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庭怎么养二胎(智林说原创系列之五)

智林说原创系列之五——二胎必看:家有老大

智林说

一般家庭怎么养二胎(智林说原创系列之五)(1)

生命出现是个很神奇的事情,包括家庭孩子出生的顺序,由原来“七大姑八大姨”时代过渡到八九十年代二叔二姨时代,再到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时代,最后到这几年谈论的二胎开放政策,姑且不论政策好坏,但是从自己祖辈、父辈、自身、儿女方面,倒是感慨颇多。(以下仅为个人观点,勿上纲上线)

在正常家庭,父母和谐,都在努力的并经历抚养自己子女,在这个环境下,并不是风平浪静,每个孩子出生的年代不同,决定了在孩子在家庭中地位如何,并且随着孩子数目增加,地位也变得或重或轻。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对于第一或者第二个孩子都在尽心尽力,但实际上环境(父母心态、家庭成员增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孩子再生长过程中,第一孩面临父母,第二孩面临父母 哥哥或姐姐;第三孩面临父母 两个哥哥或姐姐的实际情况,环境不同,自然每个孩子的心里也是不一样的。

对已第一个孩子来说(生男和生女其实也是不一样的,有机会在探讨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家庭最幼小的生命,实际情况下的独生女地位,所获得的关注是整个家庭的焦点,赋予各种“溺爱”,随着第二个孩子出生,这时候父母的眼光必然会集中到更幼小的生命上,这时候作为老大地位会岌岌可危。由原来整个家庭的核心逐渐被相当于边缘化,种种资源被掠夺,不再是独生子,不在有求必应。他必须在这种变化中寻找新的生存之路,学习新的方法去适应。这种能力如果没有被引导,会形成心理问题,所以很多生二胎的老大会变得多疑、敏感、内向等。这种巨大的变化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着他以后的生活方式和性格。

对于二孩其实也难免遇到这样问题,如果在孩子三岁以内同样有第三孩出生,老大的经历同样会在老二身上得到体现,只是有区别的是,没有老大那样明显,因为从小时候就已经与老大的斗争中学会了分享父母,从来没有独占过父母等。

回到第一孩,对于他来说,这种变化时巨大的,这种瞬间的变化会让他充满了怨气,这也是相当一部分父母再问第一孩时,很多孩子不想要弟弟或妹妹原因之一吧。所以对于自己孩子的表现,不要过于指责自私等,因为孩子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时候父母的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对孩子有足够的底气去感受父母依然爱他,(而不是认为大了,可以随意说话)或者让孩子参与对第二个孩子的期待中来,并且在孩子出生之前,教给他怎样爱护弟弟妹妹,那样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影响就会得到减小。但是事情有时候很难预测,比如突然之间父母告诉孩子怀孕,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要一个弟弟,或者孩子出生后父母确实对第一孩失去了原来的关爱,造成结果是在第一孩没有做好心理预期情况下,环境发生变化。这时候第一孩往往因为被忽视采取一定的方法重新获取原来的地位,重新成为家庭的核心。有时候会在超市发现,这个孩子要这个得到满足,另一个也会要,有时候仔细就会发现并不是玩具有多好,而是儿童内心深处渴望这种被满足的内心愉悦感。心理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会造成失落感。拥有双孩的父母很多时候就会买双份,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父母之爱是一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实际中在玩耍中,很多孩子会出现像父母告状,这也是争宠的一种表现,这时候往往是父母引导孩子最好的机会,不是简单的对其中一个进行批评(很多时候感觉是老大的不对,中国往往就就大的让着小的,但对老大是不公平的)。

一般家庭怎么养二胎(智林说原创系列之五)(2)

在几个孩子当中,第一孩具有一个很大的体力和脑力优势,在父母主观上对第二孩格外关注情况下,第一孩会想出各种方法包括有时候制造各种麻烦来重新引起父母的注意,获得那种在父母替自己处理麻烦中的核心感觉。整个循环开始了,获取关注—制造麻烦—父母解决—内心满足—制造麻烦—父母疲惫—手段出尽—很难被满足,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很疲惫,最后结果是孩子的需求父母不予关注。这时候第一孩会尝到彻底没人关注的感觉。为了争宠,极力抗争,落得最后彻底失去爱。实际到最后还在为自己争辩:那是别人的错,我很委屈,我是对的;这种心态会让周围环境变得更糟糕,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再看到自己的问题,事事坚信自己是对的这种错误观点,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只是有的轻重不同,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这个时候如果母亲对孩子进行指责的话,孩子会采取更极端的方式来进行反抗。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出现了(男女思维不同导致),会对这些事情进行干预,这时候如果处置不当,孩子会轻而易举的感觉在父亲那里得到关爱,在以后中会亲近父亲以便重新得到宠爱并作为对母亲的反抗。所以当孩子对父亲发生了兴趣时,这也意味着孩子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孩子在早期恋母,大了之后恋父,(在女孩身上尤为明显,同性相斥因素在内吧)。有时候在和学生谈话时学生表现出对父亲谈的更多,那他(她)在小时候应该是受过挫折或忽视。这些小时候的记忆成了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这些学生共同特征是很乐意斗争,因为从小的经历明白只有争斗才能获得重视。在心目中很少有被牵挂的人,脾气也会越来越恶劣,最后可能在残酷现实面前,只能选择孤独,不愿意与人交流,因为很难沟通或者害怕遇到更大伤害。这些孩子往往会说过去如何优秀,在那时候自己的掌控。就能理解小时候对他产生如何重要的影响。

虽然所说负面较多,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父母善加引导,在于更弱小生命相处过程中,可以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照顾、学会乐于助人等,比如孩子越多,为了便于管理,老大往往会想出很多方法,这些从小的有意识训练到最后影响性格,往往在成年后得到体现,老大在家庭方面会能够承担更多地责任,并且一直会照顾弟弟妹妹,组织能力也会很强,也会取得更多地成就。当然也会容易出现被照顾的弟弟妹妹产生依赖感。在众多学生中,出问题比较多的第一孩较多,最后一个孩子次之,这两个一头一尾的位置带来了心理的巨大心理差异今儿带来的问题也是往往这两个人造成的。生活中认真观察,这种例子还是很多的。关注智林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