌东地区、巩固第聂伯河以东既得阵地、向其他方向形成军事压力仍是俄军当前最大的军事目标。

从乌克兰方面来看,乌克兰确实具有一定反击能力,但是短期内无法形成战役效果,未来实现反攻的概率也很低。

得益于美国西方的援助,乌克兰在获得远程打击能力和情报支持后,不断对俄军纵深要害目标发起精准打击,包括交通要道上的桥梁、后勤仓库、弹药基地,甚至连雷达和通信设施都未能幸免。

“若乌军对战场战术要点持续构成威胁,恐将动摇俄军作战体系的稳定性。”王强说,但是即便如此,经过前期作战消耗后,乌军主要作战部队损失惨重,很难再组织大军发起有效反攻。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乌克兰研究室主任赵会荣指出,俄乌冲突以来,俄方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了战术,从最初的闪电战调整为消耗战和持久战,从全面进攻转向局部进攻,即依托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的军事基础设施,自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向乌内陆逐步推进,目的是在乌东部和南部建立一条缓冲带,即占领俄方宣称的新俄罗斯地区,以保障克里米亚的安全陆路通道和淡水供应,尽可能缩小北约海军给俄罗斯在黑海造成的风险敞口。

乌方在冲突爆发后对俄态度由反俄转为仇俄,希望西方军援到位后大举反攻,收复失地。但目前其实尚未进行反攻,主要原因是兵力、装备损失较大,西方国家的军援允诺多,但实际提供的规模有限。

还有分析指出,乌克兰也在进行战术调整,包括以游击战辅助正面攻势、利用非正规部队和炮火切断俄罗斯的补给线,削弱后者对控制地区的防御能力。

不过,赵会荣认为,受制于西方、内部问题以及军力有限等因素,乌方在战事中仍处于被动地位。虽然对俄军进攻制造了很大障碍,但未能改变整体态势,自身人员和装备损耗较大,目前损失了近五分之一领土。相比之下,俄方在战场上仍占据主动,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控制的区域不断增加,并同时推进当地的俄罗斯化。但俄方很难实现冲突最初提出的最理想目标,即迫使乌克兰接受俄方提出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不加入北约等条件。

长期化

自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多数预测认为,以俄罗斯相对于乌克兰的压倒性军事优势,冲突不过数日即可结束,最长也不会超过一周。谁知,战火一燃,就延烧半年,而且目前尚难看到尽头。分析人士认为,冲突长期化已成定局。

“战事结束的拐点尚未出现。”赵会荣说。

首先,冲突幕后最大的推手是美国,遏制和削弱俄罗斯是美国的既定战略,美国利用俄乌冲突在整合西方联盟和弱化俄罗斯方面取得一定效果,投入少、收效多将激励美国继续武装乌克兰对抗俄罗斯。

其次,目前冲突双方俄罗斯和乌克兰尚有余力继续战斗,且都对胜利抱有期待和信心,但双方短期内都很难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优势以结束冲突。

第三,冲突的次要相关方欧盟虽然处境艰难,但并未完全丧失承受能源、难民、经济之痛的能力。今年冬季对于欧盟是重要考验,也是决定欧盟对俄乌冲突态度的重要节点。

总之,“军事冲突的背后是地缘政治对抗,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竭力维持全球霸权、俄罗斯竭力巩固后苏联地区主导权、乌克兰希望通过加入西方阵营追求独立权之间的矛盾的爆发,也是美国霸权焦虑症、苏联解体后遗症的集中体现。冲突将长期化。”赵会荣说。

在王强看来,俄罗斯发起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充满混合战争的特点。它不是以消灭敌军为主要目标,而是以达成军事态势、迫使对手重回谈判桌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所以,不可能速战速决,而长期化正是混合战争的必然态势。此外,对于冲突方而言,特别是对乌东地区武装力量来说,更有持续战斗的需要,包括守住已占地区、攻下未占地区、维护地区治安以及替俄军防御来自纵深方向的安全威胁等。

赵会荣还指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冲突发展动向:尽管“普京智囊”之女遭遇暗杀对战局影响不大,但是这起事件也表明俄乌对抗的泛化,已不限于军事对抗,而是蔓延到各个领域。双方对抗的手段也在升级,未来还可能出现其他激进和极端的表现。

虽然俄乌战事胶着,给外界印象厮杀惨烈,但是王强认为冲突总体仍属于中低强度。具体表现在:双方战线相对稳固,并未扩大;战场最主要形式是火力战,即火炮火力打击加导弹火力打击,而不是出动大规模地面部队,而且俄方也未投入全部作战力量;杀伤地区目标或是出于火力压制,或是出于战场遮断,属于常规消耗。反言之,如果冲突向中高强度发展,俄乌双方恐怕都无法承受。特别是乌克兰正规军被打散后,动员部队的强度和力度都已接近极限,不太可能再升级战事规模。

观察点

随着俄乌战局出现新动向,外界有观点认为,未来几周或将具有决定性意义。乌方军事专家甚至声称未来几周将决定赫尔松的归属。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冲突已走向长期化,轻言未来几周就能“定乾坤”可能过于乐观。

对于战局走向,王强指出三个重点关注方向。

一是乌军战术纵深打击能力会否持续增强?

这将取决于美国西方军援量与质的进展。

目前,乌克兰已得到美国援助的十多套“海马斯”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炮系统。由于该系统还需足够的弹药供给,美国能否配套到位,将决定其在后续作战中能否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同时,西方会否以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援乌也是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如果高端先进武器进场,可能会改写战场态势。”

二是俄方在国防动员方面会否有新动作?

迄今为止,俄罗斯只是调动战区志愿兵,并未动用义务兵。一旦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俄会否在军事动员规模上采取大动作,也将对局势发展产生影响。

三是战略博弈层面,欧洲能否顶住俄方的能源压力?

随着冬天来临,欧洲能源困境将越发凸显,民生、工业生产、产业链等挑战将变得更为严峻,欧洲国家如果承受不住压力,可能会对乌克兰进一步施压,或将为谈判打开窗口。

赵会荣也认为,欧盟能否挺过冬季能源危机和经济困境,西方对乌克兰的军援进展以及乌克兰内部变化,俄美之间的互动,俄罗斯内部变化,这些都将是后续冲突走向的重要观察点。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廖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